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這個歷緣對境的重要性,我看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他提出了兩點,他說歷緣對境的修行,第一個從內因的善根來說,他說這個頑鐵不煉不成鋼,美玉不炙不晶瑩。我們在佛堂當中的止觀,是很薄弱的,就像頑鐵,裡面有很多的雜質,這個鐵拿去敲敲打打,拿到水裡去淬火,然後再敲打,把這個雜質都打掉以後就變成鋼,特別的堅硬,聲音就特別脆。就像美玉一樣,你不磨練它就發不出美好的光澤,不炙不晶瑩。

就是說,你在佛堂當中所成就的正念,如果不在境界上歷練,這個正念是經不起考驗的。所以說,你剛開始在境中加強止觀的正念,然後把你止觀當中的正念,再到一切境界當中去歷練,遇到境界把你的正念提起來,調伏自己,這是第一個,歷緣對境能加強你內在的善根。

第二個從外緣,就是福德因緣,你經常幫助別人,對你成就佛道是有幫助的。

我們之前也講過《妙莊嚴王本事品》,《法華經》的二十七品,這個妙莊嚴王為什麼得度呢?

說過去有四個居士,這四個居士是好朋友,在一起共修,後來慢慢年紀大了,中年以後四個就發心出家了。這四個人在一起住茅棚,當然是住在山上,經常要下來托缽,每天從山上爬下來,身體很疲憊,經常都是托完缽以後回去,身體也疲憊,內心也沒有精神,就打瞌睡了。

這四個人就開會決定說,我們四個人再這樣下去,四個人一生都空過,誰也不能成就聖道,這怎麼辦呢?有一個人就發心了,好,你們三個人專心修行,我護持你們,以後就專門由我一個人來托缽,你們三個人就不下山了。當然他托缽不但托自己,還要托其他三個人,花的時間很多,終日走街坊,終日跑來跑去,當然他也積集了很多福報。

有一天他看到國王出巡,這國王威嚴的境界,他生起了歡喜心:哎呀,做國王這麼好!他因為護持修行人的關係,又起了這樣一種願力,果然,從那以後,生生世世就做國王了,其他被他護持的三個修行人,後來就成就聖道了。當然他過去幫助過他,那種聖人的心,他在大光明那一念寂靜的心當中,他有時候也會注意一下,我過去的朋友現在在幹什麼,哎呀做國王了,沒事,繼續做吧。

到了最後一生,就是妙莊嚴王,他過去的三個朋友知道了,他的福報到這一生全部享盡了,這剛好這個妙莊嚴王遇到了婆羅門師,婆羅門師口才特別好,就相信了外道,這個時候他們三個人知道,這個時候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就到三惡道去了。

這時候三個人,一個人就是妙玉菩薩,做他太太,另外兩個,一個是藥王菩薩,一個是藥上菩薩,做他的兒子。三個人就顯神通,凡夫的境界就是先顯神通讓他生起信心。顯神通以後,妙莊嚴菩薩就說了,你的師父是誰啊?你怎麼那麼厲害呢?我師父就是佛陀。

這個時候,他們就帶他去見佛陀,那尊佛叫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這個時候,妙莊嚴王遇到佛陀,佛陀就為他講《法華經》,他就生起歡喜心,因為他畢竟有善根嘛,就把這個國王位交給他弟弟,就出家了。出家以後修了八千四百歲,那個時候的壽命長,就在今生當中證得了無生法忍。

所以《法華經》講妙莊嚴王本事品的意思是說,妙莊嚴王他本來今生就要墮落了,他已經信了外道了,生起邪見了,但是三個大菩薩的攝持,三個善知識的攝持,把他的善根啟發起來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時候懺公師父說了一句話: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我們護持大眾當中,別人打佛七我們護持你,你們都離開了,我在慢慢折棉被,收這個草蓆。你們去聽課,你們去打佛七,我幫你們煮飯行堂,這個點點滴滴,表面上你是在護持別人,其實在你未來菩薩道當中,當你有障礙的時候,你就會有善因緣幫助你。這個車子開到這個地方,開不過去了,有石頭擋住了,自然會有人幫你把石頭搬開。

就是說,菩薩為什麼要歷緣對境修,積集自己福德因緣,廣結善緣,這也是蠻重要的。

所以智者大師讚歎,若人能如是一切處中,修行大乘,是人則於世間最勝最上,無與等者,大乘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