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阿闍梨」

何謂阿闍黎

阿闍梨是梵文Acarya的音譯,意譯為軌範正行,也稱阿捨黎、阿遮利耶,或略稱為闍梨。古印度婆羅門教中,阿闍梨最初是用來稱呼向弟子傳授吠陀的老師,後被引入佛教,是對矯正弟子行為、擔當師範的高僧的敬稱。

阿闍梨自身的學識、品行是比丘中的楷模,他們將佛門戒律、經義傳授於弟子,使其行為端正合宜,是教引弟子入門、對其言傳身教的「導師」。

阿闍黎的分類

就像大學老師有科目教師、系主任、輔導員一樣,古時阿闍梨也有不同種類。依《四分律》記載,一般分為五種:

出家阿闍梨:又稱得戒和尚、戒和尚,是佛子受具足戒時的授十戒師,戒子所受戒法的傳授者。

受戒阿闍梨:又稱羯摩阿闍梨,是受具足戒時主持白四羯摩儀式的羯摩師,是比丘受戒的正緣。

教授阿闍梨:又稱威儀阿闍梨,受戒時講說戒德、教授威儀的戒師。

受經阿闍梨:教授經藏讀法和義理的導師。

依止阿闍梨:與比丘一同居住,指導起居的導師。

「最重量級」的阿闍梨莫過於受戒時的「三師」:得戒阿闍梨、羯磨阿闍梨和教授阿闍梨。「三師」分別只有一位,而受經阿闍梨和依止阿闍梨則是傳授佛法、引導弟子修行的日常導師,可以有多位。

此外,有時也將為弟子剃度的師父稱為剃髮阿闍梨,與以上五種併稱為六種阿闍梨。在禪宗中,沙彌受戒則有戒師、作梵阿闍梨(誦梵唄之師)和引請阿闍梨(指導起居之師)參加。

阿闍黎的資質

阿闍梨作為佛子導師,威德智慧具足。除此之外,成為阿闍梨還有「資歷」的要求。在古代,得戒阿闍梨至少要戒臘十夏,通常由寺院方丈擔任;而受戒阿闍梨、教授阿闍梨的戒臘則需在五夏以上。

按古時佛制,出家眾的三壇大戒需有「三師七證」,否則不得傳戒。受戒之前需恭請「三師七證」,為「請師法」,方具足威儀。此外,很多戒壇會在正中供本師釋迦牟尼佛位,左上高座供尊證師十方諸佛、羯磨阿闍梨文殊菩薩、教授阿闍梨彌勒菩薩及十方菩薩的同學伴侶位,右上高座則為正受的三師位。

在家眾舉行菩薩戒時,也需恭請「三師」:得戒阿闍梨、羯摩阿闍梨和教授阿闍梨,並會在戒牒上標明三師法號。

註:

三師七證:古代佛制,在僧尼受具足戒時,需要三位戒師和七位證師同時在場,三師七證又合稱為十師或十僧。三師即是戒和尚、羯磨師、教授師三位阿闍梨,七證則是七位蒞臨證明受戒的法師。

戒臘:僧人受具足戒後坐夏安居的年數,也稱法臘、夏臘、坐臘。佛教中的法歲與陰曆不同,七月十五為受臘日,七月十六為新歲歲首。僧眾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期間,專心禪修不外出,稱為夏安居,而安居滿三個月才算一夏戒臘。

圓頓戒:天台宗戒法,又稱大乘圓頓戒、圓頓菩薩戒等。因以圓融諸法頓速成佛為宗旨,故名圓頓戒。圓頓戒依法華開顯之精神,採用《梵網經》中三聚淨戒所傳授的十重四十八輕戒。這一戒法以利他為主旨,通行於出家眾和在家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