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 在部派佛教流行時期,大乘的思想在南印度已開始產生和傳播。當時在家佛教徒中流行著對安置佛陀舍利的佛塔崇拜,從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團 ──菩薩眾。參加這些教團的有出家的導師(僧侶)和在家的支持者(俗人)。他們中間一部分人為了修持和傳教的需要,編輯了闡述大乘思想和實踐的經籍,最初為般若系經典,以後又有《妙法蓮華經》、《維摩經》、《華嚴經》和《無量壽經》等出現。這些經典闡發了空、中道、實相、六度、菩薩道、多佛、三乘分別和一心本淨等等思想。在上述種種經典思想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大乘兩個主要派別──中觀派、瑜伽行派。中觀派大概在2世紀才開始形成,創始人是龍樹,經提婆、羅睺羅跋陀羅傳至佛護和清辨時,因對中觀的理論有不同的解釋,分為自續派和應成派。中觀派發揮了般若經中的思想,認為修持最高的境界是空,空是「不可描述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一種相對的依存關係(緣合)和一種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假名),它本身沒有實體(無自性)。對於真正的佛教徒應該證悟上述空性的「真諦」,但是對於被無知(無明)覆蓋的凡夫仍應導以「俗諦」,即承認世界相對存在的真理。瑜伽行派興起於4~5世紀間,因強調瑜伽的修行方法並以瑜伽行總括全部佛教教義而得名,該派的理論奠基人是無著和世親,主要經論是《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唯識二十論》、《成唯識論》等。世親的繼承者有親勝和火辨兩家,較親勝稍後併發揮親勝學說的有德慧和安慧,以上稱為無相唯識派;世親的另一繼承者是陳那,他是後期瑜伽行派的先驅。陳那的後繼者有護法和法稱,護法發展了世親和陳那的唯識學說,法稱發揮了陳那的因明學說。瑜伽行派認為人所認識的一切現象都是由人們的認識主體即「識」所變現出來的,提出「萬法唯識」、「三界唯心」。他們把識分為三類八識,而把第八識即阿賴耶識(藏識)看作是現象世界(現行)的根源(種子),個人所認識的一切現象都是由阿賴耶識所派生的(種子生現行),所以名之為「所知依」。他們又把一切存在現象分為「五位百法」。另外還闡揚五種姓說,認為有一種「無種姓」的人,畢竟不能成佛。
佛弟子文庫 > 中國大百科全書 > 正文
一內有色相外觀色少。若好若丑。是名勝知勝見 二內有色相外觀色多。若好若丑。是名勝知勝見 三內無色相外觀色少亦...為普法與別法之併稱。又作普別二法。普遍圓融之法門,即普及一切眾生,圓滿融合,毫無差別之教法,稱為普法,與「一...(異類)鬼名。玄應音義二十一曰:奧烏報反,此雲吸人精氣鬼也。梵Ojaāhāra。...(術語)謂行住坐臥之四威儀也。往生要集中本曰:外儀雖異,心念常念。...【放逸】 p0796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云:於諸善品,不樂勤修;於諸惡法,心無防護;故名放逸。 二解 此中放逸...(雜語)以名大乘甚深之經典,護持憶念,不濫開演者。法華經序品曰: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敬菩薩法,佛所護...指中元節。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七月十五日則為中元,為我國古來祈求歲中無事之習俗。人死後,...(人名)Cāru Upacāru,遮盧與鄔波遮盧二人之名。此二人共為劫初濕生之人。俱舍光記八曰:遮盧唐言髀,鄔波遮盧...(雜名)學法之徒眾也。寄歸傳一曰:法徒之大歸。...如世尊言。此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諸佛。謂此世尊。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雜名)三迦葉者兄弟也,皆為佛弟子。長雲優樓頻螺迦葉,又云郁為,譯曰木瓜林,次雲伽耶迦葉,譯曰城,次雲那提迦...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一、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的關係,但它並非起源於佛教,也非佛教徒單獨提倡。從古到今,...佛教在我們國家千百年來,隨著時代改變,唐宋年間的這些清規戒律差不多都沒有了,有也是沒有力量。古代的學者都是為...當時,我們在雲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勞動量很大。每天要劃定很大的面積開荒,白天開不完,晚上天黑了也要再幹,有...世間的人之所以貪財,因為財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份、地位的陪襯。古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可見拜金主義也非自今日...今天承諸位善友請我演講。我以為談玄說妙雖然極為高尚,但於現在行持終覺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講的,且就常人現在...每年中國夏曆七月到來,我國佛教徒不少發心讀誦地藏本願經及稱念地藏菩薩聖號。特別是傳為地藏大士示現道場的九華山...問: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小心受傷,這是否也屬於因果的報應?或是只是不小心,跟因果無...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以把念佛分成三個層次: 初學者他剛開始接觸淨土法門,他可能...
大乘佛教(Mahayana Byddhism)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上篇:佛教文化藝術 | 下篇:部派佛部(Sectarian Buddhism) |
【如來調伏方便二種】 p0581 瑜伽八十卷十四頁云:復次云何如來調伏方便?當知此有二種。謂自體同分故,及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