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略。涅槃經三十五曰:「阿耨菩提,信心為因。」智度論三十四曰:「眾生聞我名者,必得阿耨菩提。」教行信證二曰:「阿耨菩提者,即是涅槃界。」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即指素花。禪林中,於亡僧之靈位前,以素花、香、燈明等供養之。素花即白色之花,象徵釋尊入滅時娑羅雙樹慘然變白,...瑜伽師地論說,一個修福的人,視其福業的多寡,而決定他投生到下列的八種地方去,即人中富貴、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別解脫律儀所攝業】 p0689 集論五卷七頁云:別解脫律儀所攝業者:卽是七眾所受律儀。謂苾芻律儀,苾芻尼律儀...位於山西臨汾西南。規模敞朗,建築巍峨。創建年代不詳,現存者系元明遺物。山門內有明代所塑二金剛峙立,剛勁雄壯,...法起,梵名 Dharmodgata。據新華嚴經卷四十五諸菩薩住處品載,此尊為住於金剛山之菩薩。又作法喜菩薩、法基菩薩、寶...禪波羅密次第法門雲六行觀:謂厭下苦粗障,欣上勝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觀。 一、厭苦觀 謂...(書名)一卷,梁真諦譯。說三界但有顯識(即阿梨耶識)與分別識(即意識)之二種識。...即密教用以表示決定成就諸事之真言。通常用於加持妊者。其真言為:唵(oj,歸命)縛日羅野(vajrāya,金剛)娑縛賀...(名數)對於正教不得正解,則生五過: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誑人,四謗法,五輕聖法。見成實論,歸敬儀通真記中。...殺生,梵語 prānātipāta 或 prānātighāta。又稱斷人命學處、殺人戒、殺戒。即針對殺害人命一事,所製定之戒。...(術語)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資持記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天台淨名疏一之本...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p)如...
藥師法門裡面說:疾病的症狀是非常複雜的,千變萬化的,但是招致疾病的因素並不複雜,生病的原因就是四個:一個是四...本煥長老圓寂前見到的最後一位居士是誰?他就是跟隨本老十年之久的大居士唐玉。他在目睹了本老存世的最後時刻後,更...誰是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是佛陀座前,大願第一的大菩薩;是佛陀為我們這些此土眾生派來,專為開解、救拔我們的大菩...從前,有一位很有修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禪院去拜訪一位禪師。與禪師見面之後,他們的談話非常投機,不...
問: 師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說衹要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佛佛號,發清淨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但是發現念佛堂的多是退...
你每天如果沒有一定的功課,就是掛名的佛教徒。淨土行者,每天務必要有一定的功課,每天念佛或一千或三千,或一萬或...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種觀想的方法,稱為四念處,分別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與觀法無我。這些基本的觀想...雖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還是經常體現內在。為此,我們接物待人時,首先,要觀察外在,如言語、行狀等,即所謂的察...
阿耨菩提
【佛學大辭典】
上篇:阿遮 | 下篇:阿耨達龍王 |
【想同陽焰】 p1230 瑜伽八十四卷九頁云:想同陽焰者:飆動性故。無量種相、變易生故。令於所緣、發顛倒故。令其境...
佛喪花
八福生處
別解脫律儀所攝業
普淨寺
法起菩薩
六行觀
顯識論
決定成就真言
依語五過
殺生戒
外道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人體生病的四個原因
百歲本老與一位幼童的傳奇因緣
地藏菩薩和我們關係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處事方式

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