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天親之淨土論,觀察彌陀之淨土,明二十九種之莊嚴。其中淨土之依報,即器世間清淨,有十七種,淨土之正報,即眾生世間清淨,有十二種。依報十七種者:一清淨莊嚴,勝過三界有漏之穢土而無漏清淨也。二量莊嚴,究竟如虛空無邊際也。三性莊嚴,依正道之大慈悲無漏之善根,隨順法性而生起之淨土也。四形相莊嚴,淨土清淨,光明滿足,如明鏡日月輪也。五種種事莊嚴,備諸珍寶,具足妙莊嚴也。六妙色莊嚴,無垢光焰熾盛明淨曜世間也,七觸莊嚴,莊嚴淨土之種種珍寶柔軟,觸之者生勝樂也。八三種莊嚴,水上與地上及虛空之三處莊嚴也。九雨莊嚴,雨寶衣寶華,無量之妙香普薰也。十光明莊嚴,佛慧明淨之日除世之癡冥也。十一妙聲莊嚴,淨土妙聲深遠,善聞於十方也。十二主莊嚴,正覺之阿彌陀,為法王善住持也。十三眷屬莊嚴。諸菩薩眾由如來正覺之華化生也。十四受用莊嚴,受用大乘之法昧、禪味、三昧味也。十五無諸難莊嚴,永離身心苦惱,受樂無間斷也。十六大義門莊嚴,淨土是大乘善根界,一切平等清淨無譏嫌之名言,又無女人與六根不具者及二乘與一譏嫌實體,眾生普為大乘之薩埵,一味平等也。大義門者謂淨土為通大乘義利之門戶也。十七一切所求滿足莊嚴。眾生之所願樂一切能滿足也。正報之十二分為二種,佛有八種,菩薩有四種。佛之八種者,一座莊嚴,無量之大寶王微妙之淨華台也。二身業莊嚴,相好之光一尋,超於色像群生也。三口業莊嚴,如來微妙之梵響聞於十方也。四心業莊嚴,同地水火風空於無分別也。五大眾莊嚴,彼土之人天聖眾,皆成就大乘善根由如來清淨之智海而生也。六上首莊嚴,阿彌陀佛,於淨土為上首,如須彌山王勝妙,無有超過者也。七主莊嚴,阿彌陀佛,為彼土之教主,天人丈夫之眾,恭敬瞻仰也。八不虛作莊嚴,佛之本願力非虛設,遇之無空過者,必能令速滿足功德之大寶海也。菩薩之四種莊嚴者:一不動本處遍至十方供養化生莊嚴,二一念一時遍至佛會利益群生莊嚴,三一切世界讚歎諸佛莊嚴,四無三寶處示法莊嚴也。此二十九種皆由彌陀之願心而莊嚴者。見淨土論。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善之善者曰真善。延命地藏經曰:真善菩薩。又曰:真善男子。...(地名)Udayana,又作優陀延,鄔陀衍。譯曰出。日出之義。見宗輪論述記。...適宜於一時的教法叫做權,究竟而不變的教法叫做實。...辯積,梵名 Pratibhāna-kūta,音譯缽羅底婆那俱吒。又作智積菩薩。為賢劫十六尊之一。在金剛界曼荼羅三昧耶、微細...(術語)韋提希夫人以現見阿彌陀佛。廓然大悟,得無生之忍。是為悟忍。又曰喜忍,亦名信忍。十信位之忍也。觀經定善...布薩之際,頌畢香水偈,即作揖長跪於香湯之前,唱頌香湯偈。如偈云(大八二·四三二上):「香湯熏沐澡諸垢,法身具...(雜名)蘇軾文曰:大覺禪師持律嚴,仁宗賜龍腦缽盂,師對使者焚之。...為心、心所產生作用時,所須依靠的三種緣之一。系法相宗討論有關心與心所彼此間依存的關係時所立之名相。又稱開避法...行事鈔·說戒正儀篇:「四分,[斗@斫]諍來久,不得說戒。今暫和合,須非時說;隨何日諍滅,即日和說。以僧具六和,...全一卷。全稱為霖禪師禪海十珍。明代僧為霖道霈編,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刊行。收於卍續藏第一二六冊。道霈摘錄...謂演說闡明義理。又作宣揚。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大九·三五中):「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療治也。何以故?類如忽犯官刑,捉去正法,犯者知命難保,急設法救。如是不顧性...在寧波天童寺講法華經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光照東方萬八千。何曾有意落言詮。文殊彌勒空□唱。好似眉毛 分兩邊...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日,佛陀告訴比丘們:我現在為大眾解說何謂善聚,您們要善加思惟之。諸比丘們...人之入道,各有時節因緣。既因文鈔而知佛法,從事修持,即是皈依。不必又復行皈依禮,方為皈依。不行皈依禮,不名皈...一般人常以為沒事做的人,才有空閑做義工。我卻說忙人時間最多,正是因為忙,所以才能夠來做義工。 就如同一位西方...原文: 若一味說無相話以為高,則資性稍利者,看得兩本經論,記得幾則公案,即便能之,何足為難! 且汝既了徹自心,...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善人、惡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就好像香草和臭草這樣的一個關係;又像梟鳥和鳳凰...「莊嚴」這兩個字,我們常常都會聽到許多佛弟子在說,如「法相莊嚴」、「妙相莊嚴」、「莊嚴殊勝」、「莊嚴國土,利...
二十九種莊嚴
【佛學大辭典】
上篇:四種莊嚴 | 下篇:莊嚴劫 |
(名數)見道中之四諦智及法智比智六者,若法智比智歷四諦,則為十六智,即見道之十六心也。仁王經上曰:有學六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