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於說戒日或自恣日以自己所犯之罪科向他說之。所謂自首請恕也。梵曰阿缽底缽喇底提舍那Āpatipratideśana,義淨三藏譯為說罪,舊言懺悔。寄歸傳二曰:「梵雲阿缽底缽喇底提舍那,阿缽底者罪過也。缽喇底提舍那即對他說也,說己之非,冀令清淨。自須各依局分,則罪滅可期。若總相談愆,非律所許。舊云懺悔,非關說罪。」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北魏所設以統監全國僧尼事務之僧官。又稱沙門統、道人統、都統、昭玄統。大宋僧史略卷中載,姚興(393~416 在位)...(術語)法華經所說五種法師行之一。對文曰讀。正心端坐,目睹經文,口宣句讀也。...(名數)一、身受,眼等五識之苦樂舍也。二、心受,意識之憂喜舍也。...乃指天台家約四教以明之二十智,其中三藏教有七智,為:(一)世智,(二)外凡智,(三)內凡智,(四)四果智,(五)辟支佛...(一)梵語 siddha。所成立之意。[俱舍論卷一] (二)因明用語。即於因明對論中提出而有待證明之主張命題,亦即因明三...為授戒會時職稱之一。於禪林中掌理有關因緣血脈授與之庶務,屬直壇寮。[曹洞宗行持軌範卷二授戒會作法] p2296...(經名)別名,大方等大雲經,六卷,北涼曇無讖譯。有大雲密藏菩薩使諸問雲興,讚許而說種種不可思議解脫之法門,有...(人名)Jiva Jivaka,又曰耆婆,時縛迦。譯作固活,能活。良醫名。...謂順樂觸所生身樂心樂。平等受。受所攝。是名樂根。復次修第三靜慮。順樂觸所生心樂。平等受。受所攝。是名樂根。...(術語)謂得一念歸念之信,必定往生彌陀淨土也。...(術語)散心之念誦也。對於觀字輪之念誦而謂之散念誦。...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要呼籲大家一個度眾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一位佛教徒家門外要豎立一個招牌------一面是「南無阿彌陀佛」,另一面是...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並不懂得如何才能達到成佛的目的。菩提達摩所說的心如牆壁,就是它的方法...
原文: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
天、仙、神、鬼不一樣。什麼是天?天就是光明義:天是行十善,人死後用化生往生天堂,那個叫做天人。 仙可不是這樣...
菩薩曰:心行處滅,是諸佛常住真心。心行處有,是眾生生死業心。其間不容絲發。若汝等能綿密加工,使此心無些子空隙...
活一百歲跟你活七十歲又有什麼差別呢?你財富的多少,最終臨死你一點都帶不走。再加上人一生的命運確實是有命運這就...問: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方海權答: 在《三世因果文》說道:美滿的良緣、美滿的家庭,來自過去生中佛門多結善緣...
行時正好念彌陀,一步還隨一佛過。 足下時時游淨土,心頭念念絕娑婆。 傍華隨柳須回顧,臨水登山勿放他。 等得阿儂...
說罪
【佛學大辭典】
上篇:說無垢稱經 | 下篇:說盡苦道無所畏 |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與非親尼衣戒二十四。凡僧尼位殊,理無交涉。無緣取與,尚涉譏疑;況交致染?容壞...
僧統
讀經
二受
二十智
所立
因直
大方等無想經
耆域
樂根
往生一定
散念誦
【大藏經】六度集經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號招牌度眾生

把禪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曾國藩的日課四條

仙趣之因與果報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唯了生脫死才是生命裡的大事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