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梵語,摩賀羅惹Mahārāja,見梵語雜名。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四生中之二。有水氣之所,生物自行出生,謂之濕生。化生者,不藉父母之因緣,從蓮華等自然變化出生者。...指吉祥良妙而可得福祉之時日。我國、印度等國,自古即有依星宿運行之法,以訂定時日之善惡,而論人與事之吉凶成敗,...云何勝進道?謂為斷餘品煩惱,所有加行無間解脫道,是名勝進道。又復棄舍斷煩惱加行或勤方便思惟諸法,或勤方便安住...(名數)經論之諸釋不同。多用下三種:(一)大品般若經佛母品開十四難而為六十二。先計色蘊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無合,梵語 ananvaya。因明用語。因明三十三過中,同喻五過之一。即於因明對論中,所舉之因(理由)與宗(命題)缺...【般若波羅蜜多遠離五處】 p0947 攝論三卷十一頁云:般若波羅蜜多、與無分別智、無有差別。如說、安住般若波羅...唐代僧。並洲(山西太原)人。嘗發大誓願,往生淨土,專修淨業,曾書般若經萬卷。貞觀年間(627~649),遠至西域,...(雜名)讀經之法師。毗奈耶雜事四曰:善和苾芻,作吟諷聲。讚誦經法。(中略)我欲親往奉彼經師。同十三曰:經師律...【九種無學聖者】 p0095 俱舍論二十五卷九頁云:諸無學位補特伽羅,總有幾種?由何差別?頌曰:七聲聞二佛,差別由...【初靜慮所治有五種】 p0684 瑜伽六十三卷四頁云:云何名初靜慮所治?謂有五種。一者、欲貪,二者、欲恚害三種...【五地斷障證真】 十地中難勝地的菩薩,修習平等加行,悟真俗二諦無差別智,無有能勝,即斷下乘(聲聞乘、緣覺乘)...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為佛弟子, 而不知孝親相夫教子。則於自己本分之責任未盡,人或由...問: 淨業行人信願持名求生極樂,但病苦纏身,臨命終時是否也要受四大分離之苦? 大安法師答: 信願稱名的淨業行人...
縱遇善知識,但以耳為目,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這個也沒辦法。這些都是我們業障的顯現,我們自己沒有發起很好的菩...逢年過節,大酌小宴,無不腥腥相惜,滿盤葷腥。略涉佛法的人勸我吃肉,稱學佛人不能機械理解佛法,要敢於酒肉穿腸過...
一、簡狀 印光法師,法諱聖量,自署常慚愧僧。1861年出生於陝西省合陽縣,俗姓趙。幼攻儒書,21歲出家,22歲受具足...有兩位相交多年的朋友,結伴到遠地去經商,兩人身上各自攜帶了大把的黃金和珠寶。由於他們要去的地方,一路上荒山惡...
習慣上,正念是八種修行之道的第七種。當正念存在的時候,四聖諦和八正道的其它七個要素也就存在。當我們充滿正念的...
昨天我講到《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的一首偈語: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我們過去的業障如...
大王
【佛學大辭典】
上篇:大化 | 下篇:大幻師 |
宋代佛教是敘述從宋太祖建隆元年到衛王祥興二年(9601279)三百二十年間趙宋一代的佛教。 宋代政權建立之後,一...
濕生化生
吉日良辰
勝進道
六十二見
無合過
般若波羅蜜多遠離五處
常愍
經師
九種無學聖者
初靜慮所治有五種
五地斷障證真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淨業行人臨終時是否也要受四大分離之苦

縱遇善知識,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誰有資格「酒肉穿腸過」

印光法師小傳
一比多更好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