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又稱盧梅慧戒。西藏前藏地方人。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前往西康,從公巴饒薩(藏 Dgons-pa-rab-gsal)受戒學...亦名:比丘改俗易姓 子題:四姓出家同稱釋氏 行事鈔·導俗化方篇:「僧祇,比丘不得喚阿爺阿郎、阿娘阿婆、阿兄阿姊...【正念】 八正道之一,一、指真正之念。即如實憶念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可分為二:世俗有漏正念,即與有漏作意相應...梵語 duhkha-vedanā。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者,領納外境之義。境有順、違、俱非三境,故受有苦、樂、舍三受。逼...(術語)謂午中以後不食也。所謂不過中食戒是。釋氏要覽上曰:處處經云:佛言中後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佛的心眼徹見正法,名正法眼,深廣而萬德含藏,叫做藏。...信滿成佛、解滿成佛、行滿成佛、證滿成佛。於十信之滿位,堅信不疑諸法不生不滅,清淨平等,已無願求,名為信滿成佛...【不動心解脫】 p0331 瑜伽九十卷二十一頁云:不動心解脫者:謂阿羅漢、根性利故;是不退法。一切皆以無漏道力而得...(術語)律宗之語。佛成道以後十二年間,唯說諸惡莫作等教,制弟子之行法,謂之略教,十二年已後,弟子中,非法漸多...【不如實發露己過】 p0338 瑜伽七十九卷十一頁云:由三種相、應知不如實發露己過。一者、於彼攝受諸有情所,邪妄顯...(雜語)公案名。意謂佛教之真理非言語文字所能詮,徒弄言端語端遂失其真也。圓悟錄有曰:圓悟克勤禪師,僧問如何是...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我們做了各種夢以後,心裡就會牽腸掛肚,想要找人來解夢吉凶。《善見律》云:夢有四種,一是四大不和之夢,凡在夢中...【原文】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財入惡道,當識知。何謂六?一為嗜酒游逸、二為不時入他房、三為博戲游逸、四為大...佛陀在世時,有一次在河的對岸講法。有許多比丘想渡河去聆聽,但是,河邊只有一條船。船主告訴比丘們:「我的船已經...問: 家里人跟我們對著幹該怎麼辦? 慧律法師答: 要退。眾生是讓你救度的,不是讓你恨的,不是對著幹的,要不然,...【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縱生到至極尊貴之非非想天,天福一盡,仍復輪迴六道。若具志誠懇切念佛,縱將墮阿鼻地獄,尚能...北京阜成門內大街,有一大葷館子,名九如春,生意很發達。一夕,經理夢無數人來向他要命,心知是所殺諸物。與彼等說...原文: 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無論語默動靜,行住坐臥,迎賓待客,著衣吃飯,務令佛不離心,心不離...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諸行無常。這是無常概念的建立。 一、諸行無常 行者,造作遷流義。此中言「諸行」者,泛指一切有...
二教六理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二教六理】唯識宗用為證明第七末那識的存在,舉出二種教證與六項理論。二種教證者,一為引《入楞伽經》的偈子:『藏識說名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諸境相,是說名為識』。二為引用大小乘共許的《解脫經》的偈子:『染污意恆時,諸惑俱生滅,若解脫諸惑,非曾非當有。』加以證明。六理證者,一者不共無明證,《成唯識論》卷五云:『謂契經說,不共無明,微細恆行,覆蔽真實,若無此識,彼應非有。』二者六二緣證,《成唯識論》卷五云:『契經說,眼色為緣,生於眼識,廣說乃至意法為緣,生於意識,若無此識,彼意非有。』三、意名證,《成唯識論》卷五云:『契經說,思量名意,若無此識,彼應非有。』四、二定差別故,《成唯識論》卷五云:『契經說,無想、滅定,染意若無,彼應無別。』五、無想有染證,《成唯識論》卷五云:『契經說,無想有情一期生中,心、心所滅,若無此識,彼應無染污。』六、有情我不成證,《成唯識論》卷五云:『契經說,異生善染,無記心時,恆帶我執,若無此識,彼不應有。』見《成唯識論》卷五。
上篇:二執 | 下篇:二假 |
【因陀尼羅】 大論:此雲天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