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天名)天者梵語提婆,諸天神之通名。帝釋者,天主之別名。...(術語)阿彌陀如來四十八願之第三十。令極樂往生人得智辯無窮之德之誓願也。無量壽經上曰: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子題:性惡、性戒、遮惡、舊戒、客戒、性重、性輕、主戒、新戒、遮重、遮輕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一、總示)明...(經名)六卷,西晉法立等譯。樓炭者梵語,譯曰成敗。此經說世界之成壞。異譯曰起世經是也。...【如癰】 p0575 瑜伽八十六卷四頁云:如癰者:謂如有一,因於先業所生癰苦,修厭背想。...亦名:覆藏他重罪戒開緣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不犯中,若不知;若無人可向說;意欲說而未說,明相出;說時,恐有...【一切法皆不可言】 p0011 世親釋八卷十五頁云:又一切法皆不可言,因何成立?故復說言:非離彼能詮,智於所詮...(天名)又作金毗羅天,俱鞞羅天。慧琳音義三十一曰:劫比羅,梵語云矩吠羅,舊云俱鞞羅,天名也。劫比羅者Kapila,...行事鈔·僧網大綱篇:「言惡馬治者,律雲,若比丘犯罪,不問輕重,拒云不見;僧應棄舍莫問。語云汝所住處,亦當舉汝...不死就是涅槃,入於涅槃之道,叫做不死門。無常經說:共舍無常處,當行不死門。...二十四緣之一。謂善業為招樂果之因緣,惡業為招苦果之因緣。一切有情皆由業緣而生。維摩經方便品(大一四·五三九中...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佛陀在袛園精舍的時候,六群比丘吵起架來,並且舉出十點,嘲罵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後,便召集六群比丘來開...因果同時 這個是在講菩薩修善。一個人沒有成就心中的妙法,是成就不了善根的,他只能積集資糧。很多人念佛念了一輩...有位老太太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兒子剛談崩了一樁業務,心情不太好,見母親在自己床上摸索,生硬的說...齊桓公在春秋列國當中是五霸之一,鄭莊公衰敗之後,他就成了整個諸侯國的霸主,一匡天下,九合諸侯。那是非常英明的...人生世間,第一要親近良師善友。有良師善友,便可歸於正道。否則,燕朋相聚,便日淪於下流,而疾病亦因之常不愈也。...初學盤坐時,腿腳會出現麻木酸痛,必須忍耐。練習久後,漸進於自然。當麻木到不能忍受時,可將兩腿上下交換,如果實...修淨土法門的人,首先要建立一個與淨土念佛法門相應的心態與知見。淨土法門是體現了諸佛如來度化眾生的悲智,為令一...【原文】 世有疾惡者,謂世間為惡人,予力不能治。死必為神以痛治之。而不欲生西方。按佛言:神在六道中,為墮落之...
地論八識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地論八識】地論師立有八識,但與玄奘一系新譯則不盡相同。地論八識為︰一、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依根立名,分別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境。二、第七識︰名阿陀那識。阿陀那識是梵文 Adana Vijnana 的音譯。地論宗對於此識的解釋,與玄奘一系的唯識宗完全不同,唯識宗的第七識是末那識 Manas Vijnana,阿陀那識是阿賴耶識的異名,而地論宗對末那識賦予不同的意義,南道派慧遠之《大乘義林章》卷三載,『阿陀那者,此方正翻名為無解,體是無明癡闇心故。隨義旁翻,差別有八:一無明識,體是根本無明地故。二、業識,依無明心不覺妄念忽然動故。三、轉識,依前業識,心相漸粗,轉起外相分別取故。四、現識,所起妄境,應現自心,如明鏡中現色相故。五、智識,於前現識所現境中,分別染淨違順法故,此乃昏妄分別名智,非是明解脫名智也。六、相續識,妄心牽境,心隨境界,攀緣不斷,復能住持善惡業果,不斷絕故。七、妄識,總前六種非真實故。八、執識,執取我故,又執一切虛妄相故。』三、阿梨耶識︰即阿賴耶識,地論宗對此識的解釋,不惟與玄奘的唯識系不同,且相州南北兩派所見亦不相同。南道派慧遠之《大乘義林章》卷三載:阿陀那識為無明癡闇之妄識,阿梨耶則為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而妄識無體,必依真識而立,故前七識均以第八識為本體。唯第八識雖平等一味,非因非果,但其用則能隨緣起滅,具有染淨之別,故能生起一切萬法。亦即妄法非真如外另有別體,乃係真如不守自性,隨緣而成為妄法,故諸法依隨真如,同時存在。因此,佛性雖本有,仍需精勤修持,離染顯淨,方可成佛。然北道派之說與此有異,北道派論師以為,眾生的根本識、即阿梨耶識,為諸法的依持,一切法從阿梨耶識生起。然此識為無明的妄心,而非不生不滅的真如。亦即是主張佛性後有,須長劫修行,始得成佛。
上篇:地獄 | 下篇:地論宗 |
(雜語)坐禪於山林也。法華經序品偈曰:又見菩薩離諸戲笑及癡眷屬,親近智者,一心除亂,攝念山林,億千萬歲以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