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當僧團行布薩、自恣及其他行事作法(即羯磨)之際,遇疾病或因故不能出席時,對其行事之決定,有所讚成或反對之欲意...(術語)微妙秘密也。涅槃經三曰:願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大日經六曰:吾當一切說微密最希有諸佛之秘要。...(儀式)依十二禮文之十二偈而作十二番禮拜也。...(術語)佛之尊號。以佛為一切世間中最尊勝故也。...云何正思惟?謂聖弟子。於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有思惟。等思惟近思惟。尋求。等尋求。近尋求。...(術語)五眾之一,新譯之五蘊,舊譯之五陰皆云五眾。色眾者即色蘊也。智度論三十六曰:色眾者是可見法。...為禪林誦唱之儀式。於唱誦迴向偈之終了時,所誦之「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等語,「十方...指九執(九曜)。即日、月、火、水、木、金、土,及羅睺、計都,總為九執。[大日經疏卷四] p6308...(名數)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說五天使,於三天使加生與王法之牢獄者。又云五大使者。...【地居天】 p0614 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十三卷十四頁云:有餘師說:面各八十千,與下際四邊、其量正等。山頂四角,...(寺名)在今鳳陽縣南二里。明太祖微時。嘗為寺僧。洪武初改名龍興寺。...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yu)音樹下,與大苾(b)芻(ch)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h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某人曾經說過:「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會集本出來之後,很可惜印光大師已經往生,印祖沒看到這個本子,我相信印...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教徒?我經常有機會與各界人士相聚,見面時,他們常會主動表明說:我不是佛教徒,而且我還沒有...一、無心可安即可開悟 有一個相當著名的公案: 禪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達摩請法云:諸佛法印,可得聞乎?達摩云:諸佛...末學於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於河南的一個小鄉村,二〇一三年工科博士畢業。現與讀者分享我的學佛經歷,向您展示為何一...一。過咸食物 人體對食鹽的生理需要極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兒童每天4克以下就足夠了。常吃過咸食物會損傷動脈血管...有一次,南泉普願禪師偶然到達一個村莊,不料見到莊主在莊外迎接。 這使南泉大為驚訝說:我凡是要到一個地方,事前...問: 師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綱領中有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的要求,在清朝時又有百不管老婆婆成功往生的公案,請...像法時期,古印度有這麼一對兄弟,哥哥叫星宿光,弟弟叫電光明。兄弟倆對醫學、藥物學頗有研究,不僅醫術高明,還有...
俱舍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俱舍宗】依俱舍論而立的小乘宗派,稱俱舍宗。為我國十三宗之一,相對於成實宗被稱為小乘空宗,俱舍宗則被稱為小乘有宗。初由世親入迦濕彌羅國學毗婆沙之義,其後根據《大毗婆沙論》,及參酌經量部之義,造《阿毗達磨俱舍論》,批判說一切有部的傳統理論,時有眾賢論師,撰《俱舍論》,破世親新說,又造《阿毗達磨藏顯宗論》,顯揚毗婆沙宗義。爾後,德慧、世友、安慧、陳那、稱友、增滿、寂天等諸師相繼制疏,以釋《俱舍論》,遂締造說一切有部教義的新紀元。陳天嘉五年,真諦譯出《阿毗達磨俱舍釋論》,又別作疏十六卷以釋之,慧愷、慧淨、道岳等亦相繼制疏敷揚。唐永徽五年,玄奘再譯,稱《阿毗達磨俱舍論》,世稱新俱舍,即此宗所依之今本。玄奘門人神泰、普光、法寶等三師各撰疏以布衍其義,合稱俱舍三大疏。又有懷素、圓暉等作疏記,一時講習頗盛。惜唐以後,此宗遂絕不傳,元世祖時,帝師八思巴造《立彰所知論》二卷,是為研究俱舍的最後餘光。此宗除以《俱舍論》為主要論典外,所宗之經典有四阿含等,論典有七論及《大毗婆沙論》、《阿毗曇心論》、《雜阿毗曇心論》等。世親造長行,以論理明晰,敘述順序得宜,理長為宗,故贏得『聰明論』之美稱。此宗教義旨在說明諸法因緣之正理,破外道凡夫著我之執見,以斷惑入聖,永離三界繫縛。為說明三界諸法,乃大別之為有為、無為二類;又區分為五位,細析成七十五法。亦即有為法包括色法十一種、心法一種、心所有法四十六種、不相應行法十四種,無為法則有三種,總成七十五法。有為法乃指萬有中眾緣聚集所作為,有生滅變遷之部分;無為法則指非因緣所作為,無生滅變遷,湛然常住之部分。此外,並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諸法門。蓋此宗批判一切有部所說諸法之體實有,貫穿三世之『三世實有,法體恆有』之主張,而依經量部之義,提倡過去、未來無體論之說。認為生滅乃是剎那相續者,滅為現在必然之推移,不須其他之因緣促成,而生則必有生因,並以六因、四緣、五果等法門說明之。又概括迷悟之因果為苦、集、滅、道四諦,並以十二因緣法門說明生死相續無窮之理;立七方便、四向、四果以闡明轉迷開悟之因果階次。此外,特別論證在禪定狀態下靜悟四諦之理,可以達至解脫。
上篇:俱有依 | 下篇:神我 |
(術語)自他兼利也。無量壽經上曰: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止觀五上曰:自匠匠他,兼利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