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術語)起信論所說六染心之一。六粗中之智相也。依境界而智起,能分別世出世之法,故名分別智,此智與心相應,而染...【非有果法】 p0714 品類足論六卷八頁云:非有果法云何?謂除有果無漏法,諸餘無漏法。...鳥頭之瓶。乃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右面一手所持之物。其手稱胡瓶手或寶瓶手。相傳雪山之北有一胡國,其國人見金翅鳥形...【三牟尼業】 p0187 雜集論八卷六頁云:三牟尼業者:謂學無學所有無漏身語意業。唯諸牟尼有此業故。...謂等同任持禪定與智慧,雙運並修而無輕重先後之別。蓋自性有體(定)、用(慧)之關係,體即用者,慧不離定;用即體...梵語 catasrah paryesanāh。為唯識宗第二加行位所修之觀法。又作四種求、四尋思觀。為「四如實智」之對稱。乃以萬...梵名 Sarasvatī-devī。古代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之文藝女神。音譯作薩囉薩伐底、娑羅室伐底。又作大辯天、大辯才...(地名)此林元為祇陀太子所有,故名祇陀林。...沒有生滅叫做常,沒有煩惱叫做寂。...【欲行諸色名粗】 p0987 瑜伽七十一卷十六頁云:復次由六種相,當知欲行諸色、名粗。云何六相說彼名粗?一、眾多故...若依生觀、順觀二者,則十二因緣為苦、集之二諦,即無明、行、愛、取、有等五支為集諦,識、名色、六處、觸、受、生...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欲邪行。即是施與欲流所漂一切眾生無驚無怖。無嫉無害。無有熱惱。亦無...(歸元譯白、編輯整理) 一、印祖生平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自民國初年以來,在佛教界提起印光法師的大名,無人...過去,有一位國王以正法治化國家,深得人民敬仰,卻因沒有子嗣而愁憂不已;聽聞佛陀來到國內,隨即前往拜見、聆聽開...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種因緣的組合很正常,比如離散啊、歡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從前,一個老盲人帶著一個同樣雙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二胡四處賣藝為生,他們的生活艱苦、貧困,時常是有一頓沒一頓...禪的公案當中,有一首最為世人熟知的偈句: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句充滿矛盾語境的...《荀子》說: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身為一個凡夫眾生,在一期的生命當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起一些重大的煩惱貪瞋癡,造一些殺盜淫妄的罪業。這種煩惱罪...
法鏡(齊濟隆寺)[《高僧傳》卷十三]
【歷代名僧辭典】
釋法鏡。姓張。吳興烏程人。幼而樂道事未獲從。值慧益燒身啟帝度二十人。鏡即預其一也。事法願為師。既得入道履操冰霜。仁施為懷曠拔成務。於是研習唱導有邁終古。齊竟陵文宣王厚相禮待。鏡誓心弘道不拘貴賤。有請必行。無避寒暑。財不蓄私常興福業。建武初以其信施立齊隆寺以居之。鏡為性敦美賞接為務。故道俗交知莫不愛悅。雖義學功淺而領悟自然。造次嘲難必有酬酢。齊永元二年卒。年六十四。其後瓦官道親彭城寶興耆闍道登。並皆祖述宣唱。高韻華言。非忝前例。傾眾動物。論者後之。今上為長沙宣武王治鏡所住寺。因改曰宣武也。
上篇:法願(齊正勝寺)[《高僧傳》卷十三] | 下篇:慧皎([《高僧傳》作者]) |
【得果初】 p0994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五卷一頁云:得果初者:謂得阿羅漢果初盡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