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翻譯名義集 > 正文
【不染污分別】 p0331 瑜伽一卷十一頁云:不染污分別者:若善、若無記。謂出離分別,無恚分別,無害分別。或隨與一...【散亂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大隨煩惱心所之一。散亂即不專心,令心流蕩,障礙正定,阻止善慧,增長惡慧。《成唯...四教儀云:次明二世十二因緣者,出大集經,佛為求辟支佛人說也。此十二因緣,現在有十,未來有二。 一、現在十...【三世因果】 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世間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現象,在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的遷流中,為一...【止時】 p0389 瑜伽三十一卷八頁云:云何止時?謂心掉舉時,或恐掉舉時,是修止時。又依毘缽舍那所熏習心,為諸尋...(雜名)Paryāyatana,又作波衍那,譯曰院。玄應音義十六曰:波演那,梵言波衍那,此雲周團郭舍,院也。...【思量能變識】 唯識宗所立『三能變識』之一 。唯識家以為『識』能轉變生起萬法,或變現為心內主觀(見分)與客觀(...亦名:盡形藥、終身藥 戒本疏·三十舍墮法:「姜椒辛苦,非人恆啖;療患力微,要在久延,方能治病;故聽作法隨形而...乃對於妨害社會之行為所施予之各種壓力。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將制裁之類別分成四種,...(界名)十六游增地獄之一。熱風吹揚熱黑沙,燋爛人心者。...【極歡喜住】 p1197 瑜伽四十七卷十五頁云:云何菩薩極歡喜住?謂諸菩薩、淨勝意樂住。 二解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六頁...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第七委屈難受者。 此語,乃無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斷不掛齒。何以故?下至眾生,上齊諸佛,委屈二字,竟不能免。...一、小米: 小米能益腎和胃、除熱補虛、安神健胃。小米所含豐富的色氨酸,可輕鬆被人吸收,色氨酸會促使分泌五羥色...【原文】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財入惡道,當識知。何謂六?一為嗜酒游逸、二為不時入他房、三為博戲游逸、四為大...世間人為了傳宗接代,夫婦之道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來講,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夫婦之事,才有這個苦。所以,真...一支香,青煙裊裊,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馨香,成為了人和佛交流的媒介。燒香是佛教弟子禮佛、敬佛、修行的一項重要內容...佛在《地藏經》上講,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潔之地,供養瞻禮讚嘆地藏王菩薩,那麼這人居住之地,就能獲得十種利益,其...【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孟子》裡說:舜帝原來在歷山耕田,30歲時被堯起用,後來成了堯的繼任者。傅說(f yu)原來在傅岩為人築牆,被殷王...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翻譯名義集】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肇論曰:秦言無上正遍知。道莫之大,無上也。其道真正,無法不知,正遍知也。苑師云:阿,此雲無;耨多羅,翻上;三藐,翻正也;三,遍也,等也;菩提,覺也。孤山疏云:極果超因,故云無上。正則正觀中道,等則雙照二邊,蓋果上三智也。發軫云:無上,是理;正等覺,是智。正謂正中,即一切種智寂滅相也。等謂平等,即行類相貌如實知也。裴相國云:是諸佛所證最上妙道,是眾生所迷根本妙源。故凡夫流浪六道,由不發此菩提心故。今得人身,起慶幸意,當須秉心,對佛像前,燒香散華,三業供養,立四弘誓,發成佛心。故華嚴云:菩提心者,名為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發此心者,須識其體。體有二種,一曰當體,二曰所依體。其當體者,所謂悲心、智心、願心,此三種心,乃是當體。所依體者,自性清淨圓明妙心,為所依體。性自具足,號如來藏。惑不能染,智無所淨,虛寂澄湛,真覺靈明,能生萬法,號一大事。但由群生久迷此信,唯認攀緣六塵影像,乍起乍滅虛妄之念,以為自心。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此之心體,如肇師云:微妙無相,不可為有;用之彌勤,不可為無。度一切諸佛境界經,文殊言:菩提者,無形相、無為。云何無形相?不可以六識識故。云何無為?無生住滅故。裴相國云:性含萬德,體絕百非,如淨月輪,圓滿無缺。惑雲所覆,不自覺知,妄惑既除,真心本淨。性含萬德故,在聖不為得;體絕百非故,居凡不為失。然欲發此心者,當運慈悲而為宗要。故華嚴海雲比丘告善財言:發菩提心者,所謂發大悲心,普救一切眾生故;發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間故。一切群匯(音謂),本無生死,妄風飄鼓,汨(音骨)沒苦海。今發大願,黑暗崖下,誓作明燈;生死波中,永為船筏。此起悲心拔眾生苦。一切凡夫,本性具足性淨功德,今迷寶藏,貧窮孤露。今啟洪願,誓與群萌無上佛果究竟之樂,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願舉修途之初步,宜運成山之始簣(求位切)。崇德廣業,不倦終之(餘昔住大覺時,有王仁林垂訪,問曰:佛道若云易成,經云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若云難成,安雲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餘即答曰:了性,則見本是佛,依自圓修乃易。昧性,則欲求作佛,依他別修乃難。慕圓宗者,起信樂心,才舉念時,已作如來真子;如迴向際,便成無上菩提)。
上篇:達磨[馬*犬]都 | 下篇:菩提 |
梵語 vyūha,巴利語 byūha, vyūha;或梵語 alajkāra,巴利語同。嚴飾布列之意。即布列諸種眾寶、雜花、寶蓋、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