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異門論十七卷二頁云:不知義者:謂不了知彼彼語義。謂如是如是語,有如是如是義。是名不知義。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身邊所攝者之六十二見。 一、於五蘊各有四句成二十。 二、歷三世成六十。 三、加根本斷常二或有無二,...【假立名】 p1027 瑜伽八十一卷一頁云:假立名者:謂於內假立我及有情命者等名,於外假立瓶衣等名。...【十地經論】 印度瑜伽行學派的重要典籍,世親論師著,凡十二卷,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合譯。《十地經論》是解...五代僧。又作翠岩。法號令參。湖州(浙江吳興)人。雪峰義存之法嗣。嘗住明州(浙江鄞縣東)翠岩山,大張法席,其「...(菩薩)又曰虛空無垢菩薩。在胎藏界虛空藏院虛空藏菩薩之左第一位,密號曰明徹金剛。主五大虛空藏之德,明星天子之...即佛陀在毗耶離國庵摩羅樹園,對寶積童子所說之十七種淨土。乃維摩詰經卷上佛國品所載。計為:(一)直心,菩薩之淨土...(人名)唐大慈恩寺玄奘三藏,姓陳,偃師人,俗名褘。兄長捷,先出家,在洛陽淨土寺。師十三歲,亦入淨土寺出家,就...(雜語)僧徒和樂之園林。又禪院之叢林,叢森譬眾之多。...梵語 catasrah pratisajvidah。略作四無礙、四解、四辯。即指四種自由自在而無所滯礙之理解能力(即智解)及言語表...【二諦各有三種】 p0038 辯中邊論中卷四頁云:論曰:世俗諦有三種。一、假世俗,二、行世俗,三、顯了世俗。此...(一)佛教所說「命根」之意。(參閱「命根」3127) (二)梵語 jīva。為印度耆那教之根本學說。即指靈魂。分成受物質...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
佛就跟普廣菩薩說:你若見有人讀這個《地藏經》,乃至於很短暫、一念讚歎《地藏經》,或者見《地藏經》很恭敬,你要...
我們如果是從今生開始,那很簡單,處理今生的問題就好。而修行的困難就是,主要是你內心深處,留下一些亂七八糟過去...佛陀在羅閱祇耆闍崛山說法時,國中有一淫女,名曰蓮華。 她自覺地發出善心,去放下一切世事,出家為比丘尼,獨自向...有位少婦由於不被丈夫寵愛,心中鬱鬱寡歡,成為一種心病。致使她的性情乖戾,夫婦倆更合不來。 恰巧有一位高僧來到...我們今天在沒有講《楞嚴經》的總綱以前,要講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出自《阿含經》,也跟《楞嚴經》有很重要的息息相關...
現在人都是在冷氣間裡得病的,這裡冷氣可以很冷很冷,但是試了幾天了,認為溫度不能低於二十六度。冷氣是給你涼快涼...
問: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聖嚴法師答: 一心不亂這句話,出於《阿彌陀經》,在《遺教經》中也說到:制心一處,無事...
我們信解、領納這個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個矢志不移的目標:將當生往生淨土作為吾人斯世修行的唯一目標,不再去打其...
不知義
【法相辭典】
【不知義】 p0317
上篇:不知法 | 下篇:不知時 |
(術語)佛三身中法身報身之二身也。...
六十二見 其二
假立名
十地經論
翠岩
無垢逝菩薩
十七種淨土
玄奘
禪林
四無礙解
二諦各有三種
命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念地藏經的功德,一點都不會喪失

【推薦】衹要問妄想一句話,它就完了
好景不長
夫妻間和諧解決之道
慧律法師:創造一顆會浮起來的球

夏天貪涼的危害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