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九卷十二頁云:謂如有一、已入有學位,未離欲界欲;依初靜慮,熏除欲界諸惡尋思。依第二靜慮,內等清淨,心一趣性,初靜慮地所有分別,無餘永離;無複分別。依第三靜慮,超過第二靜慮地諸喜礙著。依第四靜慮,超過第三靜慮地諸樂礙著。依無色定,超過一切所有色想。如是漸次因依諸定,乃至有頂,若定若生;蠲除四軛。何等為四?一、蠲除染污尋思軛,二、蠲除不染污尋思軛,三、蠲除喜樂繫縛軛,四、蠲除一切色想軛。由此因緣,於諸下地,不復往生。當知異生,雖到有頂,若定若生;猶為四軛所繫縛故;於諸下地,還復往生。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見道】 為修行之階位。與修道、無學道合稱為三道。即指以無漏智現觀四諦,見照其理的修行階位。見道以前者為凡夫...云何諦抉擇?謂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指淨土行者由於彌陀以大悲攝取而產生之大歡喜心。即深信彌陀之攝取一切眾生,凡願往生者,縱業未了,亦得蒙佛接引;...(雜語)Krita,譯曰買得,奴隸也。西域記三曰:於諸異國買鬻賤人以充役使。(中略)謂之訖利多,唐言買得。...(衣服)又云大衣。二十五條之郁多羅僧衣也。法華文句十四曰:言上衣者即大衣也。...指三種心。(一)為往生淨土而發之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相當於彌陀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之「至心、信樂心、欲生心...子題:缺行、式叉摩那缺行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若學法中犯者,更與二年羯磨;若犯根本者,滅擯;犯餘行法,但名...因明用語。又作法差別相違因(梵 dharma-vi?esa-viruddha-hetu)。為因明三十三過中,因(理由)十四過之四相違之第...【阿黎耶[馬*犬]娑】 奘傳云:唐言聖使。...(經名)有同名異譯二經:一、三卷,為金剛界大曼荼羅廣大儀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三),是正說金剛界曼荼羅之本經也...【跋羅娑[馬*犬]】 此雲堂。...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誠懇切恭敬,以清淨心供養三寶,完全沒有分別,沒一點雜念,這個福德就大。反之有數量、有計較的...1、戒:在外人面前爭吵 夫妻在生活中難免磕磕碰碰,但要注意,不在大庭廣眾面前爭吵。有些問題在眾人面前爭吵,不但...僧者為眾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稱為福田僧,能令眾生植福故。昔日目犍連尊者,為求亡母脫離餓鬼之苦,佛陀告之於 七月...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來已略說衣缽名相。今將受戒的要義。約略說說。你們要留心諦聽。佛法之要。在於三無漏學。三學...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故云:從初得道,乃至泥洹,於其中間,常說般若,...問: 齋跟素? 夢參老和尚答: 吃素就是不吃葷,不吃蔥、韭、薤、蒜,不吃肉;吃齋不是,齋是過午不食。持八關齋戒...非常的慶幸我們各位都非常的有福報,為什麼這麼講呢,我們現在的社會非常的忙碌,簡稱三很很忙、很累、很無奈。我們...我們一般講因果,都是講異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講到因果同時。 也就是說,大乘的因果有二種不同:第一個是漸教的,...
因依諸定蠲除四軛
【法相辭典】
【因依諸定蠲除四軛】 p0595
上篇:因攝果攝自利利他 | 下篇:因果相續緣起正理 |
指二乘無學果之身。與「無漏最後身」同義。因其遠離煩惱垢染,為生死之最後身,故稱無漏後身。法華經授記品(大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