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親釋四卷二頁云:自他差別識者:謂依止差別。此用前說我見熏習差別為因。無性釋四卷二頁云:自他差別識者:謂身等識。我我所執,相續不斷,執我我所,他他所等,有差別故。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一)清代僧。武陵(湖南常德)人,俗姓劉。字白禿,一字介丘。號石溪(石溪和尚),又號[艹/曳]壤、殘道者、庵住行...禪林五參上堂日與祝聖上堂日之總稱。五參上堂日指每月初五、十、二十、二十五等四日,祝聖上堂日即初一(旦)、十五...(術語)宗旨之元由也。止觀一曰:行人若聞付法藏,則識宗元。...梵語 pāpa-mitra。為「善知識」之對稱。又作惡友、惡師、惡師友。即說惡法與邪法,使人陷於魔道之惡德者。法華經卷...(人名)梵音Bhadrika,佛成道後,於鹿野園濟度五比丘之一人。甘露王之子也。...言妙行者。謂世尊說有四種行。一苦遲通行。二苦速通行。三樂遲通行。四樂速通行。佛弟子眾。於此中行。故名妙行。又...眾生輪迴於三界中,猶如系身牢獄,故形容眾生為三界之牢獄所束縛,稱為獄縛。付法藏因緣傳卷五(大五○·三一五上)...為三種三寶之一。又作同體三寶、同相三寶。三寶指佛、法、僧三者,名稱雖異,於其本體實同為一。一體略分為三義:(...即梵語文法中用來表示動詞的時態與語氣之十種語態。此十種語態皆含有(la,羅)之聲,故有此名。依唐代義淨之南海寄...指眾生因造惡而於現在、未來所受之果報。痛,指現在之惡報;燒,指未來之惡果。安樂集卷下(大四七·一八中):「諸...(書名)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建康沙門慧炬與天竺三藏勝持編禪宗諸祖傳法之讖記及宗師之機緣,名為寶林傳(稽古略三),...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有的時候,別人對我們莫名其妙地熱情,有的時候又無端地冷漠;有的時候,我們與別人打招呼,而對方卻視而不見;有時...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適由山轉來汝書,知汝父將欲去世。須知人生百歲,亦有去日,切不可作無益之悲傷。但宜...
《持世經》云:菩薩觀心,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客塵煩惱染,故有分別。心不知心,亦不見...
第一個是聞名脫離三惡趣苦。能夠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如法修行,能夠永不歷三惡道苦。因為內心不起貪、瞋、癡,...
看了(祭奠亡人)這一幕情景,我們淨土行人就得要想到死亡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了,面對著十里山墳就能覺悟到,無論在世...
什麼是放下?什麼是放棄?大多數人把放下與放棄,混為一談,在某種情況,不論是生意失敗,金錢或人事上被人騙了,乃...
這個不迷不取不動,我們一再強調,關鍵在不迷。其實,這不迷不取不動也不是佛教專有的。我們看看孔夫子的一生,你也...《四十二章經》云: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火之患。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
自他差別識
【法相辭典】
【自他差別識】 p0600
上篇:自作供養 | 下篇:自宗觀察教 |
(傳說)大寶積經一百五曰:五百菩薩得宿命智,知多劫所作重罪。以憂悔故,不證無生法忍。時文殊知其念已,於大眾中...
髡殘
五旦望
宗元
惡知識
跋提唎加
妙行
獄縛
一體三寶
十羅聲
痛燒眾生
寶林傳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態度

臨終注意事項

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

藥師法門的八大方便

十里山墳,就是閻王的催命信

放下與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