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術語)以 覽字置於兩眼,轉肉眼為法眼,謂之無垢眼。大日經七曰:安立無垢眼。大疏四曰:首中置百光遍照王,而以...據出曜經卷十五利養品下載,調達比丘染著世利,以其神通,受阿闍世王太子之供養,世尊遂以此警誡諸比丘,並以芭蕉、...【似因】 p0695 因明入正理論云:不成、不定、及與相違,是名似因。此中不成有四。不定有六,相違有四。如彼廣...(雜語)佛具十力三界無與等者,故稱十力無等尊。...(經名)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譯。有師子遊戲菩薩等十大菩薩,已為七年陀羅尼,雖精進修業,然不得悉地,因而於佛法生...【四正斷】 p0423 瑜伽二十九卷四頁云:如是四種亦名正斷:一名律儀斷,謂於已生惡不善法為令斷,故生欲策勵,乃至...(雜名)即拇印也。行事鈔中上曰:諸書指印遣使。同資持記曰:言指印者。舊云:手墨印紙,以表其意。或云:西人指上...(1741~1810)清代僧。為蓮宗第十二祖。河北丰潤人,俗姓馬。字徹悟、訥堂,號夢東。少攻舉業,精通經史。二十二歲...(行事)涅槃經三曰:云何於此經,究竟到涅槃,願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此四句一偈之首,以有云何二字,謂之云何唄...一、生生不可說,藏教說能生之因緣,所生之諸法,俱為實有,故云生生; 二、生不生不可說,通教說能生所生之當...【爾焰】 或名爾炎,此雲所知,又云應知,又云境界。問:如大論云:是時過意地,住在智業中。華嚴安云:普濟諸...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擾,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楞嚴經》云,認悟中迷,晦昧為空,乃至昏擾擾...今晚我們講如何開發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夠增長智慧,這些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容易令我們生煩惱的事情。這樣在這...我們再往下看什麼是生滅的相狀,什麼是不生滅的本體。我們把它念一遍。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有的人即使不學佛法,也同樣堅持做人的基本原則,這就構成了人和人之間的區別,也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同的造化。懂得為...我們從祖師語錄裡能夠看到,禪心從來不會停留在對過去的執著、後悔裡面。當然了,對我們大家來說,更重要的是我們怎...我們之所以會在六道輪迴、生死痛苦,完全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人。因為每個人都把原本「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的世...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薩所發出的弘誓大願。地藏菩薩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懈怠一定墮落。懈怠就是人沒有自信,身體很懶,懶得不得了。懶到什麼程度呢?懶到給他做個大餅,擱到他脖子上,他都...
所知諸法差別
【法相辭典】
【所知諸法差別】 p0742 瑜伽六十九卷八頁云:復次由五種相,建立所知諸法差別,何等為五?一、由事故,二、由品業差別故,三、由智依處差別故,四、由智差別故,五、由攝餘智差別故。云何由事故?謂略說一切有為、無為、名所知事。云何由品業差別故?謂即此事,復有五品所知差別,及此五品所知作業。何等為五?謂此所知,或有假立故名所知,或有勝義故名所知,或有所作究竟故名所知,或有他心淨不淨行故名所知,或有一切種別故名所知。若世俗智,能知假立所知。知假立故;如實了知世俗道理善不善法有罪無罪。廣說乃至緣生法等,一分應遠離,一分應修習。又能了知世俗言說,遊行世間。隨因隨緣而起眾行。法智、類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能知勝義所知。知勝義故;能證見修所斷法斷。盡智、無生智、能知所作究竟所知。知所作究竟故;心得決定,無有疑惑。於自斷中,離增上慢。他心智,能知他心淨不淨行所知。由知此故;如實知他所有意樂、界、及隨眠。十力智,能知一切種別所知。由知此故;能正於他起一切種教誡教授。能斷一切有情疑惑。能善安置一切有情於善趣果,及解脫中。有大勢力,能作一切有情利益及安樂事。如是名為五品所知及五種業。云何由智依處差別故?謂有二種。一、自利行,二、利他行。若隨順斷世俗智,若正能斷勝義智,若於斷所作究竟智,如是諸智,應知依自利行依處。若於他意樂界及隨眠所有他心智,若於一切種別所知中所有十力智,如是二智,應知依利他行依處。如是名為智依處差別。云何由智差別故?謂世俗智、或善、或不善、或無記、或有漏、或無漏,唯是世間。無漏者,謂於已斷一切無學身中可得。此及所餘,總名俗智,亦唯世間。當知所餘法,類智等,是出世間,亦唯無漏。盡無生智,當知唯於漏盡中生。若不分別盡及無生;謂我已得諸漏永盡,我未來苦不當復生者;唯是無漏,唯出世間。若作如是分別者;唯是無漏;世出世間世俗智攝;是未曾得;是阿羅漢相續中生。他心智,唯是世間。若在異生,及有學相續中者;是有漏。若無學相續中者;是無漏。問:何因緣故,清淨身中諸世俗智,說名無漏?答:由彼身中諸漏隨眠,已永斷故。又此諸智,是他心智現所行境。此他心智,非染污性;非餘染污現所行境。又彼自性,不與一切煩惱相應。是故此智,由隨眠故,由所緣故,由相應故;皆成無漏。十力智、在如來相續中,是未曾得,唯是無漏,世間智攝。何以故?由此一切種智,皆帶戲論而現行故。云何由攝餘智差別故?謂神通智、解脫門智、無礙解智、無諍智、願智、力無畏念住一切種不共佛法等智,隨其所應,當知皆為如前所說諸智所攝。謂五神通,皆世俗智攝。若諸異生,及諸有學,相續中者;皆是有漏。若在無學相續中者;皆是無漏。第六神通,盡及無生二智所攝。盡無生智,如前應知。空解脫門智,八智所攝。謂法智、類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及出世間盡無生智。無願解脫門智,六智所攝。謂法智、類智、苦智、集智、盡智、無生智。無相解脫門智,五智所攝。謂法智、類智、滅智、盡智、無生智。無礙解智、無諍智、願智十力等一切不共佛法智,皆世俗智攝。皆是無漏。在阿羅漢,及如來相續中,如其所應,盡當知。諸解脫門建立相,如本地分已說。不共佛法,及無礙解等,如菩薩地已說。
上篇:所緣諸法差別 | 下篇:所受皆無因緣見 |
百非者,百舉大數,非乃非有非無等,為非認也。所謂涅槃理超四句,體絕百非也。或列舉之如下: 一、四句各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