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二卷十一頁云:若唯始起;有為無漏無因緣故;應不得生。有漏不應為無漏種。勿無漏種、生有漏故。許應諸佛有漏復生;善等應為不善等種。分別論者、雖作是說:心性本淨,客塵煩惱所染污故;名為雜染。離煩惱時,轉成無漏。故無漏法,非無因生。而心性言,彼說何義?若說空理;空非心因。常法定非諸法種子。以體前後、無轉變故。若即說心;應同數論相雖轉變而體常一。惡無記心,又應是善。許、則應與信等相應。不許、便應非善心體。尚不名善;況是無漏。有漏善心,既稱雜染;如噁心等,性非無漏。故不應與無漏為因。勿善惡等、互為因故。若有漏心、性是無漏;應無漏心、性是有漏。差別因緣、不可得故。又異生心、若是無漏;則異生位、無漏現行,應名聖者。若異生心、性雖無漏;而相有染,不名無漏,無斯過者;則心種子、亦非無漏。何故汝論說有異生唯得成就無漏種子。種子、現行、性相同故。然契經說心性淨者;說心空理所顯真如。真如是心真實性故。或說心體、非煩惱故;名性本淨。非有漏心性是無漏故名本淨由此應信有諸有情,無始時來,有無漏種,不由熏習,法爾成就。後勝進位,熏令增長。無漏法起,以此為因。無漏起時,復熏成種。有漏法種,類此應知。諸聖教中、雖說內種定有熏習;而不定說一切種子皆熏故生。寧全撥無本有種子。然本有種、亦由熏習,令其增盛,方能得果;故說內種、定有熏習。其聞熏習、非唯有漏。聞正法時,亦熏本有無漏種子、令漸增盛,展轉乃至生出世心;故亦說此名聞熏習。聞熏習中有漏性者,是修所斷。感勝異熟,為出世法勝增上緣。無漏性者,非所斷攝。與出世法正為因緣。此正因緣,微隱難了;有寄麁顯勝增上緣,方便說為出世心種。依障建立種姓別者;意顯無漏種子有無。謂若全無無漏種者;彼二障種,永不可害。即立彼為非涅槃法。若唯有二乘無漏種者;彼所知障種,永不可害。一分立為聲聞種姓,一分立為獨覺種姓。若亦有佛無漏種者;彼二障種、俱可永害。即立彼為如來種姓。故由無漏種子有無,障有可斷不可斷義。然無漏種、微隱難知;故約彼障、顯性差別。不爾;彼障有何別因,而有可害不可害者。若謂法爾有此障別;無漏法種,寧不許然。若本全無無漏法種;則諸聖道、永不得生。誰當能害二障種子;而說依障立種姓別。既彼聖道,必無生義;說當可生,亦定非理。然諸聖教、處處說有本有種子,皆違彼義。故唯始起,理教相違。由此應知諸法種子、各有本有始起二類。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即以實相為主,闡明一切諸法本體之思考方法。此乃針對以緣起為主之「緣起論」而言,而與「緣起論」並為佛教教理兩大...亦名:妄說過人法戒 子題:過人法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釋戒名者,體乖實錄,名之為妄;過重欺深,名之為大;成業...【世間道離欲】 p0512 瑜伽二十二卷一頁云:云何名為由世間道而趣離欲?謂如有一、於下欲界,觀為麁相;於初靜慮離...(術語)觀十二因緣覺悟真空之理之教法。三乘之一。...(一)指散見於諸經中之種種十利。例如乞食十利、禪定十利、粥有十利、精進十利、般若十利、多聞十利、布施十利、持戒...【轉】 瑜伽十卷十八頁云:云何轉?謂三界五趣。 二解 此大菩提五相之一。瑜伽七十四卷十一頁云:云何為轉?當知此...(名數)一音聲念誦,發聲念誦也。二金剛念誦,合口動舌默誦也。三三摩地念誦,住於定心而觀真言之文字也。四真實念...【犯軌則攝】 p0522 顯揚七卷十五頁云:犯軌則攝者:如有一人、於諸威儀,或於所作,或於方便修善品中,如前所說,...(術語)事物變化之理。楞嚴經十曰:化理不住,運運密移。...人生於此世,其容貌、思想、行為、夭壽、貧富等果報之過去因。釋氏要覽卷下述,生於人道,所受業報不同,如富貴或貧...【語具圓滿】 p1283 瑜伽二十五卷三頁云:云何名為語具圓滿?謂彼成就最上首語、極美妙語、甚顯了語、易悟解語、樂...(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佛說無量壽經》 ...施比受更快樂!我們辦公室的龐老師說過不止一次,因為她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從她臉上如春花般燦爛的笑容就能看出。每...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一個目的。做事如果不預定一個目的,不但浪費時間,徒耗精力,而且結局也決不會收到美滿的效果,...【解脫寶所依。福海具精進。悲意樂聰敏。救苦諸有情。】 把解脫形容得像寶一樣,地藏菩薩是一切解脫寶所依賴的。地...很小的時候,就聽說滴水穿石的故事。一滴水,看起來微不足道。但長年累月滴下去,竟然能將堅硬的石頭給滴穿。然後,...【經典介紹】 《增一阿含經》,東晉僧伽提婆譯,51卷。因經文按法數順序相次編纂而得名。此經主要記述佛陀及其弟子...【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分別宿作為因,或有分別自在變化為因,或有分別實我為因,或...有一個小孩,大家都說他傻,因為如果有人同時給他5毛和1元的硬幣,他總是選擇5毛,而要1元。有個人不相信,就拿出兩...
唯新熏種不應道理
【法相辭典】
【唯新熏種不應道理】 p1009
上篇:淨信出家者五相修行梵行 | 下篇:常勤修習悎寤瑜伽者有四種正所作事 |
【善清淨天不善清淨天】 p1149 瑜伽八十七卷三頁云:應知此中、有二淨天。一、不善清淨。二、善清淨。若唯能入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