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謂方所;詣,謂所至。即謂事物之方針。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之一(大四○·二上):「薄知方詣。」 p1442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又稱施齋諷經。乃為追薦亡者所行之誦經儀式。即於授戒會等儀式中,應施主之請,為超度亡者而行飲食供養,並諷誦經文...又作死天山、四手山、死山。指人死後,在冥途中所必經之險山。據地藏十王經所舉,死者於冥途中,初七日之間,須至秦...【云何求聞正法】 p0390 瑜伽三十八卷十四頁云:菩薩云何求聞正法?謂諸菩薩、於善說法,應當安住猛利愛重,求聞正...【窮生死蘊】 p1344 攝論一卷六頁云:化地部中亦以異門密意說此名窮生死蘊。有處有時見色心斷,非阿賴耶識中彼種有...(雜語)譯曰善了知。華嚴疏鈔二十曰:蘇者善也,缽唎味底多,了知也。梵Suparividita。...指救度眾生之慈悲與求菩提之智慧。佛菩薩具此二種功德,合稱為悲智二門。善導法事讚卷上即謂,釋迦及諸佛等,皆乘其...(地名)又作波陵。在爪哇島。寄歸傳一所謂南海諸洲十餘國之一。唐麟德年中,會寧律師嘗游此,與若那跋陀羅共譯出大...(公案)謂寂然不動自證獨悟之佛也。與趙州所謂屋裡之真佛同。圓智禪師問石霜和尚曰:有一人無出入息,速道將來。霜...【八忍八智】 此指於『見道』審觀四諦,而生無漏之忍、智,各有八種。亦即見道之十六心。此又作八忍八觀。所謂八忍...東晉廬山慧遠(334~416)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弘明集卷五沙門不敬不王者論第五。揭示人之形體雖會滅盡,然精神...【示導】 p0529 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卷一頁云:現希有事,令他信伏,引入正法;故名示導。又云:若為示現神境智通,變...(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寬卻肚皮需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彌勒菩薩的化...有位大德說過這樣一句話:忙人的時間最多。 為什麼忙人的時間反而最多?我想,是因為越忙的人呢,他做了這個事兒做...有一位經理非常能幹,又善於領導人,就是脾氣太大了,容易得罪人。這個經理也知道自己脾氣不好,可是江山易改,本性...我們現在來反推一下。比方說你求生淨土,卻不發菩提心,那麼你是什麼心態?只有兩種可能:一個追求安樂,就增上心;...這個地方等於是有人提問,說,因緣觀能夠產生增上的功德,但是這個真如觀,無分別智,完全不分別,修習無分別智對菩...信願這兩個字,對於我們現在的眾生來說,也不是很容易的。 首先至心,至心就是至誠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樁事情,厭離...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礙在法執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脫。法執的表現一般都是執著乃至停留在對經論的研究上,整天鑽在經...我們的身心是五蘊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沒有五蘊皆空的智慧,就會執著五蘊所構成的自我,持續不斷地產生以自我為中心...
方詣
【佛光大辭典】
上篇:方等懺悔 | 下篇:方榮升 |
合併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而稱諦緣度。天台宗以此三者為三藏教中聲聞、緣覺、菩薩之所觀所修。[八宗綱要] p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