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僧。生卒年不詳。居於京兆華嚴寺。為洞山良价之法嗣。因後唐莊宗之召請,而大振曹洞宗。敕謚「寶智大師」。[祖堂集卷八、景德傳燈錄卷十七]
(二)(1520~1604)韓國李朝時代僧。平安南道安州人,俗姓崔。字玄應。號清虛堂。因久住妙香山,世稱西山大師。師九歲喪母,翌年父歿,乃隨郡守李思曾上京就學,後依崇仁研讀經論,次參學於靈觀,隨侍三年。一夜,超脫文字之障礙,出家受具足戒,後歷游諸山名剎。三十歲,參加明宗僧科復舊第一試及第,累進至禪教兩宗判事。明宗十二年(1557)解印綬,入金剛山,後經頭流山、智異山,移居妙香山,弟子滿堂。宣祖二十六年(1592)日本軍攻打朝鮮時,宣祖蒙塵於義州龍灣,師分遣弟子起義兵,屢樹軍功。祖還都後請隱,王賜號「國一都大禪師禪教都總攝扶宗樹教普濟登階尊者」。常往來於妙香、智異、楓岳諸山,道譽漸高。宣祖三十八年(1604)示寂,世壽八十五。示寂後,弟子鞭羊彥機撰行狀(清虛集卷末所載)、李延龜、張繼、李秉模、徐有鄰等皆為撰香山碑銘。其門派之盛,近古所未聞。嫡嗣松雲惟政與鞭羊彥機、逍遙太能、靜觀一禪,被稱為四大弟子,其後皆自成一派。著作有禪教釋、禪教訣、雲水罈、三家龜鑒(以上各一卷)、清虛堂集四卷等。其中,三家龜鑒主張儒、佛、道三教一致之說;清虛堂集為其詩文集,四卷本之外另有二卷本,由此文集可窺知師主張禪教不二、禪淨一致之要略。[李朝宣祖實錄、朝鮮佛教通史、李朝佛教、朝鮮禪教史] p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