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唐代法藏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全稱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本書分為六門,前三門述說圓頓之妙解,後三門正明觀法;全書乃教修華嚴之觀法,而還歸於一心之本源。據卷末所附宋代淨源之重校記載,孤山智圓法師依唐中書舍人高郢之北塔銘序,以本書為杜順所作,然淨源依唐丞相斐休所述之妙覺塔記所載,則認為本書系賢首(法藏)所作。蓋從文中屢次引用新譯華嚴經而論,可知本書當系賢首晚年之作。
賢首認為華嚴經義富博宏深,難究至極,故統收玄奧,囊括大宗,敘述妄盡還源觀六門,以令後學修習觀法,斷除諸妄,復歸真源。六門為:
(一)顯一體,謂顯示一切諸法即是自性清淨圓明之體。
(二)起二用,謂依上述之淨體而起二用,即:(1)海印森羅常住用,謂入於海印三昧,寂照真如本性,妄盡心澄,眾德並現。(2)法界圓明自在用,謂入於華嚴三昧,寂照法界本體,眾德具足,圓融無礙。
(三)示三遍,謂依上述之二用,而示現三遍性,一一普周於法界,即:(1)一塵普周法界遍,謂塵無自性,依真理而成立,於一一塵中,皆見法界。(2)一塵出生無盡遍,謂塵依真理而起,真理具足眾德,故依真起用時,萬法繁興而無盡。(3)一塵合容空有遍,謂塵無自性(即空),而幻相宛然(即有),於一一塵中,事理該羅,容納無礙。
(四) 行四德,謂依上述一塵能之境而修行四德,即:(1)隨緣妙用無方德,謂隨順機緣起萬千妙用,神變莫測。(2)威儀住持有則德,謂整肅威儀,闡揚教法,拯物導迷,以為軌範。(3)柔和質直攝生德,謂慈悲平等,質直無偽,而以正法攝化眾生。(4)普代眾生受苦德,謂眾生受苦無量,常懷悲愍救度之心。
(五) 入五止,謂依上述四德之行而修五止,即:(1)照法清淨離緣止,謂觀照真俗二諦之法,乃空有不二,清淨虛廓,智境雙亡。(2)觀人寂泊絕欲止,謂觀五蘊之身本空,寂然淡泊,諸欲皆盡。(3)性起繁興法爾止,謂依體起用,應用萬化,任運常然。(4)定光顯現無念止,謂入於光明炳現,內外洞徹,無思無慮之止中。(5)理事玄通非相止,謂真性之理,幻相之事,隱顯俱融,性相雙泯。
(六) 起六觀,謂依上述五止而修六觀,即:(1)攝境歸心真空觀,謂觀一切諸法唯一心所造,境本空寂,無有實體。(2)從心現境妙有觀,謂依體起用,具修萬行,莊嚴佛土,成就報身。(3)心境秘密圓融觀,謂心與境圓融無礙,心境雙融,了無迫隘。(4)智身影現眾緣觀,謂智身唯一,能顯現眾緣,猶如日輪照現,眾皆能見。(5)多身入一鏡像觀,謂以大止妙觀之法力加持,而能一身變化多身,多身入於一身,如鏡現像,無有障礙。(6)主伴互現帝網觀,謂以一身為主,多身為伴,主伴互現,重重無盡,如帝釋之珠網,光光交映,無有窮盡。 p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