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地藏十輪經卷十福田相品載,般若有世間與出世間二種相,即:(一)世間般若,謂諸菩薩惟依讀誦、書寫、聽聞,而為他人演說三乘中道之教,勸正修行,以滅除煩惱惑業;然此非為寂靜真實之般若,乃為有見有相之般若(即世間之智),故有取有著,是為世間般若。(二)出世間般若,謂諸菩薩精勤修習菩提道時,隨力讀誦、書寫、聽聞而為他人演說三乘正法,然心中猶如虛空,平等寂滅,離諸名相,故無所取著,是為出世間般若。(參閱「般若」4301) p4302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末利】 亦名摩利,此雲柰,又云鬘華,堪作鬘故。善見律云:廣州有,其華藤生。此翻黃色華,華如黃金色。...(公案)謂寂然不動自證獨悟之佛也。與趙州所謂屋裡之真佛同。圓智禪師問石霜和尚曰:有一人無出入息,速道將來。霜...梵名 ātavaka。音譯阿吒婆拘、阿吒薄俱。十六藥叉大將之一。又作太元帥明王、鬼神大將、曠野神。為消除惡獸及水火...業與報併稱。意為業之報應或業之果報。謂由身口意之善惡業因所必招感之苦樂果報。或指業因與果報。又作業果。此為佛...【到彼岸別障】 p0826 辯中邊論上卷十四頁云:於到彼岸,有別障者:頌曰:障富貴,善趣,不舍諸有情,於失德減...(術語)金胎兩曼之種子也。秘藏記鈔一曰:胎藏界以真言初字為種子,胎藏因曼荼羅故以初因為法體意也。金剛界以真言...【從一切縛而得解脫】 p1030 瑜伽八十五卷十四頁云:譬如有人,處在囹圄,為種種縛之所繫縛。所謂或木,或索,或鐵...一般稱心思之歷程為心路,佛典中「心路」一詞則多指心。蓋以吾人之心乃修往佛地之道路,故稱心路。無門關第一則(大...過去佛之名,指維摩居士之前身。古來即盛傳此說。或謂出自發跡經、思惟三昧經,而此二經均無漢譯本,亦不見載於經錄...(術語)遍行心所之對,於一切之心不遍起。對於各各別別之境而起之心所也。例如向所樂之境,則欲之心所起,向決定之...【戰主國】 p1391 西域記七卷九頁云:戰主國,週二千餘里。都城臨殑伽河,周十餘里。居人豐樂,邑里相鄰,土地膏腴...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有位大德說過這樣一句話:忙人的時間最多。 為什麼忙人的時間反而最多?我想,是因為越忙的人呢,他做了這個事兒做...有一位經理非常能幹,又善於領導人,就是脾氣太大了,容易得罪人。這個經理也知道自己脾氣不好,可是江山易改,本性...我們現在來反推一下。比方說你求生淨土,卻不發菩提心,那麼你是什麼心態?只有兩種可能:一個追求安樂,就增上心;...1、念佛時必須字字句句從心而發,從口而出,從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萬句亦如是。能如是,則妄念無由而起,心佛自...信願這兩個字,對於我們現在的眾生來說,也不是很容易的。 首先至心,至心就是至誠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樁事情,厭離...【原文】 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彼功課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迴向之願,方為與三種...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礙在法執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脫。法執的表現一般都是執著乃至停留在對經論的研究上,整天鑽在經...唐朝時,五台山有個僧,法號必救,德行好。閻羅王都很恭敬他。山下有個人,叫做王有相,有一天他夢見黑白無常跟他說...
般若二種相
【佛光大辭典】
上篇:般若 | 下篇:般若十利 |
(地名)又作波陵。在爪哇島。寄歸傳一所謂南海諸洲十餘國之一。唐麟德年中,會寧律師嘗游此,與若那跋陀羅共譯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