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阿毗達磨辭典 > 正文
【真見道與相見道差別】 p0921 成唯識論九卷十頁云:諸相見道、依真假說世第一法無間而生、及斷隨眠。非實如是...(名數)法華經分括跡門之說法為三週。...亦名:與尼說法至日暮戒緣起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佛在舍衛,難陀僧差教授尼已,默然而住,愛道重請,說至日暮...(名數)大小便之二處。佛祖統紀三十曰:殘穢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又】無礙道,解脫道也。新譯曰無間...【未來世】 p0489 集異門論三卷十四頁云:未來世云何?答: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雜語)佛寺之異名。蘭為梵語蘭若之略,或取蘭草芬芳之義。西域記張說序曰:業光上首,擢秀檀林。德契中庸,騰芬蘭...(雜名)Kācamaṇi,又云迦柘末尼。玉名。玄應音義二十一曰:迦遮末尼,舊言迦柘。柘之夜反,此雲水精。慧琳音義三...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國土。據佛地經論卷一載,二種身土即:(一)自受用身土,指自己修因之所感,稱性受用...(人名)鄧州丹霞山之天然禪師,嗣石頭。初至江西,見馬祖時,以兩手拓幞頭腳。馬祖視之曰:南嶽之石頭是汝師也。遽...巴利語 brahma-cakka。法輪之別稱。有多種解釋:(一)佛初成道時,梵天王請轉法輪。(二)以佛為真梵,乃真梵王之力所...【意界法界意識界有一剎那】 p1210 俱舍論二卷十頁云:意、法、意識、名為後三。於六三中、最後說故。唯此三界、有...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yu)音樹下,與大苾(b)芻(ch)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hē)...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二〇一三年舊曆新年之後,我先後遇上三位有緣老人去世。春節本為歡聚日,卻有傷心離別事。足見世事無常! 古人說:...問: 弟子是淘寶開小店的,時常遇到碰瓷的、敲詐的買家,要錢要物之類的。是心平氣和的拒絕這種敲詐行為呢,還是接...一、學佛多年的居士為什麼會在重病下對佛法失去信心?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1985年台灣中部。故事中的主角是...世間食有四食,即: (1)段食,亦作揣食、摶食、見取食,即以香、味、觸等色法為體之飲食,資益諸根。 (2)觸食,...問: 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麼他們在西方世界死去後又去哪裡了呢? 大安法師答: 你這個問題的前提...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兩種過失: 第一個,由邪師惡友的誤導而退墮大乘。你容易遇到邪師惡友。發...有一個居士來問我,他說:我覺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通過念觀音菩薩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我跟他進行了交流。第一...藥師經云: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行苦性
【阿毗達磨辭典】
云何行苦性?幾是行苦性?為何義故觀行苦性耶?謂不苦不樂受自相故,隨順不苦不樂受法自相故,彼二粗重所攝受故,不離二無常所隨不安隱故,是行苦性義。不苦不樂受者,謂阿賴耶識相應受。隨順不苦不樂受法者,謂順此受,諸行。彼二粗重所攝受者,謂苦壞二苦粗重所隨故。不離二無常所隨不安隱者,謂不解脫二苦故,或於一時墮在苦位,或於一時墮在樂位,非一切時唯不苦不樂位,是故無常所隨不安隱義,是行苦性。除三界二處諸蘊一分,一切是行苦性。三界者,謂意界法界意識界。二處者,謂意處法處。一分者,謂除無漏相。為舍執著有不苦不樂我故,觀察行苦性。
上篇:心差別通 | 下篇:修習 |
(佛名)Prabhūtaratna,多寶佛之梵名也。慧琳音義二十六曰:抱休蘭,佛名也,正音缽羅步多囉怛曩野(與格),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