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乞食於城市曰持缽。」
《續燈錄·拈古門》云:「臨濟持缽到一婆子門前云:『家常。』婆子開門云:『太無厭生。』濟云:『飯猶未曾得,何責人無厭?』婆子閉卻門。」
《傳燈錄·風穴沼禪師章》云:「師初見南院,不禮拜,便問曰:『入門須辨主,端的請師分。』乃至南院曰:『三十年住持,今日被黃面浙子上門羅織。』師曰:『和尚大似持缽不得,詐道不饑。』」又〈漳州羅漢和尚章〉云:「始於關南常禪師拳下悟旨,乃為歌曰:『咸通七載初參道,乃至從茲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只聞肚裡飽膨脝,更不東西去持缽。』」
《普燈錄·懷玉用宣首座章》云:「一日,自臨川持缽歸,值泐潭景祥晚參,有云:『一葉飄空便見秋,法身須透鬧啾啾。』宣聞領旨。」
《大慧武庫》云:「叶縣省和尚,嚴冷枯淡。浮山遠參。 乃至省一日見遠獨於旅邸前立,乃云:『此是院門房廊,你在此住許多時,曾還租錢否?』令計所欠追取,遠無難色,持缽於市,化錢還之。」
《密庵傑禪師錄·示殊禪人法語》云:「回觀此山,食指既多,常住不給,不忍坐視,發心為眾持缽。餘嘉其志不凡,臨行欲語,故書此以贈之。」
《曹源生禪師錄·送聞兄持缽偈》云:「聞聲悟道鳥投籠,只麼無聞道未充。利劍拂開慳吝穴,全身輥入是非叢。腳頭腳尾無虛棄,山北山南有路通。一笑歸來能事畢,真金百煉見全功。」
《金剛般若經》云:「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首楞嚴經》云:「阿難!汝常二時眾中持缽,其間或遇酥酪醍醐,名為上味。於意云何?此味為復生於空中?生於舌中?為生食中?」 廣說。
《廣弘明集·沈約述僧設會論》云:「出家之人,本資行乞,戒律昺然,無許自立廚帳並畜淨人者也。今既取足寺內,行乞事斷,或有持缽到門,便呼為僧徒鄙事下劣。既是眾所鄙恥,莫復行乞。悠悠後進,求理者寡,便謂乞食之業不可復行。白淨王子,轉輪之貴,持缽行詣,以福施者,豈不及千載之外凡庸沙門,躬命僕豎,自營口腹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