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修清規·入院》云:「交割砧基什物。」又〈退院〉云:「方丈什物點對交割,具單目一樣兩本,住持、兩序勤舊僉押,用寺記印。」又〈寮舍交割什物〉云:「庫司當置總簿,具寫諸寮什物,住持知事僉定,仍分置小簿,付諸寮兩相對同,新舊相沿交割。」

忠曰:「新舊人相共交參故言交,分割公私之物故言割。凡常住寮舍,遷居人必有自己用度,而雜公界物及交代與新遷人共對交,分割公器私物也。」

舊說曰:「如常住交割,方丈及庫司各有簿。如寮舍交割,庫司及寮舍各有簿。若簿唯一本,則有改寫剽竊之疑。一簿二本置兩處,交代時,對同照勘,得無疑焉。」

又曰:「交割字,未見據。交者,交考兩簿也;割,一一陳列物也。」

忠曰:「對勘二簿也,義可爾。以此解交字,非也。割字亦解不得。交割字,餘下引證。或不得交義,而妄改校,尤非。」

《大慧武庫》云:「五祖演和尚,依舒州白雲海會端和尚。端令山前作磨頭,每被人於端處斗諜是非云云。端咄云:『急退卻!』演云:『俟某算計了,請人交割云云。』」

《戰國策》曰:「蘇子說齊閔王曰:『明於諸侯之故,察於地形之理者,不約親,不相質質子而固,不趨而疾,眾事而不反,眾事猶其事。交割而不相憎,交言彼此割地。俱強而加以親。』」

唐鄭還古《博異志?敬元穎傳》云:「仲躬移居,牙人云:『價直契書,一無遺闕,並交割訖。』」

《元史·河渠誌》云:「分監新官至,則一一交割,然後代還。」

《棠陰比事》云:「唐李德裕鎮浙西,有甘露寺主僧,訴交割常住物,被前知事僧隱沒金若干兩。引前數輩為證,遞相交付,文籍在焉。新受代者,已伏盜取之罪,未窮破用之所。德裕疑其非實云云。」

《三國演義》云:「魯肅曰:『前者皇叔有言:公子劉琦若在,荊州暫時居住。今公子去世,必然見還。肅正為此事而來,幾時可以交割?』」又云:「孔明欲雲長任荊州,設一宴,交割印綬,雲長雙手來接。」

《宋志傳》云:「晉主命趙瑩、桑維翰等寫定文字,撥取十六州,請契丹主差人前去交割。」

《桂苑叢談》云:「太尉朱崖出鎮浙右,有甘露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卻常住金若干兩。引證前數輩皆有遞相交割,文字分明,眾詞皆指以新得替者隱用之。且初上之時,交領既分明,及交割之日,不見其金。鞠成具獄,伏罪昭昭,然未窮破用之所由,或以僧人不拘細行而費之,以是無理可伸,甘之死地。一旦引慮之際,公疑其未盡征,以意揣之。髡人乃具寔以聞曰:『居寺者,樂於知事,前後主之者,積年已來,空交分兩文書,其寔無金。群眾以某孤立,不雜輩流,欲乘此擠排之。』因流涕不勝其冤。公乃憫而惻之曰:『此固非難也。』俯仰之間曰:『吾得之矣。』乃立從召兜子數乘,命關連僧入對事。咸遣簾子畢,令門不相對,命取黃泥,各令模前後交付下次金樣,以憑證據。僧既不知形段,竟模不成。公怒令刻前輩,皆一一伏罪,其所排者,遂獲清雪。」

楊誠齋《江湖集·臘裡立春蜂蝶輩出詩》云:「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殘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黃峰紫蝶來。」又《朝天集·和張功父園梅未花之韻詩》云:「前夕三更月落時,東風已動萬花知。江梅端合先交割,春色如何未探支?只欠梁溪冰柱句,追還和靖暗香詩。張家剩有蔥根指,不把瓊酥滴一枝。」又〈答劉修武詩〉云:「解道征鴻數字秋,清於雪碗映冰甌。老來筆底心無毒,交割風光與子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