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修清規·諸莊監收》云:「倘得廉正勤舊輔佐住持,公選區用,或對眾鬮拈充之。」

《松源岳禪師錄》云:「紹熙元年九月十五日,雲居、薦福專使同至,對眾拈鬮,得雲居,乃受帖。」

忠曰:「凡事理無優劣,兩可難決,則可用鬮拈,實息爭解疑謗法也。」

《篇海類編》云:「鬮,舉有切,音九。手取拈鬮也。」

《品字箋》云:「《說文》:『鬮,取也。』憑公撥定,仍復各書片紙,捻紙如丸,隨人自取,謂之拈鬮。」

已下錄唱衣鬮拈法。

《敕修清規·唱衣》云:「今多作鬮拈,甚息喧爭。其法:用小片紙,以千字文次第書字號,每一號作三段寫於上,仍用印記關防,量眾多少,與喪司合幹人,封定。至期,呈過主喪兩序,首座開封,知客分俵,堂司行者捧盤隨侍者,侍者剪取其半,置盤內畢,以盤置首座側,安水盆於下抖勻。維那拈衣唱價訖,首座臨時呼一童行,信手拈盤中半鬮遞與首座開看字號,分曉說與堂司行者,喝某字號,眾人各開所執半鬮,字號同者即應,如不願唱此號衣物則不應。三唱不應,首座以半鬮投水盆中。再令撮起半鬮,復唱起,應者,堂司行者往收半號到首座處,對同,報與維那,稱云:『某物唱與某人。』鳴磬一下,知客上單,侍者發標,供頭行者遞與唱得人。」

忠曰:「右且錄唱衣鬮拈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