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禪林僧堂本食堂也,食堂即齋堂也。」

《蒲室集·揚雲巖居士作蔣山僧堂偈序》云:「寺,古制皆有僧堂,然惟會食而已,至於寢處,則有別室,如今教律院猶然也。獨禪林自唐開元中,百丈海禪師作清規·設長連床於堂,率眾盡入居之。床端為木函盈赤,以貯三衣一缽,外無餘畜也。坐臥起居有時,凡晨昏午夜以及旦,長老首座加巡警焉,惰者罰,不率教而擯之。至於禪寂,屹若枯株,湛然止水,眾千百肅如也。由貞元距今六而(1)年,他規盡廢,僧散處寺內外,甚者一己佔屋數十間,積產業以萬計,輿馬、僕從擬巨室,冒刑法,污宗教,有不可勝言者矣!而堂之規,猶獨得如古,使天下之凡若僧者,盡撤其私室,禁而私畜,而會之於一堂,申以吾祖之規教之,庸有如前所陳之敝乎?而僧者能終身不越堂戶,繼之以不昏不亂,虛而照,寂而應,超生死,越三界,雖古聖賢,不出乎是也。」

南山《教誡律儀·二時食法》云:「初入食堂,隨門頰舉足,出時亦爾。」

《釋氏要覽》云:「《毗柰耶》云:『給孤長者造寺後作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即白佛,佛言隨意。未知畫何物,佛言云云,食堂畫持餅藥叉。』」

《祇園圖經》云:「最巷北大院,名僧食所,自開三門,中門之北有大食堂,堂前列樹,方維相對,交陰相接,渠流灌注,甚可觀閱,凡僧食者,多止此林。」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云:「平康坊菩提(2)寺,食堂前東壁上,吳道玄畫《智度論》色偈變。」不空三藏奏代宗:「天下食堂,中置文殊為上座。」詳見〈靈像類·聖僧〉處。

《十誦律·自恣法》中曰:「掃灑食堂,掃除竟,入室坐禪。」

《佛本行集經》曰:「爾時世尊,日在東方,著衣持缽,共諸比丘,來至食堂,於所敷設,次第而坐。」

《雜阿含經》曰:「比丘低舍與眾多比丘集於食堂,語諸比丘言:『諸尊!我不分別於法,不樂修梵行,多樂睡眠,疑惑於法。佛廣呵責。 』」又云:「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前三月夏安居竟,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為佛縫衣。」

《三隱詩集·閭丘胤序》云:「國清寺有拾得,知食堂,尋常收貯餘殘菜滓於竹筒內,寒山若來,即負而去。」又〈拾得錄〉云:「拾得者,知庫僧靈熠令知食堂香燈供養。忽於一日,與像對坐,佛盤同餐。」

《聯燈會要·藥山儼禪師章》云:「師問僧:『甚處來?』云:『南泉。』師云:『在彼多少時?』云:『粗經冬夏。』師云:『恁麼則三十年後,成一頭水牯牛去也。』云:『某甲雖在彼中,且不曾上他食堂。』師云:『口欱南風那?』云:『和尚莫錯,自有把匙箸人在。』」

《僧寶傳·大通本禪師傳》云:「移住錢塘淨慈,繼圓照之後,食堂日千餘口,仰給於檀施,而供養莊嚴之盛,游者疑在諸天。」

儒家亦有食堂。《柳河東集·盩厔縣新食堂記》云:「貞元十八年五月某日,新作食堂於縣內之右,始會食也。」又云:「其上棟,自南而北者,二十有二尺,周阿峻嚴,列楹齊同。」又云:「既成得羨財,可以為食本,月權其贏,羞膳以充,乃合群吏於茲新堂升降坐起,以班先後。」又云:「惟禮食之來古也,今京師百官咸有斯制,甸服亦王之內邑,且官有聯屬,則宜統會以齊之也。向之離而今之合,其得失也遠甚。我是以肅焉而莊,衎焉而和,群疑以亡,嘉言以彰旨乎,其在此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