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這一段是說明唯識無義的道理。

首先講到六道裡面有四種眾生:第一個是餓鬼道;第二個是畜生道,這個地方畜生包括水中的魚跟蝦;第三個是人類;第四個是天人。這四種眾生「各隨其所應」,隨順他內心的因緣就現出各自的果報。也就是說,「等事心異故」,在相同的一件事情上,因為內心的業力不同,就見到差別的義相。

比如說,我們講「一水四見」。這個水,我們人道看到是一個濕潤的水,天人看到是莊嚴的琉璃地,餓鬼道看到是猛火,畜生道看到是房子跟道路,所以「等事心異故」。如果說一切法是有真實相的,應該每一個人看到的相貌都一樣,但是事實上,因為諸法是沒有真實相,每一個人隨順他的業力就出現不同的相貌。

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許義非真實」。我們可以證明這一切法的義相是不真實的,所以我們講「清淨本然」。《楞嚴經》說,佛陀講完清淨的本性以後,有一個弟子就問佛陀說,既然我們本性是清淨的,為什麼會有山河大地呢?佛陀說,因為是「循業發現」,就是你心動了。

誰叫我們要動念頭?就是說,清淨本然是約著攝用歸體來說。但是我們平常的心不是安住在真如,真如不守自性,我們喜歡動念頭,這一動就很多的方向。你往好的地方動念頭,你往不好的地方動念頭,就會影響到你未來的命運。

你看目犍連尊者,一個大阿羅漢,入禪定以後觀察他母親在餓鬼道,他感到非常的痛心,就趕快拿著缽,去向有信心的居士托缽,得到美好的飲食,就趕快用神通力拿到他母親的跟前。那麼阿羅漢他明明托到是豐盛的飲食,但是他母親因為過去有慳貪的業力,看到飲食都是猛火,吃到肚子裡面是火在燃燒,痛苦不堪。

所以目犍連知道,神通解決不了問題,就向佛陀祈請。佛陀說你要先消她的業障。你不從根本上消業障,只是改變她的果報,怎麼可能呢?所以講,「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