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若細意推尋,冥心體察,則何塵而不出,何病而不消,斷惑之門,斯為要矣。」
所以我們只要有志於今生往生淨土,你希望能夠臨終的時候正念分明,把所有的佛號都能夠成功的帶領我們超越輪迴、導歸淨土,你必須要知道捷徑。了生死只有一條路而已的,沒有其他路了,你一定要走這條路的。
什麼是捷徑呢?
就是好好的了解第七意識,好好的調伏它!
所以將施妙藥先候病源,你要知道你為什麼輪迴?不是你做錯了事,不是,不是這樣的。做錯了事也不一定會輪迴,因為做錯事懺悔就好了嘛,但是為什麼你懺悔還是沒有用呢?來生還繼續輪迴呢?這個已經不是善惡對錯的問題了,關鍵在於執著,一種非理性盲目的執著。就是說這個執著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但是你還是會執著,叫做無明,你根本就不是一種理性的執著。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生生世世,為什麼你今生死了,你來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報?那個讓你得果報的力量是什麼呢?你先把這個問題抓出來。
好,所以我們應該很平心靜氣的去了解它、去體察觀察它,那麼所有的煩惱都能夠出離,所有的病根都能夠消除,總而言之斷惑之門斯為要矣。你想了生死,你只有一個選擇,就是面對你的執著,把它空掉,然後再重新發願,重新引導它,給你的生命一個新的引導者,就是用願力來引導你,不能用自我意識來引導你。
舉一個例子,在《淨土聖賢錄》講到清朝有一個百不管老人。這個老婦人,她管了一個很大的事業,年紀大的時候,她相信淨土法門,就好好念佛了,就把事業交給她的子女來掌管。但她念佛念了幾年,她總是覺得佛號念得不相應,這個時候,她就請教她的師父了,她師父說,你是怎麼念佛的呢?她就說,我在念佛的時候,但是我的子女跟我請教事情,怎麼去管事業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一些建議。她師父說,你沒有真心實意地把心安住在佛號上,你的心還是攀緣娑婆世界,你的心還是有漏,漏失掉了。怎麼辦呢?老和尚說你以後啊遇到你的子女問你事情呀,你修三個字叫隨他去。然後她就自封為百不管老人,以前只是身體不管,心裡面還是執著嘛,對不對?她真實地把心裡的執著放下了,隨他去了。
在《楞嚴經》裡面很強調你的因地,因為你的因地心果地覺,影響你最後的開花結果。諸位,當你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那一剎那,你是在用佛號創造一個什麼樣的因地,就很重要了。如果你的心是一個有漏的執著,你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這句佛號就變成有漏的了,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
這個百不管老人,她以前所念的佛號,全部是有漏的。因為她的心還是有所執取,她的心還在娑婆世界!按照蕅益大師的開示,你要往生,你必須把心先送到淨土去,是心作淨土,然後你每一念心所創造的佛號,是心是淨土。如果你的心根本到不了淨土,你的佛號就到不了淨土了。
諸位你要知道一個概念,這個因果你不要錯亂啊,是你的心來引導佛號,而不是佛號來引導你的心!如果是佛號引導你的心的話,那每一個人都應該往生啊!佛力是主動,你是被動,那每一個念佛人都應該往生呀!不可能念佛人而且每一個念佛人得到的功德是完全一樣的,就是因為你用不同的心來引導佛號。
所以一句佛號,跑到一百個人心中,產生結果不一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是佛號來引導你,否則你是錯亂因果了,是你的心是因,佛號是結果。所以斷惑之門,斯為要矣!你的往生跟你念佛的多少,沒有直接關係,但是你佛號越多,你到了淨土,品位更殊勝,多多益善。但是往生的關鍵,你必須要創造一個超越三界的佛號,你必須有本事把佛號變成你超越生死的力量,從而跟彌陀感應道交,要順從本願,而不是順從娑婆世界,而不是順從自我意識。
所以這個地方,斷惑之門,斯為要矣!這是一個成敗的關鍵。所以一個人臨終可以起煩惱,但是不能起顛倒。起煩惱用佛號壓它,可以,它只是一時的分別。但是你那個堅固的執著,佛號壓不住了,起顛倒你就沒救了。因為起煩惱是第六意識的問題呀,第六意識很好對治的,你只要轉移目標,第六意識只要你不去攀緣,用佛號來取代妄想,這個妄想就消失了。第六意識是最好對治的,但第七意識就不是這樣了,你一起顛倒,誰拿你都沒辦法,助念也沒有用了,你自己要往娑婆世界跳,誰拿你都沒辦法。所以斷惑之門,斯為要矣,是這個意思。
好,前面我們講到這個整個輪迴的根本。但是呢第七意識不幸的是它沒有自我反省、自我調整的力量,它的形成其實是第六意識點點滴滴的錯誤思想長時間累積而成,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改變第七意識,還得靠第六意識的修觀。因為第七意識它沒有自我調整的力量。前面講病根,現在講方法了,講對治第七意識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