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的時候,對比丘們開示:「很久以前,有一次三十三天的天主釋提桓因帶著許多天子和天女們,前往難檀槃那園遊玩。當時有一位天人,見到眼前妙麗莊嚴的勝景,不禁愉快地吟起偈子:‘不見難檀園,則不知有樂,諸天之所居,無有過是者。’
另一位天子聽到此偈便說:‘你不具有真實的智慧,無法分別什麼是正確的道理,憂苦的事情,反而說成是快樂之事;不堅牢、不可靠的東西,卻以為是堅牢而可倚靠的;無常變化之法,又當做是真實不變的常法。難道你未曾聽聞如來所開示的偈子嗎?’
世尊開示:‘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寂滅最為樂。’
世尊開示的義理真實不虛,此偈猶仍在耳,怎麼一到了難檀園,便說這裡是天上人間最快樂的地方呢?你應當要知道如來曾說的四流之法——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一切眾生如果沉沒在這四流當中,是無法成道證果的。」
「所謂欲流,‘欲’就是指五欲。如果眼睛看到外面種種色塵境界,起諸想著而念念不捨;耳朵聽到種種音聲,便隨聲塵起心動念;鼻子聞到種種味道,心識便跟著香塵起諸分別;舌頭嘗到濃淡甘辛百味殊好,便起識想而沉溺耽染;此身碰到細滑冷暖諸觸覺受,心念便生喜惡,這樣就是落入了五欲境界當中,流轉生死。」
「有流的‘有’是指‘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眾生,不論果報為何,仍在六道中,各隨所做善惡之業,即感善惡之報,因果不亡,流轉生死,故名為有。」
「見流則是知見上的錯誤,能使眾生長夜飄流輪轉於三界六道之中,無法出離,故名曰‘見流’。一般人對於世界是常、是無常,世界有邊或無邊,乃至此身是我、非我等,有種種顛倒錯謬的見解與看法,這些錯誤荒謬的身見、邊見、邪見等,迷誤眾生墮落生死長劫輪迴,不能出離,是名見流。」
「什麼是‘無明流’呢?所謂無明,就是無知、無信、無見;心懷貪慾希求想望,被貪慾、瞋恚、睡眠、掉舉悔恨、疑心五種煩惱覆蓋了清淨本然自性,使得心性真實功德無法彰顯;加上對苦、集、滅、道四諦的義理,既不明瞭,也不修習,頭出頭沒流轉於生死苦海之中,無法解脫,所以稱為無明流。」「天子們應當要知道,如來真實之語而說此四流,如果眾生沉沒在四流當中,終究無法得到真實解脫而成道。」
「那位天子聽完這些話,便以如力士屈伸手臂般的速度,急速從三十三天下來,到了如來面前,頂禮世尊雙足後,退在一面,恭敬地讚歎道:善哉世尊!如來開示說‘四流’之法。如果一般凡夫不曾聽聞、了解‘四流’之理,一定不能獲得‘四樂’——休息樂、正覺樂、沙門樂、涅槃樂。世尊點頭回答:‘是的,天子,正如你所說,如果凡夫之人不能覺知四流的過患,不能出離,就不能得到這四種清淨法樂。’」
「於是世尊又對這位天子開示佈施、持戒、修善積福生天之法,並為其說慾望是不清淨之法,追求慾望實為有漏的過患,唯有離欲清淨才能安樂自在。聞法之時,天子便發起歡喜之心,世尊又繼續為他廣博深入地開示四流及四樂的內容義趣,天子心無雜念專精一意,一邊聽法、一邊思惟修習,心中塵垢迥脫,便得到法眼淨。」
「比丘們!如來今日同樣也為你們宣說此四法與四樂,當用心思惟修習、進趣四諦道品,如是精進,如是一心修學!」當時在會諸比丘,聞佛開示法要,皆歡喜生信,依著教誨,精進修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三 增上品三十一(九)》
省思:
孟子云:「養心莫善於寡慾。」欲出四流,治心離欲當為第一。古德言:「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防欲當如挽逆水之舟,常恐稍一鬆手,便將前功全棄,故須實實在在地,在心念中做功夫,不做表面、不虛應故事,日常對境常自覺察、覺照、反省檢討,以出於欲流為目標。更進一步思惟四諦之理,以智慧去除心中無明煩惱,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顛倒知見,如是超越四流,即是離欲寂靜最自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