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清晨,佛陀用完齋飯後,至寧靜的安陀林中打坐。這時,精舍中有兩位比丘起了爭執,一人不斷責罵對方,另一人則默然不語。開口責罵的比丘事後自覺慚愧,便向對方懺悔,然而靜默的比丘竟不接受,於是其他比丘輪著勸諫,以致高聲喧鬧。

佛陀以天耳通聽到精舍中的喧鬧聲,出定後回到精舍,詢問比丘們:‘我剛剛在安陀林中靜坐時,聽到精舍中喧鬧吵雜,究竟是為了什麼事情?’於是比丘們向佛陀陳述剛才發生的事情。

佛陀了解後,對那位不願接受道歉的比丘說:‘你為什麼不接受別人的懺悔呢?當對方感到慚愧而悔改時,卻不接受其懺悔的人,可說是愚癡之人,將受無量之苦。過去世時,三十三天的天人曾起了爭執,當時天主釋提桓因說了一首偈語教誡大眾:

於他無害心,嗔亦不纏結, 懷恨不經久,於嗔以不住。

雖復瞋恚盛,不發於粗言, 不求彼開節,揚人之虛短。

常當自防護,以義內省察, 不怒亦不害,常與賢聖俱。

若與惡人俱,剛強猶山石, 盛恚能自持,如制逸馬車。

我說為善御,非謂執繩者。'

佛陀告訴比丘們:’釋提桓因是統領三十三天的自在王,不僅修行忍辱之法,亦能讚歎行忍辱之行者。諸位比丘皆是正信出家,修學佛道,所以應當傚法天主釋提桓因修忍辱之行,並讚歎行忍辱之人。‘比丘們聽到佛陀這番開示,無不法喜充滿,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

省思

《佛遺教經》云:‘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懂得慚愧,就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而接受懺悔才是有智之人。和合共處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的基礎點,只有看到眾生的佛性,慈悲包容所有不圓滿,一切的紛爭才得以止息。

所謂‘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天底下沒有不可化解的仇恨,更沒有永久的敵人,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放寬自己的心胸,人生才能慧日朗照,擁有一片無窮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