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即便對佛教並不了解的人,也知道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有一個給孫猴子念緊箍咒的唐僧,唐三藏。學佛人更是對「三藏法師」一詞耳熟能詳,但「三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藏」的梵文為比摘家、比吒迦,原意是盛放物品的籮筐,後來引申指代佛法經典,意為「全書」。

三藏,又作「三法藏」,指經藏、律藏、論藏。《大乘義章》上說:「包含蘊積名藏。三藏經典能夠包含蘊積文義,故名為藏。」多被世人稱作佛教經典的總稱,其中經藏是指佛所說之經;律藏是佛陀所製定的僧人戒律;論藏是諸位佛弟子的論述和研究教義的論著。

傳說在佛陀滅度之後,弟子們唯恐佛陀的精要開示遺失,便由迦葉菩薩帶領五百位大阿羅漢,在王舍城七葉窟舉行第一次經典結集,由阿難誦出經藏,優婆離誦出律藏,並一一記錄。如西晉竺法護譯《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便記載了佛滅度後迦葉尊者與五百羅漢最初結集三藏。後來,又陸續有第二、三、四次的經典結集,使得世尊一代時教經典日益完備而流傳於世。

我們熟知的玄奘之所以被稱為「三藏法師」, 是稱讚他精於經、律、論三藏,熟知所有三藏十二部佛教聖典。除他之外,鳩摩羅什法師、求那跋陀羅法師、安世高法師、菩提燈法師南華禪寺開山祖師智藥三藏等也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就是後人對這些精通法義大德高僧的尊崇。

《大佛頂首楞嚴經》中提及的「一心三藏」,即「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

空如來藏:一切皆非,無形無相、客觀存在、不生不滅;

不空如來藏:一切皆即,有形有相、千千萬萬、生生滅滅;

空不空如來藏:皆非皆即,離非離即,有無相生,本自一體。

一心三藏中,空如來藏是法身,不空如來藏是化身,空不空如來藏是報身。三身乃一身,三藏即一心。

另外,三藏還有指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人所說的教法,分別叫作:聲聞藏、緣覺藏、菩薩藏。

聲聞藏,是聽聞佛陀聲教而證悟的出家弟子,順著佛陀所說的道理修行,得證道果。

緣覺藏,又作「辟支佛藏」,是指依「十二因緣之理」而開始修行,無師自通悟道的人。

菩薩藏,是修六度之行,圓滿二利,專門利他,修行至無上菩提大般涅槃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