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一(一名神通遊戲)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大阿羅漢,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舍利弗、摩訶目乾連、摩訶迦旃延、富婁那彌多羅尼子、摩訶南、阿[少/兔]婁駄、劫賓那、跋提羅、優波離、難陀、娑伽陀、阿難、羅睺羅,如是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菩薩摩訶薩三萬二千人,皆是一生補處,遊戲神通三昧自在,大願滿足入無礙慧獲諸法忍,具陀羅尼辯才無滯,一切皆從波羅蜜生,已能圓滿菩薩諸地,已得一切菩薩自在,其名曰:彌勒菩薩、陀羅尼自在菩薩、師子王菩薩、成就義菩薩、寂戒慧菩薩、常精進菩薩、無礙慧菩薩、大悲思惟菩薩,與如是等菩薩眾俱。
爾時世尊,為諸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大臣、官屬、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及諸外道無央數眾,常以四事恭敬施安,於供養中最為殊勝。佛心無染,猶如蓮華不著於水,名稱高遠遍於十方,所謂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成就五眼、具足六通,於此世間及餘國土,為諸天人演說正法,初中後善其義深遠,其言巧妙純一圓滿,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爾時如來於中夜分,入佛莊嚴三昧,從於頂髻放大光明,其光名為憶念過去諸佛無著智,上照淨居天宮,為欲開發諸天子故,光明網中而說偈言:
「牟尼身口意清淨, 智慧光明照世間,
此光最勝除冥暗, 於釋師子應歸命。
智慧大海勝威德, 知法自在為法王,
世間應供天中天, 覺悟自在應歸命。
所有難調心已調, 意淨超出諸魔網,
其所見聞不空過, 解脫彼岸應歸命。
佛無體性無與等, 所作無邊常寂然,
知淨妙理除疑惑, 一切深信應歸命。
施甘露藥大醫王, 辯才雄勐摧邪道,
法為眷屬知勝義, 導師演說無上法。」
爾時淨居天子,聞如是偈從禪定起,即時憶念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諸佛如來,及佛國土功德莊嚴,說法眾會皆悉明瞭。時摩醯首羅、難陀、蘇難陀等,無數淨居天眾,光明赫弈威神巍巍,照祇樹給孤獨園,來詣佛所頂禮佛足,一心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世尊!有經名為『方廣神通遊戲大莊嚴法門』,顯示菩薩眾德之本,處於兜率微妙天宮,思惟降生示現勝種,具諸功德行童子事,藝業伎術工巧書算捔力騁武,而於世間皆悉最勝,示受五欲具菩薩道降伏魔軍,出生如來力無畏等一切佛法。此經如是,過去無量諸佛世尊皆已宣說,所謂波頭摩勝佛、法幢佛、為照明佛、功德幢佛、功德性佛、大性佛、仙天佛、勝光明佛、真幢佛、金剛堅固佛、降伏一切佛、真金色佛、極高行佛、珊瑚海佛、花幢佛、最勝色佛、善明佛、仙護佛、勝輪佛、高勝佛、開敷蓮花佛、眉間光明佛、蓮花台佛、善光明佛、吉祥佛、善見佛師子光佛、堅牢惠施佛、香春佛、廣大名稱佛、底沙佛、弗沙佛、世間端嚴佛、普光明佛、寶稱佛、最勝光明佛、梵光佛、善聲佛、妙花佛、美音佛、上色行佛、微笑目佛、功德聚佛、大雲聲佛、善色佛、壽光佛、象王游步佛、世間欣樂佛、降伏魔怨佛、正應供佛、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葉浮佛、迦羅孫佛、俱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如是等過去無量諸佛如來皆說此經。唯願世尊!還如過去諸佛,利益安樂無量眾生,悲愍世間令得義利,令諸天人於大乘中而得增益,降伏異道摧滅魔怨,顯發菩薩所行功德,而於上乘勸勉精進,攝受正法紹三寶種使不斷絕,示現成佛事業圓滿故,亦說是經。」
如來爾時哀愍諸天默然受請。是時諸天蒙佛垂許,歡喜踴躍生清淨心,稽首作禮右遶三匝,散天曼陀羅花,供養於佛忽然不現。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詣迦羅道場敷座而坐,諸大菩薩及聲聞眾恭敬圍遶,告諸比丘:「昨於中夜,摩醯首羅及難陀,蘇難陀等,無數淨居天眾,稽首我足合掌恭敬,而白我言:『唯願如來演說神通遊戲大嚴經典,憐愍一切世間天人,令諸菩薩現在未來而得增益。』我時默然可其所請。汝等諦聽!我今宣說。」
兜率天宮品第二
爾時佛告諸比丘:「何等名為方廣神通遊戲大嚴經典?所謂顯於菩薩住兜率宮,常為無量威德諸天之所供養,逮得灌頂,百千梵眾之所稱揚,願力圓滿,能正了知諸佛法藏。慧眼清淨其心普洽,慚愧知足正念慧行,熾然修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善巧勝波羅蜜,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梵行明達得大神通,知見現前無著無礙,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支、正道,菩提分法皆盡邊際。具足相好莊嚴其身,利益眾生無時暫替,如說而作無虛妄語,演說正法無所貪求。心淨質直離諸邪諂,無有怖畏亦無憍慢,於一切眾生其心平等,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如來,恆為無量百千那由他諸大菩薩恭敬尊重,又為梵釋四王、摩醯首羅、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聞名稱讚生歡喜心。入無礙解方便善巧,一切文句差別之相,皆悉能知,凡有宣說曾無所著。如大商主乘大法船游生死海,得三十七菩提之分無量珍寶,而於佛法得陀羅尼。憶念修行終不錯謬,如大導師越四瀑流誓願滿足,降伏魔怨摧諸異學,以金剛慧及大悲軍能破煩惱。譬如蓮華出於功德廣大池中,增上願力之所生起,大菩提心而為其根,潤以甚深清淨法水,方便善巧以為其台,菩提為莖,禪定為蘂,離諸熱惱清淨廣大以為其葉,多聞持戒及不放逸無所罣礙以為其香,非世八法之所能染。如師子王,福智為體,神通為足,聖諦為爪,梵住為牙,四攝為頭,覺十二緣以生其軀,三十七品菩提分法明瞭之智以為其頂,三解脫門以為頻申,禪定智慧以為其目,以諸三昧為其岩穴,毘奈耶林四威儀路怡悅其身,十力、四無所畏慣習所成而為其力,離諸貪慾為其行步,自在無畏無我無法以為其吼,摧伏外道如制群鹿。無上丈夫人中之日,禪定解脫智慧為光,外道螢燭皆悉掩蔽,無明昏翳破之無餘,於天人中廓然大照。譬如明月白分圓滿,世間樂見清涼無雲,眾星之中晈然最勝,示解脫路照菩提道,開敷天人拘物頭花。譬如輪王於四天下法化平等,七菩提分以為其寶,於一切眾生心行平等以為十善,大願成就無礙之法以為其輪。譬如巨海深廣難入,無量眾寶充滿其中潮不過限,緣起智慧深廣難入,一切法寶充滿其中,應眾生機為不過限。其心平等離諸憎愛如地水火風,其量高妙堅固難動如須彌山,智慧廣大不為諸垢之所染著猶如虛空。意樂清淨能行惠施,久積淨業無虛妄語。已能具足一切善根,自在熏修七阿僧祇,所習善根皆已迴向,弘五福德施七淨財,行十善道增長五十二種善根。已能修習正行相應四十分位,已能修習誓願相應四十分位,已能修習意樂相應四十分位,已能修習正直解脫四十分位。曾於四百億那由他拘胝佛所,隨佛出家,曾於五十百億那由他拘胝佛所,而行大施,已曾親近三百五十拘胝諸辟支佛,已曾教化無量阿僧祇諸聲聞眾,皆令住於正方便中。為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趣一生補處,從此命終生兜率天,為彼天子名曰淨幢,恆為諸天之所供養,當於彼沒後生人中,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諸比丘:「彼天宮中有三萬二千微妙安樂所住之處,高閣重門層樓大殿,軒檻窓牖花蓋繒幡,寶鈴垂飾珠網交絡,散以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處處盈滿。諸天婇女百千拘胝那由他,奏天伎樂。其諸寶樹生眾天花,所謂阿提目多花、俱毘羅花、詹波迦花、波吒羅花、目真隣陀花、阿輸迦花、鎮頭迦花、阿娑那花、建尼迦花、堅固花、大堅固花,處處開敷以為嚴飾,真金線網彌覆其上,周匝間廁種種莊嚴。諸寶池中生摩利迦花、蘇曼那花、跋羅花、婆利師迦花、拘旦羅花、蘇建提花、天妙意花、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芬陀利花、妙香花,如是等花,成大花帳處處莊嚴。無量羽族,鸚鵡、舍利、拘抧羅鳥、鵝、鴈、鴛鴦、孔雀、翡翠、迦陵頻伽、命命等鳥,雜類形色出微妙音。
「諸天子等百千拘胝那由他數,大集法堂圍遶菩薩,聽受所說無上大法,除斷貪瞋憍慢結使一切煩惱,生廣大心踴躍歡喜住安隱樂。菩薩久修淨業所感,諸天伎樂八萬四千,皆出種種微妙音聲。其音聲中,而說頌曰:
「『尊憶然燈記, 積集無邊福,
超越於生死, 智慧發光明。
長時修惠施, 其心常離染,
三垢憍慢盡, 語業無諸過。
憶昔無邊劫, 種姓恆處尊,
戒忍及精進, 定慧久修習。
又念無邊劫, 供養諸如來,
既超生老死, 當度所應度。
眾生可悲愍, 惟尊勿捨之,
諸天龍鬼神, 皆悉共瞻待。
眾生久渴欲, 如海納群流,
惟尊智充足, 當救諸渴者。
遠於世譏嫌, 樂法捨貪慾,
離垢清淨眼, 哀愍諸世間。
菩薩宿福德, 處於兜率宮,
天眾百千億, 聞法曾無倦。
當下閻浮提, 垂慈灑甘露,
已過於欲界, 無數億諸天。
亦復共希望, 菩薩當下生,
必壞於魔業, 能摧諸異學。
佛道如觀掌, 至時宜勿住,
煩惱火增盛, 願為布慈雲。
普雨於法雨, 滅除諸勐焰,
前佛已過去, 今佛作醫王。
當以三脫門, 為藥除眾病,
令彼諸含識, 得至於涅槃。
如來大法音, 外道悉摧伏,
譬如師子吼, 百獸咸驚怖。
智慧以為手, 從於精進生,
無量諸魔軍, 自在能摧伏。
梵釋百千數, 敬心祈見佛,
四王當奉鉢, 唯悕速下生。
尊今應豫觀, 欲依何種族,
當往閻浮界, 示行菩薩道。
如器成珍寶, 其器自嚴潔,
智慧淨摩尼, 於彼雨甘露。』
諸天樂器中, 演出如是偈,
勸請於菩薩, 大悲救眾生。」
勝族品第三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薩聞如是偈即從座起,出於自宮詣法集堂坐師子座。復有無量無邊同乘同行大菩薩眾,皆昇法堂坐師子座,各有六十八拘胝眷屬前後圍遶。菩薩將欲降生,十二年前有淨居天,下閻浮地作婆羅門,說圍陀論。彼論所載,十二年後,有一勝人現白象形入於母胎。其人具足三十二種大人之相,有二決定:若在家者當為轉輪聖王,若出家者當得成佛。復有天子,下閻浮提,告辟支佛作如是言:『仁者!應捨此土。何以故?十二年後當有菩薩降神入胎。』是時王舍城尾盤山中,有辟支佛名曰摩燈。聞是語已,自見其身猶如委土,從座而起,踴在虛空高七多羅樹,化火焚身入於涅槃,唯餘舍利從空而下。是故此地名仙人墮處。諸比丘!是時波羅奈國五百辟支聞天語已,亦復如是,化火焚身入於涅槃,唯餘舍利從空而下。復以過去有仁慈王,施於群鹿無畏之處,是故彼地亦名仙人鹿苑。
「爾時菩薩處於天宮,以四種心而遍觀察:一者觀時,二者觀方,三者觀國,四者觀族。比丘!何故觀時?菩薩不於劫初而入母胎,唯於劫減,世間眾生明瞭知有老病死苦,菩薩是時方入母胎。何故觀方?菩薩不於東弗婆提、西瞿耶尼、北欝單越及餘邊地,唯現閻浮。所以者何?閻浮提人有智慧故。何故觀國?菩薩不生邊地,以其邊地人多頑鈍無有根器,猶如瘂羊而不能知善與不善言說之義,是故菩薩但生中國。何故觀族?菩薩不生旃陀羅、毘舍、首陀家,四姓之中唯於二族,剎帝利種及婆羅門,於今世間重剎帝利,是故菩薩生剎利家。如是觀已默然而住。爾時會中諸菩薩眾,及諸天子各相謂言:『菩薩今者當於何國、依何種姓而託生耶?』
「或有天言:『摩伽陀國毘提訶王,豪貴甚盛可生於彼。』復有說言:『菩薩不生於彼。何以故?其王父母俱不真正,憍慢卒暴善根微尠,無大福德,不宜生彼。』
「或有天言:『憍薩羅王種望殊勝,多有財寶象馬車乘吏民僮僕,可生於彼。』復有說言:『菩薩不生於彼。何以故?其王本是摩燈伽種,父母宗親悉皆鄙劣少信薄福,不宜生彼。』
「或有天言:『彼犢子王種姓豪強,富樂熾盛好行惠施,可生於彼。』復有說言:『菩薩不生於彼。何以故?其王凡劣無大威德,暴戾可畏,母族卑下篡竊君位,不宜生彼。』
「或有天言:『毘耶離王尊貴富盛安隱快樂,無諸怨敵人民眾多,宮室苑園林泉花果,莊嚴綺麗猶若天宮,可生於彼。』復有說言:『菩薩不生於彼。何以故?其國土中諸離車子,不相敬順,各自稱尊,是故菩薩不宜生彼。』
「或有天言:『勝光王有大威力,統御兵眾能破怨敵,可生於彼。』復有說言:『菩薩不生於彼。何以故?其王剛強不修善業,是故菩薩不宜生彼。』
「或有天言:『摩偷羅城王名善臂,勇勐安樂富貴自在,可生於彼。』復有說言:『菩薩不生於彼。何以故?其王本是邪見種族,殘害無道,不宜生彼。』
「或有天言:『般茶婆王都在象城,勤事勇健支體圓滿,人相具足能制怨敵,可生於彼。』復有說言:『菩薩不生於彼。何以故?其王閹官之人室家壞亂,雖有五男皆非其胤,不宜生彼。』
「或有天言:『彌梯羅城莊嚴綺麗,王名善友,威伏諸王,象馬四兵皆悉具足,珍寶無量樂聞正法,可生於彼。』復有說言:『菩薩不生於彼。何以故?其王雖有如是美事,年時衰暮無有力勢,復多子息,不宜生彼。』」
佛告諸比丘:「無量菩薩及諸天子,於閻浮提十六大國,所有威德勝望王種週遍觀察,皆悉不堪菩薩往生。相與籌議,竟不能知菩薩生處。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曰智幢,善入大乘心不退轉,告眾天子言:『汝等宜應往問菩薩,當生何處?』諸天子等咸共合掌,詣菩薩所而前問言:『閻浮提中何等種姓、具何功德,補處菩薩當生其家?』
「爾時菩薩告諸天子:『閻浮提中若有勝望種族,成就六十四種功德者,最後身菩薩當生其家。何等名為六十四德?一者國土寬廣種姓真正。二者眾所宗仰。三者不生雜姓。四者人相端嚴。五者族類圓滿。六者內外無嫌。七者心無下劣。八者二族高貴。九者二族可敬。十者二族有望。十一者二族有德。十二者其家多男。十三者所生無畏。十四者無有瑕疵。十五者貪愛微薄。十六者遵奉禁戒。十七者皆有智慧。十八者凡是所用要令群下先觀試之。十九者人皆工巧。二十者與朋友善終始如一。二十一者不害眾生。二十二者不忘恩義。二十三者知行儀式。二十四者依教行事。二十五者疑即無成。二十六者不愚於業。二十七者不悋於物。二十八者不作罪惡。二十九者功不唐捐。三十者施心殷重。三十一者志性決定。三十二者善於取捨。三十三者於施信樂。三十四者丈夫作用。三十五者所為成辦。三十六者勤勇自在。三十七者勇勐增上。三十八者供養仙人。三十九者供養諸天。四十者供養論師。四十一者供養先靈。四十二者常無怨恨。四十三者名振十方。四十四者有大眷屬。四十五者不阻善友。四十六者有多眷屬。四十七者有強眷屬。四十八者無亂眷屬。四十九者威德自在。五十者孝順父母。五十一者敬事沙門。五十二者遵婆羅門。五十三者七珍具足。五十四者五穀丰盈。五十五者象馬無數。五十六者多諸僕從。五十七者不為他侵。五十八者所作成就。五十九者轉輪王種。六十者宿世善根而為資糧。六十一者其家一切所有,皆由菩薩善根增長。六十二者無諸過失。六十三者無諸譏嫌。六十四者家法和順。如是名為六十四德。若有成就如上功德,補處菩薩當生其家。』
「『若有女人成就三十二種功德,當為菩薩之母。何等名為三十二德?一者名稱高遠。二者眾所諮嗟。三者威儀無失。四者諸相具足。五者種姓高貴。六者端正絕倫。七者名德相稱。八者不長不短不麁不細。九者未曾孕育。十者性戒成就。十一者心無執著。十二者顏色和悅。十三者運動順右。十四者識用明悟。十五者姿性柔和。十六者常無怖懼。十七者多聞不忘。十八者智慧莊嚴。十九者心無諂曲。二十者無所欺誑。二十一者未甞忿恚。二十二者恆無慳悋。二十三者性不嫉妬。二十四者性無躁動。二十五者容色滋潤。二十六者口無惡言。二十七者於事能忍。二十八者具足慚愧。二十九者三毒皆薄。三十者遠離一切女人過失。三十一者奉夫如戒。三十二者眾相圓滿。如是名為三十二德。若有成就如上功德,方乃堪任為菩薩母。菩薩不於黑月入胎,要以白月弗沙星合,其母受持清淨齋戒,菩薩於是方現入胎。』
「彼諸菩薩及諸天子,聞說如是種族清淨父母功德,各自思惟:『誰有具此諸功德者?』復作是念:『唯有釋氏輸頭檀王,族望殊勝,轉輪王種,所都國邑人民眾多,安隱豐饒甚可愛樂。其輸檀王,人相圓滿,顏容端正微妙第一,威德光大福智莊嚴,所為必善,以善化俗。其家豪貴富有財寶,象馬七珍皆悉盈滿,深達業果離諸惡見,於釋種中唯此為主,四方歸伏見者歡喜,閑習伎藝,不老不少,知教知時,世間軌式無不解了,以法為王,依法御物。又其國土所有人民宿植善根,咸以一心承事其主。
「『王之聖後名曰摩耶,善覺王女,年少盛滿具足相好,未甞孕育。端正無雙姿色妍美猶如彩畫,無諸過惡,所言誠諦出妙音詞,身心恬和無罪離惱,亦無嫉妬。語必應時,樂行惠施,性戒成就,常於己夫而生知足。心不輕動情無外染,支節相稱眉高而長,額廣平正髮彩紺黑,猶如玄蜂。含笑而言美聲柔軟,所作順右質直無曲,無諂無誑有慚有愧,心性安靜顏容清淨。三毒皆薄溫和能忍,而於面目及以手足,善自防閑。身體柔軟如迦隣陀衣,目淨脩廣如青蓮花,脣色赤好如頻婆果,頸如螺旋,美若虹蜺,脩短合度容儀可法。其肩端好其臂佣長,支體圓滿膚彩潤澤,猶如金剛不可沮壞。善解眾藝故號摩耶,常處王宮猶如寶女亦如化女,又似天女住歡喜園,具斯眾德,乃能堪任為菩薩母。如是功德唯釋種有,非餘有之。』於是頌曰:
「『菩薩在兜率, 處於法集堂,
同乘及天眾, 皆恭敬圍遶。
共觀於勝族, 菩薩何處生?
見此閻浮提, 剎利王大姓,
釋氏最清淨, 於彼應降神。
城號迦毘羅, 積代輪王種,
安隱無怨敵, 善化眾所歸。
其國甚嚴好, 萬姓皆歡喜,
奉法而從善, 咸同王者心。
親屬多勝能, 力將巨像比。
或與二三象, 其力共齊等,
勇武多伎藝, 不傷害眾生。
其王之聖後, 千妃中第一,
端正無倫匹, 故號為摩耶。
容貌過天女, 支節皆相稱,
天人阿修羅, 覩之無厭足。
清淨離諸過, 而無穢欲心,
言詞甚微妙, 質直復柔軟。
身體常香潔, 一切無可惡,
含笑不嚬蹙, 知法具慚愧。
無憍慢諂曲, 及以嫉妬心,
離邪淨諸業, 行慈好惠施。
世間女人過, 其身悉超越,
一切諸天人, 無有能踰者。
具足諸功德, 宜應懷大聖,
曾於五百生, 恆為菩薩母。
其王亦如是, 多生以為父,
母請持禁戒, 經三十二月。
梵行積威德, 其身常光明,
聖後所游履, 斯處自嚴飾。
天人阿修羅, 無能欲心視,
一切咸親敬, 如母如姊妹。
以此清淨業, 威儀比聖賢,
令王擅名譽, 粟散咸歸伏。
功德兩相稱, 是為菩薩母,
更無諸女人, 堪為佛母者。
威德眾天子, 大智諸菩薩,
咸歎斯母德, 菩薩應降生。』」
法門品第四
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如是觀種姓已,彼兜率天宮有一大殿,名曰高幢,縱廣正等六十四由旬。菩薩爾時昇此大殿,告天眾言:『汝當盡集聽我最後所說法門,如是法門,名為教誡思惟遷沒方便下生之相。』是時一切兜率天子及諸天女,聞是語已皆悉雲集。菩薩神力即於此殿化作道場,其量正等如四天下,復以種種珍寶而嚴飾之,凡所見者莫不歡喜。是時欲界、色界諸天子等,見此道場如是嚴麗,顧己所居如塚墓想。菩薩福德自善根力,成就勝妙師子之座,飾以金銀眾妙珍寶,覆以輕軟無價天衣,燒眾天香散眾天花。其中無量百千珍寶光明照耀,以大寶網彌覆其上,寶鈴搖動出和雅音,無量寶蓋雜色繒綵,殊妙幡[纟*畏]周匝間列,無量百千花鬘綺帶而以嚴飾,無量百千諸天婇女,種種歌舞以為供養。是諸天樂演微妙音,稱揚菩薩無量功德。無量百千四大天王之所擁護,無量百千釋提桓因之所圍遶,無量百千大梵天王之所讚歎,無量百千拘胝那由他菩薩捧師子座,復為十方無量百千拘胝那由他諸佛如來之所護念。其師子座,從於無量百千拘胝那由他劫諸波羅蜜福德資糧之所生起。」
佛告諸比丘:「菩薩坐此功德成就師子之座,告天眾言:『汝且觀我百千福聚相好嚴身。』是時大眾瞻仰尊顏目不暫捨,乃見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週遍十方超過數量兜率天宮,各有最後身菩薩將欲下生,無量諸天恭敬圍遶,皆悉演說將沒之相諸法明門。爾時大眾既見如是,深生悲喜恭敬稽首,讚言:『善哉!我觀尊者,得見如是無量菩薩,皆由尊者神通之力。』菩薩告言:『汝等諦聽!如諸菩薩各為天眾,說將沒相諸法明門,安慰天人;我今亦當為汝等說諸法明門,有一百八。何等名為百八法門?信是法門,意樂不斷故;淨心是法門,除亂濁故;喜是法門,安隱心故;愛樂是法門,心清淨故;身戒是法門,除三惡故;語戒是法門,離四過故;意戒是法門,斷三毒故;念佛是法門,見佛清淨故;念法是法門,說法清淨故;念僧是法門,證獲聖道故;念捨是法門,棄一切事故;念戒是法門,諸願滿足故;念天是法門,起廣大心故;慈是法門,超映一切諸福事業故;悲是法門,增上不害故;喜是法門,離一切憂惱故;捨是法門,自離五欲及教他離故;無常是法門,息諸貪愛故;苦是法門,願求永斷故;無我是法門,不著我故;寂滅是法門,不令貪愛增長故;慚是法門,內清淨故;愧是法門,外清淨故;諦是法門,不誑人天故;實是法門,不自欺誑故;法行是法門,依於法故;三歸是法門,超三惡趣故;知所作是法門,已立善根不令失壞故;解所作是法門,不因他悟故;自知是法門,不自矜高故;知眾生是法門,不輕毀他故;知法是法門,隨法修行故;知時是法門,無癡暗見故;破壞憍慢是法門,智慧滿足故;無障礙心是法門,防護自他故;不恨是法門,由不悔故;勝解是法門,無疑滯故;不淨觀是法門,斷諸欲覺故;不瞋是法門,斷恚覺故;無癡是法門,破壞無智故;求法是法門,依止於義故;樂法是法門,證契明法故;多聞是法門,如理觀察故;方便是法門,正勤修行故;遍知名色是法門,超過一切和合愛著故;拔除因見是法門,證得解脫故;斷貪瞋是法門,不著癡垢故;妙巧是法門,遍知苦故;界性平等是法門,由永斷集故;不取是法門,勤修正道故;無生忍是法門,於滅作證故;身念住是法門,分析觀身故;受念住是法門,離一切受故;心念住是法門,智出障翳故;四正勤是法門,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故;四神足是法門,身心輕利故;信是法門,非邪所引故;精進是法門,善思察故;念根是法門,善業所作故;定根是法門,由心解脫故;慧根是法門,智現前證故;信力是法門,能遍超魔力故;精進力是法門,不退轉故;念力是法門,不遺忘故;定力是法門,斷一切覺故;慧力是法門,無能損壞故;念覺分是法門,如實住法故;擇法覺分是法門,圓滿一切法故;精進覺分是法門,智決定故;喜覺分是法門,三昧安樂故;輕安覺分是法門,所作成辦故;定覺分是法門,平等覺悟一切法故;捨覺分是法門,厭離一切受故;正見是法門,超證聖道故;正思惟是法門,永斷一切分別故;正語是法門,一切文字平等覺悟故;正業是法門,無業果報故;正命是法門,離一切希求故;正精進是法門,專趣彼岸故;正念是法門,無念無作無意故;正定是法門,證得三昧不傾動故;菩提心是法門,紹三寶種使不斷故;大意樂是法門,不求下乘故;增上意樂是法門,緣無上廣大法故;方便正行是法門,圓滿一切善根故;檀波羅蜜是法門,成就相好淨佛國土,教化眾生除慳悋故;尸波羅蜜是法門,超過一切惡道難處,教化眾生守禁戒故;羼提波羅蜜是法門,永離憍慢瞋恚等一切煩惱,教化眾生斷諸結故;毘離耶波羅蜜是法門,成就引發一切善法,教化眾生除嬾惰故;禪波羅蜜是法門,出生一切禪定神通,教化亂意眾生故;般若波羅蜜是法門,永斷無明有所得見,教化愚癡暗蔽惡慧眾生故;方便善巧是法門,隨諸眾生種種意解,現諸威儀及示一切佛法安立故;四攝事是法門,攝諸群生令求趣證大菩提法故;成熟眾生是法門,不著己樂利他無倦故;受持正法是法門,斷一切眾生雜染故;福德資糧是法門,饒益一切眾生故;智慧資糧是法門,圓滿十力故;奢摩他資糧是法門,證得如來三昧故;毘鉢舍那資糧是法門,獲得慧眼故;無礙解是法門,獲得法眼故;抉擇是法門,佛眼清淨故;陀羅尼是法門,能持一切佛法故;辯才是法門,巧說言詞令一切眾生歡喜滿足故;順法忍是法門,隨順一切佛法故;無生法忍是法門,得授記莂故;不退轉地是法門,圓滿一切佛法故;諸地增進是法門,受一切智位故;灌頂是法門,從兜率天下生,入胎初生出家苦行,詣菩提場降魔成佛,轉正法輪起大神通,從忉利天下現入涅槃故。』是故菩薩將下生時,於天眾中說如斯法。
「諸比丘!菩薩說是諸法明門之時,於彼會中,八萬四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三萬二千天子得無生法忍;三萬六千那由他天子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兜率諸天皆散妙花積至於膝。諸比丘!菩薩又欲令諸天眾深心歡喜而說頌曰:
「『菩薩將下生, 處於兜率宮,
誡彼諸天眾, 唯當莫放逸。
今汝心所樂, 微妙寶莊嚴,
從於淨業因, 致斯眾妙果。
是故應思報, 無令業消歇,
沉淪惡趣中, 備受無邊苦。
我所示汝法, 應生尊重心,
自勵勤修行, 當獲無為樂。
貪慾皆無常, 虛假猶如夢,
如幻如陽炎, 如電如聚沫。
貪慾無厭足, 如渴飲鹹水,
若得出世智, 乃可為知足。
天女共相娛, 譬如集戲場,
同會城邑中, 暫聚便離散。
有為非常伴, 亦非親善友,
唯除離垢行, 無有恆隨逐。
汝應共和合, 慈悲利益心,
精求諸善法, 終當除熱惱。
常念佛法僧, 勤心莫放逸,
施戒多聞忍, 一切皆圓滿。
如理觀諸法, 因緣和合生,
無常及苦空, 無主亦無我。
觀我有神力, 辯才智慧等,
淨業不放逸, 多聞持戒成。
我修多聞戒, 汝等應隨學,
施戒及調伏, 慈心莫放逸。
依義勿著言, 如言而奉行,
堅固勤修習, 利益諸群生。
常宜自知罪, 勿復觀他過,
不作非自成, 彼作非我受。
當思過去劫, 流轉生死苦,
常行邪妄道, 生死乖涅槃。
汝今離眾難, 生天遇善友,
又聞最勝法, 滅除諸貪妄。
棄憍慢貢高, 調柔行質直,
應勤修正道, 決定證涅槃。
當以智慧燈, 銷滅愚癡暗,
以勝金剛智, 破煩惱隨眠。
我得無邊法, 當為汝宣說,
如是無邊法, 汝豈能盡行?
我當證菩提, 方灑甘露雨,
汝心若清淨, 我當授勝法。』」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