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授五百弟子決品第八
於是賢者邠耨文陀尼子,聞佛世尊敷闡善權示現方便,授聲聞決當成佛道,追省往古所興立行,又瞻如來諸佛境界,得未曾有歡喜踴躍,無衣食想支體解懌,不能自勝,於大正法或悲或喜,即從坐起稽首佛足,尋發心言:「甚難及也。世尊!未曾有也。安住!如來、至真、等正覺所設方謀甚深甚深,非口所宣,此諸世界有若干品,以無數權隨現慧誼,順化群生分別了法,為此眾人說其本原,方便度脫。世尊聖慧,悉知我等行跡志性之所歸趣,乃復舉喻說古世事及始發意。」時滿願子稽首佛足卻住一面,歸命世尊,瞻戴光顏目未曾眴。
佛言:「善哉!誠如所云。如來通見一切本際,推其深淺因行授與,如示聲聞卑下小乘,淫怒垢除令得休息,乃導菩薩無極之慧。猶如昔者有一導師,行慈多哀憐愍貧厄,衣食不充求乞無獲窮無資賄,乃為擊鼓普令國境,誰欲入海採珍寶者。人民皆會,復循令言:『誰不愛身、不嫪父母、不顧妻子者,當共入海採求珍寶。』人民聞令退還者多。又諸貧乞欲規採寶,無衣覆體無資自濟,前卻猶豫不能自決。導師知之悉召告曰:『設欲入海,相給衣糧不使空乏。』諸貧歡喜,即奉教命一時上船。望風舉帆游入大海,不逢大魚不觸山崖,弊鬼羅剎亦不敢嬈,得至龍宮,便從龍王求如意寶。俗人貧厄不自諧活,願見惠施以救遠近。龍王即與隨所僥願,若欲得者悉令來取。導師還令,行取者少不取者多。所以者何?心懷恐怯,到龍王所懼沒不還。於時導師告諸賈人,各恣所欲。賈人悉採金銀琉璃、水精虎珀、車璩馬碯,各取滿船,導師嚴勅,還閻浮利。眾人從命歸到本土,家室親裡,飲食伎樂車馬乘從,悉來迎逆,共相娛樂七日七夜,乃歸家居,各各相問,得何等寶?少智貧乞但得七寶,導師慧侶獲如意珠。師昇高樓手執寶珠,周向四方四隅上下,斯珠之德令雨七寶,尋如所言則雨七寶,普遍其國無所不滿。其餘慧侶分佈諸國,四出周行亦雨七寶。少智貧士乃更呼嗟:『我俱入海恨不值此。』導師告曰:『吾勅令卿,卿不往取。今何所望?』眾人棄寶更相合會,共還採寶。詣海龍王求如意珠,即悉得之,還閻浮利亦雨七寶。」
佛言:「發無上正真道意欲度一切,譬如導師行入大海;愍諸貧匱令入海者,謂為一切講說經道;望風舉帆入大海者,謂學權智;海三難者,謂空、無想、無願,海謂生死;得如意珠,謂獲如來無極法身;眾又隨從取如意珠,謂聞菩薩道而發大意得無從生;貧劣下人採取七寶各自滿船,謂得七覺意;還歸鄉里家室迎者,謂十方人來受道教;昇樓執珠向八方上下,謂得佛道;度脫十方,謂諸慧士等分至諸國;雨七寶者,謂各詣他方成最正覺;眾貧悔還相命入海,謂諸聲聞聞有一乘無二道也,爾乃更發無上正真道意,後當成佛各有名號。」
於是頌曰:
「比丘當聽, 解喻說之, 如有導師,
愍傷國人, 多貧匱乏, 常苦汲汲,
擊鼓巡令, 誰欲入海? 眾人集會,
更告之曰, 不惜身命, 不嫪父母,
不顧妻子, 當共入海。 海中有難,
無得變悔。 時諸貧乞, 亦欲有意,
恐不自致, 沉吟不決。 導師寬恕,
給其衣食, 時入大海, 各求七寶。
於是導師, 詣龍王宮, 並告所領,
求如意珠。 等侶受教, 獲如意珠,
還歸鄉里, 大小悉迎。 於時導師,
昇高樓上, 向於八方, 遍雨珍寶。
朋黨分行, 在於異國, 亦雨七寶,
莫不蒙恩。 採七寶者, 乃自悔恨,
俱行入海, 怨不值是。 導師告曰,
前相勅令, 自不肯取, 是若等過,
何所怨責。 即還入海, 求如意珠,
尋則得之, 發意菩薩, 得正真道。
畏厭生死, 便隨聲聞, 奉行空事,
無想無願, 得度三界, 至泥洹門。
見佛世尊, 降魔官屬, 至於無上,
正真之道。 開化一切, 出萬億音,
十方群生, 莫不受教。 天龍鬼神,
皆來稽首, 發菩薩意, 至無從生。
或為聲聞, 斷三垢毒, 覩見十方,
無所罣礙。 諸羅漢等, 乃自咎悔,
俱行學道, 何為得斯? 坐起行步,
懊惱自責, 如來然後, 現於三乘,
善權方便, 隨順誘導, 道無有二,
況乃三乎! 諸聲聞等, 爾乃踴躍,
其心[火*霍]如, 雲除日出。 佛皆授決,
當至大道, 國土處所, 各有名號。」
佛告諸比丘:「寧見聲聞滿願子乎!於比丘眾為法都講,光揚諮嗟諸佛之德,敷陳正典精進勸助,聞佛說法諷受奉宣,散示未聞而無懈廢,闡弘誼趣解暢槃結,應答四部不以厭惓,顯諸梵行悉令歡喜。捨除如來,菩薩大士辯才質疑,未曾有如滿願子者。於比丘眾,所取云何?其滿願子,豈獨為吾作聲聞乘而受法典也。勿造斯觀,曾已歷侍九十億佛,從諸世尊啟受正要,所在眾會常為法講,宣散經誼分別空慧,志無所著。若說經時無有猶豫,靡不通達未常弊礙,普恆盡心諸佛世尊菩薩神通,畢其形壽令修梵行,於聲聞眾信意想之,以斯善權利益救濟,於無央數億百千姟群生之類,開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發無上正真道意,其所游至皆為黎庶,顯暢大道令得佛住。一切所修,常為己身淨諸佛土,所行如應開化眾生,於諸正覺普現供侍。今於吾世為尊法講,每受正典論議難及。賢劫之中興顯千佛,又當供養將來世尊,亦皆為尊法之都講,常為無量無極品類,光益訓誼,勸化一切無限蒸民,令發無上正真道意,具足滿進菩薩道行,卻無數劫當成為佛,號法照曜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當於此土而為大聖。爾時江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丘墟谿谷、荊棘礫石,重閣精舍周匝普滿,而用七寶,猶如諸天宮殿麗妙遙相瞻見,天上視世間,世間得見天上,天人世人往來交接。其土無有九十六種、六十二見憍慢羅網。一切化生不由女人,淨修梵行各有威德,以大神足飛行虛空,常志精進所作備具智慧普達,紫磨金容三十二表,大人之相。是時人民常有二食,一曰法食,二曰樂禪悅豫,是為二食。有無央數億百千姟諸菩薩眾,悉得神通周旋分別墳籍誼理。其聲聞等皆逮聖行,行八脫門威曜方便,名德奇雅得度無極。劫名寶明,世界曰善淨,佛壽無量劫。滅度之後法住甚久,起七寶塔遍是世界,十方諸佛皆共歌嘆斯土功德。」佛說如是,欲重解義,即而頌曰:
「諸比丘聽, 於此誼旨。 如吾所語,
諸天世人, 行權方便, 究竟善學,
若當遵崇, 修佛道行。 此諸眾生,
脆劣懈廢, 故當演說, 微妙寂靜,
示現聲聞, 緣覺之乘, 而常住立,
菩薩大道。 善權方便, 若干億千,
以用開化, 無數菩薩, 斯聲聞眾。
故復說言, 上尊佛道, 甚為難獲。
億數群生, 被蒙淳化, 已得修學,
如是之行。 下劣懈廢, 恣尚慢墮,
而當漸漬, 皆成佛道。 身口及心,
常遵所行, 如是聲聞, 力勢薄少,
畏厭一切, 終始之患, 而復嚴治,
淨己佛土。 或復示現, 己在愛慾,
怒害瞋恚, 及闇癡冥。 覩諸眾生,
迷惑邪見, 壞裂蠲除, 疑網弊結。
吾聲聞眾, 行亦如是, 應時隨宜,
化此萌類, 以權方便, 發起一切,
悉為眾人, 順而廣說。 告諸比丘,
我聲聞備, 所行具足, 於億千佛,
以欲救護。 斯佛正法, 覺了禪思,
而求於度, 所在自處。 為尊弟子,
博聞多智, 講法勇勐, 當悅眾生,
心不厭倦, 而興佛事, 建立於道,
獲大神通, 安住普達, 具足導利,
則是燈明。 察知眾生, 常見根原,
為說經典, 使至清淨。 誘導群萌,
億百千姟, 分別宣示, 尊上正法。
處此大乘, 無上正真, 自見國土,
英妙清淨。 將來之世, 億百千佛,
應時供侍, 奉敬如是。 恆當將護,
於尊正法, 又復嚴淨, 己之佛土。
講說經典, 億百千姟, 善權方便,
常遵勇勐。 當復開化, 無數眾生,
悉在道慧, 無有諸漏。 彼每事敬,
諸大聖雄, 常當執持, 此佛尊法。
當得佛道, 自在導師, 名法光曜,
照聞十方。 其佛國土, 最尊快樂,
七寶之地, 普悉清淨。 時劫當名,
為寶之明, 世界號曰, 善淨嚴飾。
無數億千, 諸菩薩眾, 如是等類,
得大神通。 時佛世界, 眾所嗟嘆,
神通恢大, 善妙清淨。 又諸聲聞,
億千之數, 皆為大聖, 賢勐之眾。
神足極上, 行八脫門, 分別解散,
靡不開達。 其佛國土, 一切眾生,
皆行清淨, 常修梵行, 具足辯慧,
眾德無乏, 庶人賢興, 盛殷甚多。
諸賢人等, 人民繁熾, 但樂經典,
餘無所慕。 其土亦無, 女人之眾,
無有惡趣, 勤苦之患。 紫磨金色,
自然在身, 三十二相, 而自莊嚴。
而佛國土, 無衣食想, 在所欲得,
當說於斯。」
爾時千二百由己行者,各心念言:「怪未曾有莫不喜踴。世尊加哀餘皆得決,必愍餘等使蒙其例。」
於是世尊,知諸聲聞心之所念,告賢者大迦葉:「今應真眾千二百人,現在目下除阿難、羅雲,又是聲聞知本際等,當供養六十二億佛,過斯數已,五百弟子皆當作佛,號普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優為迦葉、像迦葉、江迦葉、海迦葉、黑曜、優陀、阿難律、離越、劫賓[少/兔]、薄拘盧、淳[少/兔]善等,五百羅漢,皆當逮成無上正真道,為最正覺,悉同一號。」於是世尊而嘆頌曰:
「佛尊弟子, 姓曰本際, 當成如來,
世之導師。 將來之世, 無央數劫,
當化眾庶, 無數億千, 得為最勝,
號曰普光。 彼佛國土, 名曰清淨。
當來之世, 無央數劫, 常見諸佛,
不可計量。 光音神足, 大力明父,
音聲暢聞, 十方世界。 億千眾生,
周匝圍繞, 唯但講說, 尊上佛道。
諸菩薩等, 常修正行, 所乘端嚴,
尊妙宮殿。 所遊行處, 無所想念,
得聽受法, 於兩足尊。 常往周旋,
他方佛國, 諸佛大聖, 如是比像。
已復供養, 廣普至尊, 心中欣然,
多所悅可。 其諸國土, 皆一等類,
眾大聖雄, 無有異名。 人中之上,
悉號普光, 如是儔類, 精進力行。
安住之壽, 極長難限, 劫數具足,
六萬二千。 滅度之後, 正法當住,
聖所遺典, 存劫三倍。 又以像法,
當復住立, 過於正法, 轉復三倍。
假使正法, 滅盡之後, 男女眾多,
遭大苦患。 是諸最勝, 大聖倫等,
名號普光, 大士之上。 具足當為,
五百導師, 各各悉等, 皆成佛道。
其名普聞, 十方佛土, 神足大力,
及其境界, 正法功德, 正類如是。
悉當遵修, 宣此雅典, 一切所得,
皆當若茲, 現於天上, 及在世間。
如我往古, 施於清淨, 廣普光明,
人中之上。 所建立行, 悉耐從已,
各已受決, 多所愍哀。 無央數事,
成一平等, 如佛今者, 於世正真。
尊故興發, 為迦葉說, 卿當念持,
五百佛名。 諸聲聞眾, 及餘一切,
是故弟子, 猶得自在。」
爾時五百無著,目見耳聞如來授決,歡喜踴躍往詣佛所,自投於地稽首作禮,悔過自責:「鄙之徒等每憶前者,自謂已得泥洹滅度,無有巧便,不能識練了別正歸,棄背明哲志疲厭想,今乃得逮如來之慧,當成正覺。唯然世尊,譬如士夫入慈室藏,以明月珠置於結中,醉酒臥寐不自唯省,寤忘明珠不知所在,起之他國無有資用,饑乏求食計窮無獲,思設方計周旋往反,乃得供饍心懷悅豫。於時乃念前寢室藏,明珠繫結將無墮彼?馳還求索,尋即往見慈室長者。慈室長者而謂之曰:『卿何以故而自勞煩?行求飯食思想不息。子欲知乎?爾時吾身嚴整衣服,遊行採毅敬利所誼,行至於此見明月珠,係於子結,今珠在體,豈不省耶?以何因緣來至吾計,設何方便而盡力行。子今求財寶所以難致者,以不自察可否之事,且便疾去以明珠寶,持詣大龍而貿易之,由得諸寶所有之藏恣意所施。』昔者世尊本始造行,為菩薩時發諸通惠,我等不解亦不覺了,於今悉住羅漢之地,而謂滅度。處嶮難業常如虛乏,今日如此乃能志願於諸通慧,當以斯法開化餘人,以如來慧分別道意。比丘爾等,勿以此誼謂泥洹也。卿諸賢者,又當親殖眾德之本。昔者如來以權方便開導若等,今亦如是重說經法,若之徒類自取滅度。今者世尊,授以無上正真道決。」於是五百聲聞知本際等,而嘆頌曰:
「我等聞斯, 乃知前失, 已得受決,
是上佛道。 稽首世尊, 無量明日,
唯愍講斯, 所演光耀。 猶如愚冥,
不能分別, 所以一一, 而獲滅度。
今日歡然, 安住所化, 志願廣普,
諸通慧事。 如有一子, 行來求索,
即時游入, 於慈室堂。 於彼覩見,
多財富者, 於時富士, 廣設飲食。
其人一寐, 而不飲食, 明月珠寶,
而繫在結。 因此臥寐, 從寐而起,
坐慈藏室, 而歡喜悅。 彼愚騃子,
而越利誼, 尋時起去, 遠行入城,
求服飲食, 甚不能獲, 行索供饍,
財自系活, 從人得食, 謂獲無為。
明珠約結, 而自念言, 今此珍寶,
為在不乎? 續在佩身, 求不知處。
故復覩見, 慈室長者, 所可施與,
丈夫之事。 即為示說, 善哉快言,
暢現妙寶, 教化令度。 其人適見,
第一安隱, 蒙寶之恩, 獲致於斯。
有無極財, 藏滿丰盈, 又以五欲,
而自娛樂。 如是世尊, 說譬若茲,
吾等前世, 俱發志願。 非是如來,
之所興為, 於往古時, 長夜精進。
世尊我等, 下劣心弊, 不能覺了,
如來教化。 心無志願, 不肯進前,
而以泥洹, 歡喜自慶。 如佛聖教,
所覺開度, 如是計之, 無得滅度。
人中之上, 愍發慧誼, 乃為滅度,
第一無為。 此結明珠, 離垢上珍,
今日我等, 所聞無限。 因從化導,
普顯怡懌, 各各逮得, 別授殊決。」
正法華經授阿難羅雲決品第九
於是賢者阿難自念言:「我寧可蒙受決例乎?」心念此已發願乙密,即從坐起稽首佛足。賢者羅雲,復前自投世尊足下,俱共白言:「唯為我等演甘露味,大聖是父靡不明徹,無歸得歸、無救得救、無護得護,於諸天、人阿須倫,興立莊嚴若干種變。阿難、羅雲,則是佛子亦是侍者,持聖法藏,惟願世尊,孚令我等所願具足,授無上正真。」又餘聲聞合二千人,與塵勞俱,皆從坐起,偏袒右肩一心叉手,瞻戴尊顏我等逮見。
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海持覺娛樂神通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先當供養六十二億佛,恭順奉侍,執持正法將護經典,然後究竟成最正覺。於是開化二十百千江河沙等天人,使發無上正真道意。其佛國土清淨無瑕,地紺琉璃,竪諸幢幡,自然莊嚴世界平正,無沙礫石、山陵谿谷,地皆柔軟如天綩綖,劫名柔和,無有雷震。時佛壽命不可計數億百千姟,無可為喻難得崖底,諸弟子眾受道教者,不可計會億百千姟無能限量。阿難成佛為大聖時,所以名曰海持覺娛樂神通,其土人民多神變周旋。如來滅度後法住過倍,像法存立復倍正法。十方無量江河沙等億百千佛,悉當嘆頌彼佛功德。」於時世尊,而讚歎頌曰:
「今佛頒宣, 諸比丘眾, 仁者阿難,
總持吾法, 於當來世, 成為最勝,
供養諸佛, 六十二億, 名曰海持,
覺乘神通。 於此博聞, 彼成大道,
其土清淨, 顯現微妙, 自然跱立,
無數幢幡。 諸菩薩眾, 如江河沙,
皆是如來, 之所建發。 悉如最勝,
無極神足, 其德名聞, 流遍十方。
欲計壽命, 無量難限, 教化世間,
多所愍傷。 假使其佛, 滅度之後,
正法當住, 過倍其數。 像法存立,
轉復過倍, 最勝宣發, 教化若茲。
又此眾生, 如江河沙, 興報應心,
立以佛道。」
爾時新發意八萬菩薩,各自念言:「怪未曾聞古來未有,吾等焉用菩薩誼為?諸聲聞類頑嚚之儔,乃復授決當獲大道。何因若茲?」
世尊即知其心所念,便告之曰:「諸族姓子及比丘聽,佛法平等。族姓子,這發無上正真道意,前於超空如來、至真、等正覺所,而現在博聽眾經,常修精進,來至吾所欲建慇勤。由是緣故,速得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仁賢阿難,為佛世尊奉持法藏,修菩薩行,出家之緣意履雅願,以諸族姓子用相託付。」
爾時阿難自親從佛,聞已無量空無之誼,當得成佛授國土決,聞本行願歡喜悅豫,尋即憶念無央數億百千之姟諸正覺典。又觀本行所履之跡前後劫數。即嘆頌曰:
「我本聞有, 無量諸佛, 悉念為餘,
說經典時。 諸有滅度, 最勝大聖,
餘皆憶識, 如所聞說。 得立佛道,
心不懷疑, 如是比者, 善權方便。
而為安住, 立侍者地, 以大道故,
奉持正法。」
於是世尊告賢者羅云:「羅雲思之,汝當來世當得作佛,號度七寶蓮華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則當供事如十世界塵數如來,當為諸佛現作尊子,亦復如今為吾息也。其度七寶蓮華如來,國土、壽命、教化眾生、所有莊嚴,亦如海持覺娛樂神通世界清淨,羅雲當為其佛尊子,過是已後當得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時佛頌曰:
「羅云是我, 尊上長子, 幼少精童,
柔和殊妙。 斯佛之子, 當得大道,
常以法施, 多所悅喜。 無數億佛,
所見哀念, 欲得算計, 無能限量。
普為最勝, 諸佛之子, 當成大道,
眾比丘像。 又此羅雲, 所行溫雅,
興立殊願, 奉吾正戒。 諮嗟宣揚,
世雄導師, 言我今是, 如來之子。
諸德無量, 億姟之數, 設有思念,
莫能限量。 其羅雲者, 佛之長子,
今所通履, 住佛道故。」
爾時阿難、羅雲,俱白佛言:「今我等見二千聲聞,學弟子戒心懷忻然,瞻戴尊顏,道法正典不可思議,願及是時。」
佛告阿難、羅云:「寧見二千聲聞學弟子法戒者乎?」
阿難白佛言:「唯然見之。」
佛告阿難:「斯黨同行等學大乘,當供養五百世界塵數如來執持正典,然於後世一時同集,布於十方各各異土,逮成無上正真道為最正覺,號寶英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其壽一劫,覺慧平等,諸聲聞同多少無差,諸菩薩眾亦復如是。滅度之後正法住立,數亦無異。」
時佛頌曰:
「此諸聲聞, 二千朋黨, 今悉住立,
於世尊前。 斯等聖智, 佛皆授決,
將來之世, 便當成佛。 而顯示現,
無量譬喻, 覩見諸佛, 悉當供養。
便當逮獲, 無上尊道, 住於道行,
猶得自在。 其名行異, 游處十方,
悉當忍辱, 須臾不變。 當復獨處,
坐叢樹下, 當得佛道, 成就慧誼。
皆當成覺, 號同一等, 名曰寶英,
流聞世界。 其佛國土, 平等殊特,
諸聲聞眾, 等亦如是。 神足光明,
皆遍世間, 周流一切, 十方國土。
分別經法, 有所依猗, 正法存立,
等無有異。」
於是諸學聞佛授決,歡喜踴躍,不能自勝,以頌讚佛:
「聞佛授我決, 世光見飽滿,
如甘露見灌, 已獲無極安。」
正法華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