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光瑞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游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一切無著,諸漏已盡無復欲塵,已得自在逮得己利,生死已索眾結即斷,一切由已獲度無極,已脫於慧心解得度、名曰:賢者知本際、賢者大迦葉、上時迦葉、象迦葉、江迦葉、舍利弗、大目揵連、迦旃延、阿那律、劫賓[少/兔]、牛呞、離越、譬利斯、薄拘盧、拘絺、難陀、善意、滿願子、須菩提、阿難、羅雲;菩薩八萬,皆不退轉,堅住無上正真之道,逮總持法得大辯才,常讚歎不退轉法輪,供養無數百千諸佛,於無量佛殖眾德本,諸佛世尊所見諮嗟,身常行慈入如來慧,善權普至大知度無極,從無數劫多所博聞,名達十方,救護無量百千眾生,游於三界猶如日明,解一切法如幻如化野馬影響,悉無所有住無所住,雖見終始亦無去來,既見色像本無形貌,現諸所生永無起滅,導利群黎不著三處,分別空慧無想無願,起三脫門至三達智,無去來今現在之想,開化黎庶使了本無。

其名曰:溥首菩薩、光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常精進菩薩、不置遠菩薩、寶掌菩薩、印手菩薩、藥王菩薩、妙勇菩薩、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月滿菩薩、大度菩薩、超無量菩薩、越世菩薩、解縛菩薩、寶事菩薩、恩施菩薩、雄施菩薩、水天菩薩、帝天菩薩、大導師菩薩、妙意菩薩、慈氏菩薩,如是大士八萬上首。爾時天帝釋與二萬天子俱,日天子與無數眷屬俱,月天子以寶光明普有所炤,寶光天子、光燿天子俱,四大天王與萬天子俱,[火*僉]明大梵自在天子與三萬天子俱,梵忍跡天子與三萬二千天子俱,飾乾大梵與無數天子,又梵名[火*僉]光與無數大眾俱,來詣佛所,稽首畢退坐一面。有八龍王,與無央數千諸龍眷屬俱;四真陀羅王——慎法真陀羅王,大法真陀羅王,仁和真陀羅王,持法真陀羅王;香音神,各與營從來詣佛所,稽首畢退住一面。淨身四天子——柔軟天子,和音天子,美軟天子,悅響天子——俱來詣佛所,前稽首畢退坐一面。四阿須倫王——最勝阿須倫,欲錦阿須倫,燕居阿須倫,吸氣阿須倫——與無央數百千阿須倫人民俱,來詣佛所,前稽首畢退坐一面。四金翅鳥王——大身王,大具足王,得神足王,不可動王——俱來詣佛所,稽首畢退住一面。摩竭國王阿闍世,與十子並諸營從,來詣佛所,稽首畢退坐一面。諸天、龍神、世人,莫不歸命奉敬侍坐。

爾時世尊與四部眾眷屬圍繞而為說經,講演菩薩方等大頌一切諸佛嚴淨之業。說斯經已,昇於自然師子之床加趺而坐,三昧正受定意,名曰立無量頌。尋應所宜,不見身貌、不得心意,所坐立處則有瑞應,天雨、意華、大意華、柔軟音華、大柔軟音華,散世尊上及於大會四部之眾,普佛國土六反震動。時大眾會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天、龍、神鬼、揵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國王君主大力轉輪聖王,各與營從,咸悉一心瞻戴世尊,意皆愕然怪未曾有。於時佛放面口結光明,普炤東方萬八千佛土,其大光明照諸佛國,靡不週遍,至於無擇大地獄中,上徹三十三天,彼此世界六趣周旋,所有蒸民一切皆現,其界諸佛現在所由,此土眾會悉遙見之;彼土覩斯亦復如是,十方諸佛所說經法,普遍聞焉。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修行獨處者逮得德果一切表露,又諸菩薩意寂解脫,其出家者求報應行,皆亦悉現;諸佛世界滅度眾聖,所建寶廟自然為現。

於是彌勒菩薩心自念言:「今者世尊,如來、至真、等正覺,三昧正受,現大感變,多所降伏,覩未曾有,天上世間諸佛廟寺,恢闊彰顯,將何所興而有此瑞?從昔暨今未曾見也。欲問其歸,孰堪發遣解斯誼乎?」尋改思曰:「今者大士溥首童真,所作已辦靡所不達,供養過去無數諸佛,曾當瞻覲如來、至真、等正覺,如此瑞應欲請問之。」

時四部眾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諸天、龍、神、揵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志懷猶豫得未曾有,見斯大聖無極威曜神足變化,各各發意,欲問世尊決散疑網。慈氏大士見眾會心,便問溥首曰:「仁者惟說,今何因緣有此瑞應,大聖神足放大光明,照於東方萬八千土,諸佛世界自然為現,所說經法皆遙聞之?」

於是慈氏以頌而問溥首曰:

「文殊師利!  今何以故,  導利眾庶,
 放演光明?  甚大威曜,  出於面門,
 神變遍照,  十方[火*霍]然;  天雨眾華,
 紛紛如降,  意華大意,  柔軟音華,
 種種若干,  其色殊妙,  栴檀馨香,
 悅可眾心,  嚴淨巍巍,  皆悉週遍。
 今日四輩,  欣然踴躍,  於此佛土,
 十方世界,  六反震動,  莫不傾搖。
 於彼光明,  則照東方,  萬八千土,
 其暉普徹,  諸佛境土,  紫磨金色,
 煌煌灼灼,  [火*僉]無不接。  國邑群萌,
 莫不蒙賴,  達盡上界,  入無擇獄。
 眾庶受生,  用無明故,  滅沒墮落,
 歸此諸趣。  斯等黎民,  覩見因緣,
 若干之趣,  今現嚴淨,  賢明不肖,
 中間品類,  吾於此住,  皆遙見之。
 又覩諸佛,  而師子吼,  演說經典,
 開闡法門,  消除眾生,  無數之穢。
 歌頌聖教,  出柔軟音,  其響深妙,
 令人欣踴。  各各自捨,  境界所有,
 講說譬喻,  億載報應,  分別敷演,
 於此佛法。  一切眾生,  所造苦患,
 以無巧便,  治老病死,  猶斯等類,
 說寂滅度。  比丘當知,  貧劇困惱,
 眾人則處,  安雅快樂,  積累功德,
 乃見聖尊,  又得逮至,  緣一覺乘,
 一切令入,  於此道業,  見佛殊異,
 諸所經籍,  或有志求,  無上之慧。
 一切世間,  見若干形,  斯等眾類,
 歌詠佛德。  仁者溥首!  彼所言說,
 我立住此,  今悉見聞,  及餘無數,
 諸億千眾,  在此游居,  吾悉覩眄。
 又見佛土,  不可計數,  諸菩薩等,
 如江河沙,  億百千數,  而不減少,
 建志精進,  興發道意。  或有放捨,
 諸所財業,  而行佈施。  金銀珍寶,
 明月真珠,  車璩馬腦,  奴婢車乘,
 床臥機榻,  諸所珍異,  環珮瓔珞,
 於是具足,  皆用惠賜,  悉以勸助,
 上尊佛道。  今我等類,  聞斯音聲,
 安住所嘆,  正覺大乘,  游於三界,
 而無所猗,  其人速逮,  得獲斯願。
 或以諸乘,  則而施與,  諸華伎樂,
 欄楯莊嚴,  簫成鼓吹,  音節所娛,
 四事如應,  惠與奉授,  以此佈施,
 心不悋惜。  妻妾子孫,  所重輦輿,
 或慮非常,  手足與人,  志不矜愛,
 皆用惠施,  欲以慕求,  此尊佛道。
 復有捨身,  給諸所有,  頭眼支體,
 無所遺愛,  所以佈施,  用成佛道,
 志願逮獲,  如來聖慧。  溥首童真!
 吾瞻國王,  與眷屬俱,  而出遊立,
 中宮后妃,  婇女貴人,  族姓娛樂,
 俱禮佛身。  眾庶朋黨,  悉詣導師,
 而於法王,  啟問經典,  則除俗服,
 下其鬚髮,  而被袈裟,  以為法式。
 我覩若干,  諸菩薩眾,  比丘知友,
 頓止山岩,  獨處閑居,  解暢空無,
 或有受經,  而讀誦讚。  吾復瞻見,
 開士之黨,  英雄儔疋,  出入山谷,
 專精思惟,  歷察眾相,  分別講說,
 演諸佛乘,  捐棄愛慾,  永使無餘。
 常自纂修,  悕仰正行,  安住諸子,
 不離閑居,  則便逮得,  成五神通。
 高妙之士,  志平等句,  向諸導師,
 恭敬叉手,  心懷踴躍,  歌詠佛德,
 以數千偈,  嘆人中王。  覩無所畏,
 志踴調和,  曉了分別,  出家之業,
 諮稟經典,  於兩足尊,  所聞頻數,
 尋即執翫,  安住眾子,  先自修已。
 我又遙見,  諸佛孫息,  為無數億,
 人民講法,  而現報應,  兆載難計,
 志懷欣喜,  自歸正法,  勸助開化。
 無數菩薩,  降伏眾魔,  秉勢官屬,
 而雷擊扣,  於此法鼓,  善逝典誥。
 我又覽歷,  諸天人神,  所共宗奉,
 安住諸子,  不以奇雅,  益用寂然,
 履行定隱,  無所猗著,  猶如師子,
 開化度眾,  令發道意。  眾生在居,
 手執所供,  心懷悅豫,  僉然俱詣。
 又諸佛子,  立於精進,  棄捐欲塵,
 常得自在,  建志經行,  游諸樹間,
 心願勤修,  根求佛道。  而護身口,
 常行清淨,  禁戒安隱,  不畏生死,
 於彼秉心,  具足諸行,  以斯禁戒,
 寤諸不覺。  最勝之子,  據忍辱力,
 為諸貢高,  卑下謙順,  輕毀罵詈,
 若撾捶者,  其求佛道,  默然不校。
 吾或復觀,  菩薩之眾,  一切棄離,
 調戲伎樂,  與諸力勢,  親友等俱,
 其心堅固,  平如虛空。  蠲除諸穢,
 憒亂之意,  建立一心,  消滅陰蓋,
 禪思思惟,  億百千歲,  佈施立意,
 求尊佛道。  或自割損,  多所惠潤,
 刈除貪嫉,  閑不懷懅,  飲食供具,
 所當得者,  及無數人,  諸病醫藥。
 又復施與,  衣被服飾,  檀已濟裸,
 無所藏積。  與營從俱,  面見最勝,
 在上化立,  億百千供。  所造珍寶,
 及栴檀香,  多有床座,  明珠諸藏。
 現在目前,  奉上安住,  其寶之價,
 直億百千。  所覩園觀,  樹葉華實,
 具足鮮淨,  悅可人意。  夙夜修行,
 兼加進獻,  上人正士,  諸聲聞等,
 所可慧益,  品列如斯,  雜種若干,
 歡喜濟乏,  深自欣慶,  而建道行,
 以此所施,  願求尊覺。  或有得人,
 寂然法誼,  察諸報應,  眾億兆載,
 發起民庶,  使其悔過,  令捨億寶,
 志願佛道。  曉了觀察,  不祕悋法,
 滅除三事,  寂等如空,  安住之子,
 悉無所著,  斯等智慧,  求尊佛道。
 溥柔軟音,  吾復覩見,  諸滅度佛,
 安住開化。  諸所現在,  大菩薩眾,
 咸共奉敬,  最勝舍利。  吾覲佛廟,
 億千之數,  凡難限計,  如江河沙。
 在於億土,  常見尊戴,  諸所化現,
 最勝由已。  七寶自然,  清淨而現,
 具足裡數,  二十五萬。  諸蓋幢幡,
 各有數千,  廣長周匝,  各二千里,
 其蓋妙好,  殊異嚴淨。  所在眾香,
 珍寶自然,  諸果芬馥,  伎樂和雅。
 鬼神羅剎,  肅恭人尊,  安住諸子,
 所興感動,  以用供養,  舍利若斯。
 今此佛廟,  昱鑠璨麗,  普布香華,
 如晝度樹。  於斯人眾,  無數億千,
 悉遙覩見,  煒曄斒斕,  衣毛為竪,
 眷屬馳造,  欲見最勝,  顯發光明。
 人中之上,  演大光燿,  妙哉明哲,
 離垢無漏,  乃能闡現,  如斯弘暉,
 示諸佛土,  無央數千。  見此瑞應,
 得未曾有。  如是疇類,  諸大變化,
 唯願溥首,  具說斯誼。  吾今欽羨,
 及諸佛子,  於四部眾,  心懷悅豫。
 渴仰仁者,  兼見瞻察,  今日安住,
 何所因由,  奮大光明,  而從口出,
 解散狐疑,  勸發欣躍。  何故佛現,
 無極大光?  如斯所變,  當有所感。
 安住之子,  願用時說。  大聖所成,
 此微妙法,  在於道場,  正士敷演。
 世雄導師,  所由方面,  願為分別。
 此諸菩薩,  欲見佛土,  無央數千,
 群生倫品,  眾寶嚴淨,  諸佛自現,
 無量明目。  凡新學者,  得無猶豫,
 諸最勝子,  普共啟問。  悅諸人民,
 天神羅剎,  四部之眾,  一切戴仰。
 今者溥首,  惟具分別。」

於是溥首告慈氏、諸大士眾會者族姓子女:「吾心惟忖,今者如來,當敷大法演無極典,散大法雨、擊大法鼓、吹大法螺,講無量法。又自追憶,乃從過去諸佛世尊見斯像瑞,彼如來等所放光明亦復若茲,猶斯識察知講大法。諸如來、至真、等正覺,欲令眾生聽無極典,故現斯應。所以者何?世尊欲令群生洗除俗穢,聞服佛法,現弘大變光明神化。又念往故無央數劫不可思議無能度量,時有如來,號日月燈明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世尊,演說經典,初語亦善、中語亦善、竟語亦善,分別其誼微妙具足,究竟清淨修梵行,為聲聞乘講陳聖諦,則令眾庶度生老死憂惱眾患入近無為。為諸菩薩大士之眾,顯揚部分分別六度無極無上正真。

「又族姓子,其日月燈明如來滅度之後,次復有佛,亦號日月燈明。滅度之後,次復有佛,亦號日月燈明。滅度之後,復次有佛,亦號日月燈明。如是等倫八十如來,皆同一號日月燈明,胄紹一姓。若斯之比二萬如來,佛語莫能勝。彼二萬如來最前興者,號日月燈明,最後起者,故復名曰日月燈明如來、至真、等正覺,其佛說經,初語、中語、竟語皆善,分別其誼微妙具足淨修梵行,為諸聲聞講說四諦、十二因緣,生老病死愁慼諸患,皆令滅度究竟無為。為諸菩薩講六度無極,使逮無上正真道,至諸通慧。

「其日月燈明如來未出家時有八子:一名有志,二曰善意,三曰加勸,四曰寶誌,五曰持意,六曰除慢,七曰響意,八曰法意,是八太子則如來子,神足弘普。時一一子各各典主四域天下,其土豐殖治以正法無所侵枉,而見世尊棄國修道逮最正覺適聞得佛,尋皆離俗不顧重位,詣世尊所悉為沙門,皆志無上正真之道,盡為法師,常修梵行,於無央數百千諸佛殖眾德本。」

又曰:「阿逸!時日月燈明,勸發菩薩護諸佛法,而為眾會講演大頌方等正經。時彼世尊於座寂然,以無量頌三昧正受即不復現,無身無意都不可得心無所立。世尊適三昧已,天雨意華、大意華、柔軟音華、大軟音華,而散佛上及於大會四部之眾,應時其地六反震動,國中人民各取天華復散佛上,四部弟子諸天世人愕然疑怪。其佛三昧未久威神德本,面出一光,其光普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週遍,諸佛國土所可造作悉自然現,亦如今日諸佛土現。彼時世尊與二十億諸菩薩俱,於眾會中講說經法。諸菩薩大士覩大光明普照世間,而其佛世有菩薩,名曰超光,侍者十八人,有一菩薩而獨勞懈,名曰名聞,佛三昧正受,從三昧起,為超光菩薩講正法華方等之業,諸菩薩行皆說佛法,一處安坐具足六十劫說斯經典,眾會亦然,身不傾動心無因緣。又彼世尊六十中劫,因為諸會說法,聽者一無疲厭心不勞擾。

「日月燈明六十劫中,為諸菩薩講演《法華》方等正經,便自說言,當般泥洹。告天世人、諸梵魔眾、沙門梵志、阿須倫、鬼神、諸比丘等:『察於其時,如來夜半至無餘界當般泥洹。』授其菩薩首藏之決,告諸比丘:『吾滅度後,首藏開士當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號離垢體如來、至真、等正覺。』佛授決已,尋於夜半而取滅度。彼世尊子等類八人,皆歸超光菩薩大士而順教勅,咸志無上正真之道,見無央數億載諸佛,供養奉侍悉逮正覺,最後興者號曰法事。十八人中有一菩薩,於利無節慇勤求供,尊己貪穢多於三病,分別句誼中而忽忘,便得於閑不復懅務。時族姓子得名聞定,以斯德本從不可計億百千佛,求願得見悉奉眾聖。」

溥首謂莫能勝:「欲知爾時比丘法師號超光者,則吾是也。其名聞菩薩大士而懈怠者,則莫能勝是。是故當知,見此世尊所見瑞應放其光明,吾觀察之,今日大聖當為我等講《正法華》方等典籍。」

於是溥首菩薩,欲重現誼,說此頌曰:

「吾自憶念,  往古過去,  不可思議,
 無央數劫。  最勝造誼,  智慧無上,
 其號名曰,  日月燈明。  彼講說法,
 聖達無極,  開化眾生,  不可計億。
 勸助發起,  無數菩薩,  不可思議,
 億百千人。  於時如來,  尊者諸子,
 皆為幼童,  見佛導師,  則從所尊,
 悉作沙門,  棄捐愛慾,  一切所有。
 導利世者,  為講說法,  所演經典,
 名無量頌,  而號最上,  厥誼如此,
 開化黎庶,  億千之數。  大聖適說,
 斯經典已,  能仁至尊,  處於法床,
 加趺而坐,  尋有瑞應,  三昧正受,
 名無量頌。  於時即雨,  大意音華,
 又現電[火*僉],  大雷音聲,  諸天鬼神,
 住於虛空,  一心奉敬,  人中之尊。
 尋則感動,  諸佛國土,  從其眉間,
 顯出妙[火*僉],  放斯光明,  無量難限,
 不可計人,  怪未曾有。  其明遍照,
 東方佛土,  周萬八千,  億數世界。
 常以應時,  多所分別,  示於眾生,
 終始根原。  或有佛土,  立諸寶蓋,
 光如琉璃,  及若水精,  以導師光,
 威神之曜,  現若干種,  瑰異雅麗。
 諸天人民,  並鬼神龍,  揵沓惒等,
 驚喜希有。  其有專精,  奉事安住,
 彼諸世界,  皆自然現。  又見諸佛,
 各各自由,  端正姝妙,  紫磨金色,
 如琉璃中,  而有眾寶,  在於會中,
 為雨法教。  其諸聲聞,  不可稱計,
 嗟嘆無量,  安住弟子。  一切導師,
 一一世界,  又光明曜,  皆悉巍巍。
 常行精進,  戒無所犯,  忍辱之力,
 猶明月珠。  世尊諸子,  現無央數,
 游於閑居,  山林曠野,  一切禪定,
 不起因緣,  若有加害,  不興瞋恨。
 諸菩薩眾,  如恆沙數,  安住光明,
 感動若斯,  心念無常,  不為放逸,
 忍辱樂禪,  不捨一心。  有安住子,
 普悉來現,  自伏其志,  慕尊佛道,
 立審諦住,  其心寂然,  各以緣便,
 多所開化。  無數佛界,  廣說經法,
 世尊所為,  感應如此。  又覩大聖,
 猶如船師,  所出光明,  蔽日月暉。
 一切眾生,  所立歡喜,  各各問言,
 此何感變?  天人所奉,  從三昧起,
 未久之頃,  導師便坐。  其菩薩者,
 名曰超光,  而作法師,  佛為解說,
 世間之眼,  蠲除眾趣,  唯安悅我,
 示諸種大,  為我分別。  於斯經法,
 吾愍眾生,  以是教化,  建立勸助。
 諸菩薩眾,  聞佛教詔,  欣然嗟嘆。
 於時世尊,  說大經法,  所演具足,
 六十中劫,  於一床上,  結加趺坐。
 導師化世,  說殊特教,  彼諸佛等,
 皆已滅度。  其法師者,  超光仁人,
 最勝所演,  講說經典。  無央數人,
 皆悉歡喜,  惟願大聖,  分別解之。
 在諸天上,  及與世間,  講說經典,
 自然之誼,  顯示眾庶,  此《正法華》。
 告諸比丘,  吾已時到,  當於夜半,
 而取滅度,  修無放逸,  堅固其心。
 吾已解說,  諸經法教。  大聖神通,
 難得值遇,  於無央數,  億那術劫,
 常當供養。  無量佛子,  憂惱諸患,
 甚亦苦劇。  時聞世尊,  所現章句,
 觀於無為,  採習言教。  值覩人尊,
 所見安慰,  會無數人,  不可思憶。
 比丘莫懼,  吾當泥曰,  我去然後,
 已不復現。  第二菩薩,  號曰首藏,
 無有諸漏,  無所不入,  當究竟逮,
 尊上佛道,  所號名曰,  離垢之體。
 即尋於此,  夜半之時,  便取滅度,
 盡執光耀。  其佛舍利,  而廣分佈,
 即起塔廟,  無量億載。  諸比丘等,
 及比丘尼,  志悉慕求,  上尊佛道,
 不可稱限,  如江河沙,  常修精進,
 尊安住教。  爾時比丘,  為法師者,
 超光大人,  執持經典,  一坐之頃,
 演說尊法,  則具足滿,  八十中劫。
 彼時侍從,  有十八人,  教化度之,
 皆蒙安隱。  此等值見,  無數億佛,
 至心供養,  諸大聖尊,  常尊奉教,
 柔順之法,  於諸世界,  皆各成佛。
 尊得自在,  受持無量,  各各授決,
 使逮正覺。  於時諸佛,  皆悉究竟,
 定光世尊,  最後得佛,  大仙日月,
 開化聖眾,  導師所化,  巨億百千,
 安住所興,  諸大威化。  法師超光,
 則吾身是。  爾時侍從,  志懈怠者,
 求索利養,  親屬交友,  志所願求,
 但慕名聞。  周旋行來,  詣諸族姓,
 捨置所學,  不諷誦讀。  彼時不肯,
 分別而說,  以故其人,  唐載此名。
 於佛法教,  欲使稱譽,  其人由此,
 所造德本,  在住世尊,  而有瑕疵,
 值見諸佛,  億千之數。  積累功德,
 廣普大聖,  專修正行,  得最順忍,
 又覩世尊,  於斯能行。  然於將來,
 最後世時,  當得無上,  尊佛正道,
 成至世尊,  號曰慈氏。  教化眾生,
 無數億千,  逮得勇勐,  所在自由。
 安住滅度,  仁順其教,  於彼世時,
 比像如是。  我身爾時,  則為法師,
 是以之故,  行哀如此。  過世覩見,
 如是之類,  安住之仁,  變動若茲。
 本第一察,  如斯瑞應,  彼時世尊,
 無量明目,  諸釋中王,  現第一誼,
 今者欲說,  《正法華》典。  吾過世時,
 所聞道業,  今日變化,  而得具足。
 諸導師尊,  行權方便,  大釋師子,
 建立興發,  講說經法,  自然之教,
 諸懷道意,  悉叉手歸。  導利世者,
 今者分別,  當雨法雨,  柔軟法教,
 普潤飽滿,  履道意者。  其有諸天,
 入於無為,  志懷狐疑,  而有猶豫。
 若有菩薩,  求斯道意,  今當蠲除,
 吾我之想。」

正法華經善權品第二

於是世尊從三昧覺,告賢者舍利弗:「佛道甚深,如來、至真、等正覺,所入之慧難曉難了不可及知。雖聲聞、緣覺,從本億載所事歸命,無央數劫造立德本,奉遵佛法慇勤勞苦精進修行,尚不能了道品之化。又舍利弗!如來觀察人所緣起,善權方便隨誼順導,猗靡現慧各為分別,而散法誼用度群生,以大智慧力無所畏,一心脫門三昧正受,不可限量,所說經典不可及逮,而如來尊較略說耳。大聖所說得未曾有巍巍難量,如來皆了諸法所由,從何所來,諸法自然,分別法貌眾相根本,知法自然。」

於時世尊欲重解誼,更說頌曰:

「世雄不可量,  諸天世間人,
 一切眾生類,  焉能知導師。
 離垢解脫門,  寂然無所畏,
 如諸佛法貌,  莫有逮及者。
 本從億諸佛,  依因而造行,
 入於深妙誼,  所現不可及。
 於無央數劫,  而學佛道業,
 果應至道場,  猶如行慈慜。
 使我獲斯慧,  如十方諸佛,
 諸相普具足,  眾好亦如是。
 其身不可見,  亦無有言說,
 察諸群黎類,  世間無與等。
 若說經法時,  有能分別解,
 其惟有菩薩,  常履懷信樂。
 假使諸佛,  弟子之眾,  所作已辦,
 如安住教,  盡除疾病,  執御其心,
 不能達彼,  若干種慧。  設令於斯,
 佛之境界,  皆以七寶,  充滿其中,
 以獻安住,  神明至尊,  欲解此慧,
 終無能了。  正使十方,  諸佛剎土,
 諸明哲者,  悉滿其中,  及吾現在,
 諸聲聞眾,  一切具足,  亦復如是。
 一時普會,  共思惟之,  計安住慧,
 無能及知。  佛之智慧,  無量若斯,
 欲知其限,  莫能逮者。  諸緣一覺,
 無有眾漏,  諸根通達,  總攝其心。
 假使十方,  悉滿中人,  譬如甘蔗,
 若竹蘆葦,  悉俱合會,  而共思惟,
 欲察知佛,  所說解法,  於億那術,
 劫載計念,  未曾能知,  及法利誼。
 新學發意,  諸菩薩等,  假使供養,
 無數億佛,  講說經法,  分別其誼,
 復令是等,  周滿十方,  其數譬如,
 稻麻叢林,  在諸世界,  滋茂不損,
 悉俱合會,  而共思惟,  世尊所明,
 覩諸法本,  不可思議,  無數億劫,
 如江河沙,  不可限量,  心無變異,
 超越智慧,  欲得知者,  非其境界。
 無數菩薩,  皆不退轉,  無崖底劫,
 如恆邊沙,  一心專精,  悉共思惟,
 此之等類,  亦不堪任。  諸佛聖明,
 不可及逮,  一切漏盡,  非心所念。
 獨佛世尊,  能解了知,  分別十方,
 諸佛世界。  告舍利弗,  安住所說,
 唯佛具足,  解達知彼,  最勝導利,
 悉暢了識,  說無上誼,  以來久遠。
 佛今日告,  諸聲聞眾,  緣覺之乘,
 如所立處,  捨置已逝,  入泥曰者,
 所可開化,  各各得度。  佛有尊法,
 善權方便,  猶以講說,  法化世間,
 常如獨步,  多所度脫,  以斯示現,
 真諦經法。」

爾時大眾會中,一切聲聞阿羅漢等,諸漏已盡知本際黨,千二百眾及弟子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諸聲聞乘,各各興心念:「世尊何故慇勤諮嗟善權方便,宣暢如來深妙經業,致最正覺慧不可及,聲聞、緣覺莫能知者?如今世尊乃演斯教,於是佛法無逮泥洹,雖說此經,吾等不解誼之所趣。」

賢者舍利弗,見四部眾心懷猶豫,欲為發問決其疑網,冀並被蒙,前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日如來何故獨宣善權方便,以深妙法逮最正覺,道德巍巍不可稱限?」

時舍利弗以偈頌曰:

「樂慧聖大尊,  久宣如是教,
 力脫門禪定,  所奉無央數。
 讚揚佛道場,  無敢發問者,
 獨諮嗟真法,  無能啟微妙。
 顯現大聖法,  自嘆譽其行,
 智慧不可限,  欲分別深法。
 今鄙等懷疑,  說道諸漏盡,
 其求無為者,  皆聞佛所讚。
 其求緣覺者,  比丘比丘尼,
 諸天龍鬼神,  揵沓摩休勒,
 及餘諸等類,  心各懷猶豫,
 請問兩足尊,  大德願解說。
 一切諸聲聞,  安住所教化,
 大聖見嘆譽,  我獨度無極,
 鄙意在沉吟,  不能自決了,
 究竟至泥洹。  今復聞此說,
 唯願演分別,  雷震音現說。
 如今所發教,  猶若師子吼,
 最勝諸子等,  歸命皆叉手,
 欲聞正是時,  願為分別說。
 諸天龍眾,  鬼神真陀,  無數百千,
 如江河沙,  而悉僉曰,  供養世尊。
 咸欲發問,  於尊佛道。  國主帝王,
 轉輪聖王,  悉共同心,  億百千姟,
 一切恭敬,  叉手而立,  德何因盛,
 眾行具足。」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且止且止用問此誼。所以者何?諸天世人聞斯說者,悉當恐怖。」

時舍利弗,復重啟曰:「唯願大聖,如是誼者,加哀說之。所以者何?於此眾會有無央數億百千載蚑行喘息、蜎蜚蠕動群生之類,曾見過佛知殖眾德,聞佛所說,悉當信樂受持奉行。」時舍利弗以偈頌曰:

「願人中王,  哀恣意說。  此出家者,
 眾庶億千,  恭肅安住,  欽信慧誼,
 斯之等類,  必皆欣樂。」

於時世尊嘆舍利弗,如是至三,告曰勿重,諸天世人悉懷慢恣,比丘、比丘尼墜大艱難。世尊以偈告舍利弗:

「且止且止,  用此為問,  斯慧微妙,
 眾所不了。  假使吾說,  易得之誼,
 愚癡闇塞,  至懷慢恣。」

賢者舍利弗復白佛言:「唯願大聖以時哀說,無央數眾,昔過世時曾受佛教,以故今者思聞聖音,聞者則信多所安隱,冀不疑慢。」

時舍利弗以偈頌曰:

「我佛長子,  今故啟勸,  願兩足尊,
 哀為解說。  今有眾生,  無數億千,
 悉當信樂,  聖尊所詔,  會致本德,
 決諸疑網。  往古長夜,  曾被訓誨,
 是等叉手,  恭肅側立,  必當欽樂,
 於斯法誼。  我之等類,  千二百人,
 及餘眾黨,  求尊佛道。  假令見聞,
 安住言教,  尋當歡喜,  興發大意。」

於時世尊見舍利弗三反勸助,而告之曰:「爾今慇勤所啟至三,安得不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解說。」世尊適發此言,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五千人等,至懷甚慢,即從坐起,稽首佛足捨眾而退。所以者何?慢無巧便,未得想得、未成謂成,收屏蓋藏衣服臥具摩何而去。世尊默然,亦不制止。

「又舍利弗!眾會辟易有竊去者,離廣大誼聲味所拘。又舍利弗!斯甚慢者退亦佳矣。如來云何說此法乎?譬靈瑞華時時可見,佛嘆斯法久久希有,爾等當信如來誠諦所說深經,誼甚微妙言輒無虛,若干音聲現諸章句,各各殊別人所不念,本所未思如來悉知。所以者何?正覺所興世嗟嘆一事,為大示現皆出一原,以用眾生望想果應,勸助此類出現於世,黎元望想希求佛慧出現於世,蒸庶望想如來寶決出現於世,以如來慧覺群生想出現於世,示寤民庶八正由路使除望想出現於世。以故當知,正覺所興悉為一誼,以無極慧而造大業,猶一空慧,以無蓋哀興出於世,如佛所行,所化利誼亦復如是。而為說法,教諸菩薩現真諦慧,以佛聖明而分別之。轉使增進唯大覺乘,無有二乘況三乘乎!十方世界諸佛世尊,去來現在亦復如是。以權方便若干種教,各各異音開化一切,而為說法皆興大乘,佛正覺乘諸通慧乘。

「又舍利弗!斯眾生等悉更供養諸過去佛,亦曾聞法,隨其本行獲示現誼。吾見群生本行不同,佛觀其心所樂若干,善權方便造立報應,而講法誼,皆為平等正覺大乘,至諸通慧道德一定,無有二也,十方世界等無差特,安得三乘?

「又舍利弗!設如來說眾生瑕穢一劫不竟。今吾興出於五濁世:一曰塵勞,二曰凶暴,三曰邪見,四曰壽命短,五曰劫穢濁。為此之黨本德淺薄慳貪多垢故,以善權現三乘教,勸化聲聞及緣覺者;若說佛乘,終不聽受、不入不解,無謂如來法有聲聞及緣覺道深遠諸難。若比丘、比丘尼,已得羅漢自已達足,而不肯受無上正真道教,定為誹謗於佛乘矣!雖有是意,佛平等訓,然後至於般泥洹時,諸甚慢者乃知之耳。所以者何?又諸比丘為羅漢者,無所志求,諸漏已盡,聞斯經典而不信樂。若滅度時,如來面現諸聲聞前,大聖滅度不以斯行,令受持說方等頌經,尋於異佛、至真、等正覺決其狐疑,然後於彼乃當篤信,如來言誠正有一乘,無有二也。」

世尊頌曰:

「比丘比丘尼,  心懷甚慢恣,
 諸清信士女,  五千人不信。
 不自見瑕穢,  奉誡有缺漏,
 多獲傾危事,  而起愚騃意,
 反行求雜糅,  悉無巧方便。
 諸佛最勝禪,  緣此得聞法,
 供養清淨慧,  眾會儼然住,
 一切受恩教,  逮志立見要。
 舍利弗聽此,  佛為人中上,
 諦覺了諸法,  為說若干教。
 善權方便,  億百千姟,  隨人心行,
 而為說法。  罪福之事,  若干不同,
 從其宿世,  各得報應。  此諸眾生,
 心各各異,  所造眾多,  纏綿結縛。
 因緣諸見,  億百千姟,  一切品類,
 瑕穢如是。  如來大聖,  說此經典,
 所言至誠,  終無虛欺。  從始引喻,
 若干無數,  如有所說,  尋為分別。
 其有不樂,  正覺明者,  於無數佛,
 不造立行。  愚癡生死,  甚多苦患,
 故為斯等,  現說泥洹。  大聖所興,
 行權方便,  因勸化之,  使入佛慧。
 如佛道教,  興顯於世,  吾始未曾,
 為若等現。  何故愚冥,  覩於導師,
 見自患厭,  乃為分別。  今乃得聞,
 演於平等,  以故得說,  佛所決了。
 於我法教,  諸新學者,  佛以聖慧,
 行權方便,  所可分別,  為眾生故,
 欲開化之,  故示此誼。  欲知佛道,
 常調清淨,  仁樂聖典,  實為要妙,
 在諸佛所,  所作已辦,  故為斯類,
 說方等經。  志性和順,  行能具足,
 是等勇勐,  親近聖教,  則為彼說,
 德最弘衍,  於當來世,  慈愍哀傷。
 一切聞之,  欣然諮嗟,  我等成佛,
 亦當如是。  緣是行故,  世世端正,
 而當翫習,  是方等經。  其有逮聞,
 無極聖教,  斯等乃為,  佛之弟子。
 假使得聽,  佛一偈者,  皆成正覺,
 終無有疑。  佛道有一,  未曾有二,
 何況一世,  而當有三?  除人中上,
 行權方便,  以用乘故,  開化說法,
 欲得講說,  佛之深慧。  善權方便,
 導師光明,  唯有一乘,  豈寧有二?
 下劣乘者,  當求殊特,  諸佛所覺,
 常皆如應。  至尊所在,  莫敢能當,
 其力一心,  若順脫門。  皆立眾生,
 於此道教,  諸佛最勝,  無有瑕疵。
 尊無等倫,  現平等覺,  如是示以,
 眾生善法。  世尊因而,  勸立是乘,
 所在安和,  誘進稽首。  諸境界名,
 於此當行,  斷除一切,  諸凶暴法。
 是故號佛,  則大勇勐,  今已造立,
 若干種相,  眷屬圍繞,  演出法光,
 無數眾生,  億百千姟,  為講說法,
 自然之印。  告舍利弗,  我見如是,
 今當奈此,  群生類何?  三十二相,
 顏容殊妙,  猶得自在,  無所拘礙。
 而吾所觀,  若所思念,  如往古時,
 有可志願,  皆具足成,  深微妙事,
 分別講說,  得至佛位。  語舍利弗,
 佛言至誠,  以何等事,  寤覺眾生,
 假使為說,  不能解了,  不肯啟受。
 善言至誠,  即時心念,  如是之誼,
 前往古世,  行不可議,  今日乃逮,
 得本所願,  已斷愛慾,  除大陰雨。
 眾庶坐欲,  墜於惡趣,  安住穢厭,
 眾諸穢垢,  黑冥之法,  數數增長。
 薄德之夫,  患苦所惱,  為諸邪見,
 之所羈系。  有此無異,  不有不無,
 具足依倚,  六十二見。  當住於斯,
 根著所有,  勢力薄少,  而懷恐懼。
 未曾得聞,  佛之音聲,  恆當墮落,
 不離三處,  億百千生,  不能解法。
 佛了善權,  卓然難及,  為說勤苦,
 斷其根原。  眾生之類,  諸見所惱,
 佛故導示,  便至泥洹。  吾所以故,
 常解滅度,  令一切法,  皆至寂然。
 又復過去,  諸佛之子,  當來之世,
 得成最勝。  今我如是,  行權方便,
 各令休息,  說三乘教。  其乘有一,
 亦不非一,  大聖世尊,  故復說一。
 諸有蒸民,  興發沉吟,  意慮憒亂,
 狐疑猶豫。  如來所說,  終無有異,
 慧乘有一,  未曾有二。  其有往古,
 世雄導師,  億百千佛,  諸滅度者。
 或有過去,  無央數劫,  計其限量,
 不可稱度。  謂此一切,  人中之上,
 講說經法,  無數清淨,  所可作為,
 報應譬喻,  行權方便,  億百千姟,
 普為眾生,  示現一乘,  是故說道,
 度未度者。  常為人說,  平等道慧,
 開化眾庶,  億百千姟。  又復見異,
 若干大聖,  為講分別,  是大尊法。
 本性清淨,  乃信解之。  若在天上,
 世間亦然,  其有聞經,  若聽省者,
 彼諸眾生,  所獲安隱,  常行佈施,
 其戒具足,  忍辱無乏,  斯行平等,
 精進一心,  修善勇勐。  於此經典,
 遵奉智慧,  或有建立,  若干種德,
 斯等皆當,  成得佛道。  其有滅度,
 諸所如來,  彼時所有,  一切眾生,
 忍辱調意,  得至大安,  斯等皆當,
 成得佛道。  假使供養,  諸佛舍利,
 大聖最勝,  及滅度者。  興立佛廟,
 眾億百千,  黃金白銀,  水精琉璃,
 若以馬瑙,  造作塔寺,  車璩異寶,
 及明月珠,  若以墼泥,  立作形像,
 斯等皆當,  成得佛道。  假使以石,
 用作佛廟,  或以栴檀,  若木蜜香,
 設令塔寺,  立天尊像,  材木刻鏤,
 彩畫眾飾,  或有奉戒,  口言至誠,
 若復竪立,  最勝廟寺,  在於居室,
 諷誦經典,  處於曠野,  深谷中立,
 為數億人,  而師子吼。  現有十方,
 諸佛廟寺,  中有舍利,  童子對舞。
 斯等皆當,  成得佛道。  若為如來,
 作寶模像,  三十二相,  執持殊最。
 假使復有,  誦經說誼,  斯等皆當,
 成得佛道。  設為安住,  興立彩像,
 後致七寶,  覺意道路,  其光遍照,
 通徹眾行,  斯等皆當,  成得佛道。
 若復以銅,  刻鏤碧玉,  為大聖尊,
 立殊特形,  設以經字,  載妙素帛,
 斯等皆當,  成得佛道。  若繕壞寺,
 修立形像,  功德志性,  有百福相,
 出家學法,  書佛經卷,  斯等皆當,
 成得佛道。  設使各各,  作奇異行,
 除棄一切,  所樂調戲,  正士童子,
 聰達解誼,  而不謿話,  言不虛誕,
 悉亦自致,  為大慈哀,  一切皆當,
 逮得佛道。  即使得度,  億千群萌,
 無數菩薩,  神通三昧。  設為是等,
 安住舍利,  興立塔寺,  彩畫形像,
 塗治堊飾,  書經著壁,  供上華香,
 勳散塔像,  假令伎樂,  歌誦佛德,
 簫成鼓舞,  節奏哀和,  讚美嬉笑,
 又加肅敬,  以若干事,  遵修供奉,
 彈琴箜篌,  鐃鏡應弦,  箏笛吹笙,
 激發妙音,  皆以一心,  不為眾吏,
 緣是悉致,  寂然悅豫。  若以挹灑,
 淨掃塔寺,  用柔軟水,  蜜漿飲施,
 雜香堊塗,  理作樂器,  歸命安住,
 供養最勝,  以若干物,  供上舍利,
 如來滅度,  少多肅敬,  假使一反,
 鼓伎拊弄,  一切皆當,  得成佛道。
 設令得見,  安住畫像,  執持一華,
 進上靈模,  以恭敬意,  篤信無疑,
 當稍稍見,  無數億佛。  其有人眾,
 叉手佛廟,  具足一反,  繞旋自歸,
 禮拜大聖,  嗟嘆稽首,  所行如是,
 身無垢染,  當漸漸覲,  無數億佛。
 於諸導師,  多造利誼,  假使有持,
 舍利供養,  口宣音言,  南摸佛尊,
 其亂心者,  若說此言,  斯等皆當,
 逮尊佛道。  滅度因緣,  盡除毒火,
 此等皆當,  逮成佛道。  於眾會中,
 建立信者,  爾時安住,  當濟此倫,
 假使有人,  聞此法名,  斯等皆當,
 逮成佛道。  若復當來,  無數億佛,
 不可思議,  無能限量,  是等上勝,
 世雄導師,  當為講說,  善權慧事,
 是等大人,  行權方便,  當得成佛。
 導世聖雄,  所以開化,  億數眾生,
 禪定智慧,  以消諸漏,  得聞此法,
 未有一人,  群萌品類,  豈弘了覺。
 諸大聖法,  皆本所願,  行佛道時,
 最後究竟,  無量法門,  億千姟數,
 當來最勝,  之所講說。  諸如來尊,
 常宣佈法,  是則得見,  諸佛正教。
 諸佛本淨,  常行自然,  此諸誼者,
 佛所開化,  如兩足尊,  乃分別道,
 故暢斯教,  一乘之誼。  諸法定意,
 志懷律防,  常處於世,  演斯讚頌,
 每同讚說,  善權方便,  諸最勝尊,
 志意弘大。  其有供養,  天人所歸,
 今現在佛,  如江河沙,  欲利安隱,
 一切群黎,  斯等正覺,  亦說佛尊,
 所可演說,  善權方便。  以若干教,
 開化令入,  皆共諮嗟,  是一乘道,
 寂然之地,  無有二上。  欲知眾生,
 本際之行,  從其過去,  志性所猗,
 料簡精進,  而觀本原,  諸未脫者,
 為分別說。  眾導師力,  若干因緣,
 攀喻引譬,  而為示現,  探覩群生,
 種種所樂,  若干部音,  而開化之。
 今我如是,  為人中王,  興發黎庶,
 安隱利誼,  種種音聲,  億百千姟,
 故為示現,  斯佛大道。  吾所說法,
 若干種變,  知諸萌類,  心所好樂,
 若干色像,  尋令悅豫,  緣其智慧,
 訓以道力。  吾為法王,  而遍觀見,
 諸愚冥者,  離智慧德,  崩墜生死,
 坑壙險谷,  不得解脫,  來世艱難,
 愛慾所繫,  馳如流沙,  諸塵勞垢,
 今日自在。  大聖威神,  覺無所來,
 諸法未曾,  致眾患苦,  群萌之類,
 默在六塹,  堅住邪見,  不可動轉,
 在於苦惱,  處危嶮徑。  吾發大哀,
 愍此愚癡,  安隱求至,  處於道場,
 具足七日,  坐於草蓐,  即思惟誼,
 當何所興?  尋時即斷,  彼世慢恣,
 觀察尊樹,  目未曾眴。  吾又經行,
 於斯樹下,  因奇特慧,  得未曾有,
 眾生輪轉,  於大無明。  於時梵天,
 則知佛意,  帝釋四天,  諸護世者,
 大神妙天,  及善天子,  無數億千,
 皆共覺知,  一切叉手,  儼然恭肅。
 我時自念,  當奈之何?  假令吾嘆,
 佛之道德,  群黎品類,  莫肯受化,
 諸闇冥者,  便當謗毀,  適毀此已,
 趣非法地。  吾初未曾,  說奇妙法,
 常樂餘事,  當何興立?  等觀往古,
 諸佛所為,  彼時聖眾,  行權方便。
 吾今寧可,  以此佛道,  分為三乘,
 而開化之。  初成佛時,  作此思惟,
 又有十方,  諸佛世尊,  其大聖眾,
 悉各自現,  音讚善哉,  我等欣豫。
 快哉能仁,  世雄導師,  斯為正法,
 執御當然,  乃能思惟,  善權方便。
 諸大聖典,  亦學救世,  吾等為佛,
 履上跡時,  分為三乘,  而開化之。
 下劣不肖,  志懷羸弱,  觀諸佛興,
 卒不肯信,  吾等猶此,  興立攝濟,
 以權方便,  而為示現。  嗟嘆稱美,
 獲果之證,  又復勸助,  無數菩薩。
 爾時佛身,  聽諸尊嘆,  尋則解了,
 諸大聖音。  弘妙之士,  心欣悅豫,
 今大神通,  分別名色。  於時餘等,
 當遵其行,  如諸導師,  之所言說。
 我時比丘,  亦持斯法,  出生於人,
 黎庶之間。  告舍利弗,  吾聽省彼,
 尋時往詣,  波羅奈國,  便即合集,
 諸比丘眾。  身子欲知,  佛善權法,
 大聖應時,  便轉法輪,  興發宣暢,
 滅度寂然,  嘆羅漢音,
 讚譽法聲。  於是歌頌,  聖眾之德,
 其聞最勝,  說彼經典。  一切皆來,
 歸於世尊,  僉共叉手,  恭肅而住。
 善權方便,  為若干種。  爾時世尊,
 復更思惟,  吾說尊法,  今正是時。
 我所以故,  於世最勝,  應當講說,
 斯尊佛道。  志懷愚癡,  起於妄想,
 設吾說法,  少有信者,  憍慢自大,
 不肯啟受。  如斯法者,  菩薩乃聽。
 佛時悅豫,  秉修勇勐,  應時解斷,
 一切諸結。  今日當說,  最勝自由,
 或以勸助,  使入佛道。  諸佛之子,
 得觀覩此,  因從獲信,  順行法律。
 時千二百,  諸漏盡者,  皆當於世,
 成為佛道。  亦如往古,  諸佛大聖,
 亦如當來,  最勝之法。  吾復如是,
 蠲棄眾想,  然後爾乃,  講天尊法。
 久久時時,  世間有佛,  大仙慧士,
 興發聖道,  無極明目,  既現於世,
 選擇希有,  時講斯法。  於億百千,
 無量劫數,  乃得值遇,  如此像法。
 假使菩薩,  獲斯比經,  若復逮聞,
 是尊佛道。  若靈瑞華,  時時可見,
 欲見慕值,  莫能覩者。  最勝容貌,
 和悅難遭,  天上世間,  無上聖賢,
 今此大尊,  乃謂琦珍。  假使有人,
 而說斯經,  一反舉聲,  歡喜勸助,
 則為供養,  一切佛已。  其去亂心,
 不懷狐疑。  吾為法王,  悉普告勅,
 吾之法中,  一切聲聞,  則便勸助,
 以尊佛道。  卿舍利弗,  及諸聲聞,
 今現在者,  且皆默然。  其諸菩薩,
 意勇智慧,  密持斯法,  勿得忘宣。
 何故說世,  而有五事?  或有眾生,
 懷毒求短,  貪慾愚聵,  而好誹謗,
 如是倫品,  不尚至道。  若當來人,
 而說此法,  聽察如來,  一乘之教,
 設復覩見,  諸最勝名,  誹謗斯經,
 便墮地獄。  假使有人,  慚愧清淨,
 發心志願,  求尊佛道,  聞大覺乘,
 無量之德,  諸佛聖明,  則現目前,
 眾勐尊導,  講法如是,  善權方便,
 億百千姟,  分別無數,  無復想念,
 其不學者,  不能曉了。  由是之故,
 了正真言,  正覺出世,  順修明哲,
 斷諸狐疑,  蠲除猶豫,  能仁欣勇,
 咸至佛道。」

正法華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