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雲經卷第三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等譯
平等品第三
佛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菩薩具有十法,與地平等。何等為十?一者、廣大無量,二者、養育眾生,三者、有恩、無恩無有異想,四者、能受大法雲雨,五者、一切眾生所依止處,六者、種善根處,七者、為珍寶器,八者、為妙藥器,九者、不可傾動,十者、無所怖畏。
「善男子!云何菩薩廣大無量?猶若大地,遍於十方,廣大無量;菩薩亦爾,遍一切處,廣大無量,福德、智慧具雙行故,是名菩薩廣大無量。
「云何菩薩養育一切眾生?善男子!譬如大地,一切眾生因之存立,種種資生隨意得用;菩薩亦爾,長養眾生,種於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慧等一切菩薩清淨行法,及餘無量資生什物皆悉利益,是名菩薩養育一切眾生。
「云何菩薩有恩、無恩無有異想?善男子!譬如大地,若被損辱亦不生瞋、若有供養亦不生喜,是中不作二想;菩薩亦爾,損惱不瞋、利益不喜,於彼眾生不生憎愛、不望反報,是名菩薩有恩無恩皆悉平等。
「云何菩薩能受一切大法雲雨?善男子!譬如大地,受諸洪雨及餘一切諸大水聚,悉堪容受;菩薩亦爾,如來所雨大法雲雨悉皆容受,是名菩薩能受大法雲雨。
「云何菩薩一切眾生所依止處?善男子!譬如大地,一切眾生——若出、若入——依於大地;菩薩亦爾,一切眾生行於六趣及涅槃道而為依止。如是,菩薩一切眾生所依止處。
「云何菩薩種善根處?善男子!譬如大地,一切種子因之生長;菩薩亦爾,一切眾生諸善種子,依因菩薩而得增長,是名菩薩種諸善法種子之處。
「云何菩薩為珍寶器?善男子!譬如大地為珍寶器,依因於地,無量珍寶皆悉出現;菩薩亦爾,種種功德、光明珍玩,依因菩薩而得出現,是名菩薩為珍寶器。
「云何菩薩為妙藥器?善男子!譬如大地出諸妙藥,能治一切眾生病苦;菩薩亦爾,一切法藥因之出現,能滅一切世間種種煩惱重病,是名菩薩能為藥器。
「云何菩薩不可傾動?善男子!譬如大地,一切苦具不能侵擾,時節寒暑、蚊、蟻、毒蟲觸之不動;菩薩亦爾,不可擾惱,眾生所起一切內外種種苦具悉不能擾,是名菩薩不可傾動。
「云何菩薩無有怖畏?善男子!譬如大地,一切龍王及諸象王、師子王等所出音聲,聞不怖畏;菩薩亦爾,聞諸魔聲及外道聲,不恐、不怖、不怯、不畏,是名菩薩無有怖畏。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與地平等。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與水平等。何者為十?一者、福德漸深,二者、生白淨法,三者、歡喜諮嗟潤澤,四者、漬爛一切煩惱根栽,五者、清淨無濁,六者、滅煩惱熱,七者、除諸渴愛,八者、甚深難冐,九者、能漂好丑,十者、淨煩惱塵。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福德漸深?善男子!譬如諸水,次第流注,漸入深處;菩薩亦爾,流注善法,漸漸向深,是名菩薩福德漸深。
「云何菩薩生白淨法?善男子!譬如水聚能生一切草木、叢林、種種妙藥;菩薩亦爾,以三昧故,生長一切助菩提法,已生長者重複增廣,乃至成於一切種智樹木叢林,於佛剎土令生法果活立眾生,是名菩薩生長善法。
「云何菩薩歡喜諮嗟潤澤?善男子!譬如清水,自性潤澤,復潤餘物;菩薩亦爾,自性歡喜、諮嗟、潤澤,復潤於他。言歡喜者,是出世法;言諮嗟者,依佛、法、僧;言潤澤者,是心清淨。是名菩薩歡喜諮嗟潤澤。
「云何菩薩漬爛煩惱根栽?善男子!譬如清水,若草、若木、若根、若葉皆能漬爛;菩薩亦爾,因修三昧,一切煩惱根栽相續而漬爛之,乃至名相亦皆滅盡、不知所在,煩惱、臭穢習氣亦盡,是名菩薩漬爛一切煩惱根栽。
「云何菩薩清淨無濁?善男子!譬如淨水,體性清淨,無有垢穢;菩薩亦爾,自性清淨,無垢、無穢。言清淨者,一切隨眠煩惱、結使、貪、瞋、癡等皆消滅故。諸根無染、無垢、無穢,是名菩薩清淨無濁。
「云何菩薩滅煩惱熱?善男子!譬如水性,夏月蒸熱,一切地土並諸地上一切眾生為作清涼;菩薩亦爾,諸眾生界煩惱蒸熱,以法淨水悉令清涼、滅其熾熱,是名菩薩滅煩惱熱。
「云何菩薩除諸渴愛?善男子!譬如冷水於渴乏者轉其渴乏;菩薩亦爾,一切眾生渴愛六塵,難忽、難耐,於是眾生為降法雨,以法雨故令諸眾生迴六塵渴,是名菩薩除諸渴愛。
「云何菩薩甚深難冐?善男子!譬如水聚甚深難冐;菩薩亦爾,修諸智慧甚深難冐——所謂一切天、魔、外道不可輕冐——是名菩薩甚深難冐。
「云何菩薩能漂好丑?善男子!譬如水流一切地境——若好、若丑——悉皆能漂;菩薩亦爾,以法流水若好、若丑諸眾生界,一切能漂。雖如是漂,不惱眾生,水流亦爾。如是,菩薩以大慈悲潤澤眾生,降大法雨無所損惱,是名菩薩能漂好丑。
「云何菩薩淨煩惱塵?善男子!譬如水大,一切地上不淨塵埃、麁澁垢穢悉令潤澤,淨無有餘;菩薩亦爾,有諸眾生心性麁獷、煩惱客塵,依因定慧淨盡無餘,是名菩薩淨煩惱塵。
「善男子!具是十法,一切菩薩與水平等。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與火平等。何者為十?一者、能燒煩惱糞穢,二者、成熟一切佛法,三者、乾燥煩惱淤泥,四者、譬如火聚,五者、能作光明,六者、能令恐怖,七者、善能安慰,八者、於諸眾生平等,九者、世所供養,十者、不可輕蔑。
「善男子!云何菩薩能燒煩惱糞穢?善男子!譬如火性能燒一切糞掃穢惡、草木、叢林、諸藥樹等;菩薩亦爾,以智慧火能燒一切隨眠煩惱、一切結使、貪、瞋、癡等煩惱糞掃、及對治道、鑽火之具皆悉燒盡,是名菩薩能燒一切煩惱糞穢。
「云何菩薩成熟一切佛法?善男子!譬如火性成熟一切苗稼、藥草;菩薩亦爾,以智慧火成熟一切內諸佛法,如是成熟永無有失,是名菩薩成熟一切佛法。
「云何菩薩乾燥煩惱淤泥?善男子!譬如火性炙燥一切諸地淤泥;菩薩亦爾,以智慧火炙燥一切有流之法,是名菩薩乾燥煩惱淤泥。
「云何菩薩喻如火聚?善男子!如諸火聚於寒氷者卻其寒凍;菩薩亦爾,一切眾生煩惱寒瘧,以智慧火而為卻之,是名菩薩喻如火聚。
「云何菩薩能作光明?善男子!如大火聚絕炎熾盛,若雪山上、頻耶山頂,若一由旬、若二由旬、三、四由旬,而作光明;菩薩亦爾,以智光明能遠照了,若千由旬、若萬由旬、乃至無量阿僧祇界,為諸眾生作大光明,照了明徹,以智光明悉能卻除一切無智盲暗之法,是名菩薩能作光明。
「云何菩薩能作怖畏?善男子!譬如禽獸、若師子王,見大火聚而生怖畏——所謂畏損我身——遠避是處。如是,惡魔及諸魔眾,若見菩薩而生怖畏,無威德故即便遠避,乃至不能得聞菩薩名號,何況視之?是名菩薩能作怖畏。
「云何菩薩善能安慰?善男子!譬如一人迷於稠林曠野,失其道路,忽然得見一大火聚而往就之,能於是中得見聚落、若見群牛,得見是已便生安慰,離諸恐怖。如是,一切無量眾生遭於生死稠林曠野,若見菩薩則得安慰、離諸怖懼,是名菩薩善能安慰。
「云何菩薩一切眾生平等?善男子!譬如火性於諸眾生悉皆平等,如於國王及旃陀羅平等無二;菩薩亦爾,於諸眾生悉皆平等,如於國王悉作利益、於屠殺者亦作利益,是名菩薩於諸眾生皆悉平等。
「云何菩薩世所供養?善男子!譬如火性為諸剎利、婆羅門等之所供養;菩薩亦爾,為諸天、人、阿修羅、乾闥婆一切世間之所供養,作師範想,是名菩薩世所供養。
「云何菩薩不可輕蔑?善男子!如火雖小,不可輕觸,無憍慢故;菩薩亦爾,住於信行,從初發心未得勢力於大乘法不可輕蔑。若天、若人、一切世間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所知所悉,作如是言:『今此菩薩不久當坐菩提道場,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不可輕蔑。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與火平等。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與虛空平等。何者為十?一者、廣大,二者、無礙,三者、寂靜,四者、無邊慧,五者、無邊智,六者、隨順法界,七者、信一切法同虛空性,八者、無處所,九者、過想境界,十者、超越思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與虛空平等。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與虛空平等。何等為十?一者、於色好、丑,不貪、不瞋;二者、於聲好、丑,不愛、不憎;三者、於香好、丑,不欲、不恚;四者、於味好、丑,不耽、不棄;五者、於觸好、丑,不淫、不怒;六者、於法好、丑,不執、不責;七者、於得、不得,不喜、不恨;八者、於苦不慼、於樂不欣;九者、於好、惡名,不慕、不卻;十者、稱嘆、譭謗,不親、不踈。如是十法與虛空平等。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引喻於月。何等為十?一者、清涼眾生,二者、見之歡喜,三者、增長白法,四者、除滅黑法,五者、世所稱嘆,六者、形貌清淨,七者、乘最勝乘,八者、常為莊嚴,九者、遊戲正法,十者、有大神通,威德巍巍。
「云何菩薩清涼眾生乃至有大神通威德?
「善男子!譬如月出一切眾生悉得涼冷,以可愛故;菩薩亦爾,能除眾生煩惱蒸熱令得歡喜,怡悅踴躍而作清涼。
「善男子!如月出時,見之歡喜,以清涼故欣悅其心;菩薩亦爾,滅煩惱熱,諸根清淨,威儀、動止、功德具足。
「善男子!如上旬月從其初生漸漸增長,至十五日具足圓滿;菩薩亦爾,從初發心至坐道場,日夜白法增長、圓滿,種種具足。
「善男子!如下旬月,色相、光明、可愛之貌漸漸損減,乃至月盡不復現相;菩薩亦爾,得出世智,一切妄相皆悉損減,坐道場時畢竟不現。
「善男子!如月出時,一切世間大小、道俗、臣民、男女悉稱嘆之;菩薩亦爾,一切世間人、天、修羅皆悉光揚。
「善男子!如月天子身心清淨、光明照耀,業報所生;菩薩亦爾,身心清淨、光明遍照,法性所出自然化生,非因父母、迦羅羅等五時不淨之所污染。
「善男子!如月天子乘清淨乘而照四方;菩薩亦爾,乘最勝乘遍照無量無邊世界。
「善男子!如月天子常為莊嚴,無時有翳;菩薩亦爾,常為功德所莊嚴故。
「善男子!如月天子恆有自然歡喜快樂;菩薩亦爾,恆住法樂、不住欲樂。
「善男子!如月天子有大神通、有大威德;菩薩亦爾,具諸功德、自在、智慧、神通變化,隨意無礙。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故喻於月。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譬喻如日。
「何等為十?一者、滅無明暗,二者、能令開悟,三者、能照十方,四者、善法因起,五者、能滅諸流,六者、能作光明,七者、能翳外道邪見,八者、顯現好丑,九者、造作善法諸業,十者、善人恭敬。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滅無明暗乃至云何善人恭敬?
「善男子!如日出時滅一切暗;菩薩日出滅無明暗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日出時蓮華開敷;菩薩日出開悟眾生諸受化者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日出時照了十方;菩薩日出,智慧光明遍照十方而不損惱一切眾生。
「善男子!如日出時放千光明照閻浮提,世人方知是日出已;菩薩日出,智光明照,爾時方知有諸善法。
「善男子!於閻浮提,日光滅時即知日沒;菩薩日出於諸眾生作智光明,能滅眾生一切癡暗、重昏盲冥,癡暗滅故,名為漏盡菩薩不現。
「善男子!如日出時,諸餘光明翳不能照,日於爾時不作是念:『我令是等諸餘光明翳不令照。』以法爾故,自然不現。菩薩日出,一切外道、邪見、盲暗自然退滅,是時菩薩亦不作念:『我令是等退滅不現。』
「善男子!如日出時,於閻浮提一切眾生為現好、丑,高、下,邪、正;菩薩日出亦復如是,為諸眾生顯了好、丑,高、下,邪、正。所言好者,則是聖道;所言丑者,一切邪道。
「善男子!如日出時,種植等業因之得成;菩薩日出,善法方生。
「善男子!如日出時,善人歡喜、供養、稱嘆,而諸不良、愁毒不樂;菩薩日出,有智之人、聰哲利根歡喜、稱嘆,行邪道者、嬰兒、凡夫、鈍根不良、無智慧眼、願樂生死、背涅槃道而不恭敬。
「是名菩薩滅無明暗乃至善人恭敬。
「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譬喻如日。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喻師子王。何等為十?一者、不怖,二者、無有怯弱,三者、不迴轉顧,四者、能師子吼,五者、不驚,六者、行於山林,七者、居住山窟,八者、無所儲畜,九者、獨步無侶,十者、住阿蘭若。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怖乃至住阿蘭若?
「善男子!如師子王遍行諸處,不怖、不驚,恆見自身獨步無敵;菩薩亦爾,諸處來往不怖不驚,恆見自身無對敵故。
「善男子!如師子王無怯弱想;菩薩亦爾,與諸外道設捔力時,論議鬪諍無怯弱想,不勇、不劣。
「善男子!如師子王脫被辱時亦不迴顧;菩薩亦爾,若為外道之所損辱,亦不可轉、亦不默然。
「善男子!如師子王作師子吼,一切禽獸及諸豺狼遠走退散;菩薩亦爾,說法無我作師子吼,執著我見外道豺狼退散,滅盡於十方界,而是菩薩不為惱彼以無我法作師子吼,但為迴轉所化眾生故。
「善男子!如師子王無所怖畏遍觀十方;菩薩亦爾,性樂寂靜,行於山林。
「善男子!如師子王住於山窟;菩薩亦爾,安住智慧寂靜山窟。
「善男子!如師子王無所儲畜;菩薩亦爾,卻除一切煩惱重擔,無所儲畜。
「善男子!如師子王獨步無侶降禽獸群;菩薩亦爾,坐於道場,獨自無侶而破魔軍。
「善男子!如師子王所住之處,一切禽獸不得侵損一切苗稼;菩薩亦爾,國土聚落居住之處,外道禽獸不能損侵善法苗稼。
「如是,菩薩不怖不畏乃至能護眾生善根。
「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喻師子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能調伏。何者為十?一者、菩提心堅固,二者、領理菩提心,三者、守護六情,四者、修行聖道,五者、荷負重擔,六者、利益眾生,心不疲倦,七者、正命,八者、實無貢高,九者、無諂曲欺誑,十者、質直。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能調伏。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世所知識。何等為十?一者、坐禪攝心;二者、多修空行;三者、學法不息;四者、不緣境界,離煩惱使,奉行如來一切經教,一向不犯,隨順一切法宗平等,通法界宗故;五者、行於世間如旃陀羅卑下之子,以下卑心遠離自高、傲慢、狂醉故;六者、恆乞食活,次第平等故;七者、心無疑惑住於世間,於佛法中如實知見故;八者、心無猶豫,內證法故;九者、不復他信、不可誘引,自見道理故;十者、世間福田善修行故。如是,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世所知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譬如蓮華。何等為十?一者、身無染污,二者、微細之惡不與共住,三者、戒香芬馥,四者、受生潔淨,五者、姿顏和悅,六者、柔軟微妙,七者、覩見吉祥,八者、心意開悟,九者、心意成熟,十者、善能攝受。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身無染污乃至善能攝受?
「善男子!譬如蓮華從水出時自無染污,如是無染以法性爾;如是,菩薩從生死水出而無染。何以故?得方便智慧故,一切菩薩善解方便行在生死,生死過患不能染污,菩薩方便智慧所持。
「善男子!如蓮華中一滴之水不能得住;如是,菩薩微細罪過悉不中住。
「善男子!如諸地界生蓮華處,香氣芬馥熏是方所;如是,菩薩是處鄉村、國邑、聚落,所居之處以戒香氣無處不遍。
「善男子!如地界處有生蓮華淨潔可愛,國王、王民、一切百姓悉往就之;菩薩亦爾,諸處受生自性淨潔,戒德、威儀無不具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之所恭敬、愛重禮拜,諸佛、菩薩稱嘆光揚。
「善男子!猶如蓮華開敷之時見則歡喜,色貌可愛能悅眾情;菩薩亦爾,密笑之時無有顰蹙,諸根清淨。
「善男子!猶如蓮華柔軟,無有麁澁;菩薩亦爾,自然柔軟,本無麁獷。
「善男子!如見蓮華於夢想時則為吉祥,而加稱嘆而利益故;見於菩薩利益亦爾,一切住處甚為吉祥,為得一切智故。
「善男子!猶如蓮華漸漸開敷;菩薩亦爾,智慧覺分蓮華開敷,是時說名為佛覺悟。
「善男子!如蓮華敷,見時悅於眼根、嗅時悅於鼻根、觸時悅於身根、心歡喜時悅於意根;菩薩亦爾,成熟智慧光時,見時眼根清淨、聞時耳根清淨、已有戒功德香而悅鼻根、觸時供養恭敬而悅身根、若能思惟嘆功德時意根清淨。
「善男子!如蓮華生,人天攝受;菩薩亦爾,出於世間,諸佛、菩薩,乃至諸天、帝釋、梵天、護世之所崇仰。
「是名菩薩自無染污乃至攝受。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喻如蓮華。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心意廣大。何者為十?一者、我當修行一切諸波羅蜜故發增廣心;二者、我當成熟一切佛法故發增廣心;三者、我當教化一切眾生故發增廣心;四者、我當坐於道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等覺已當轉法輪,若梵、若天、一切世間所不能轉故發增廣心;五者、我當利益一切眾生,於無量無邊世界發增廣心;六者、我當造作智慧舟航,度諸眾生於生死海發增廣心;七者、一切眾生無救、無護、無歸依處、無有親識能度脫者,我當為其作親屬故發增廣心;八者、我當顯現諸佛威神、作師子吼、遊戲諸佛神通道力,亦當視顧摩訶那伽發增廣心;九者、我當不共一切世間——若天、若人——無比無等故發增廣心;十者、以佛正法,我當教化一切眾生,非陋行故、非苦行故、非下劣行故,發增廣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發增廣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心得清淨。何等為十?一者、心多信樂,心內不動,心住堅固,心無虛假,遠離一切不善思惟,所謂不發心求聲聞道、求辟支佛道。
「以少欲知足故,遠離一切垢穢不淨:離身貢高,所謂不作虛假威儀;離口貢高,所謂不說非實語言;離心貢高,無諂曲故、身不溷雜故、口少欲故、心無貪求故。
「知恩報恩,微細恩義尚不忘失,何況多者?
「言語諦實,於所作事不譭謗他、無利不說、唯嘆有德、利喜勸嘆,是中唯見功德,如說而行。
「菩薩不得以口慰喻而心含怨;菩薩以口勸嘆,心不令諍;口說愛語,心無忿恨。
「菩薩不以身現善而心行惡、菩薩不以身恭敬而心輕慢。
「菩薩無貢高、不懈怠,不悋惜、不嫉妬,菩薩既無貢高,亦不懈怠,不慳、不嫉,亦不幻惑亦無諂曲。
「菩薩不鬪兩邊互相破散。何以故?菩薩以身恭敬,口說諦實,三業相應。
「不謗如來清淨正法,菩薩不敢謗法。云何不謗諸佛正法?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剃除鬚髮,著壞色衣,於佛正法而得出家。如是出家,非畏國王故、不畏劫賊所破壞故、不負債故、不怖畏故、不為生活故而作沙門,以信樂故出家學道、唯求法故親近善友、深心承事、就善知識、深心聽法。如法修行,心無憍慢,雖無憍慢而顛倒取,若無顛倒則能通達於佛正道,以通達故則得正法,以得法故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學者不謗如來正教正法。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心得清淨。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無有疑惑。何等為十?信於如來身有秘密、信於如來口有秘密、信於如來心有秘密、信菩薩行、信具神通、信滿本願、信一乘道、信種種說、信佛音聲妙響甚深、信化眾生隨其根性。
「善男子!云何菩薩信於如來有身秘密乃至信於教化眾生?
「善男子!菩薩作如是念:『所聞如來有是法身:寂靜身、無等身、無等等身、無量身、不共身、金剛身,皆是真實,不虛不誑。』菩薩是處不生疑惑,無有二心。如是,信於如來身有秘密。
「復作是念:『絓是所聞如來有口秘密,如來自口授記、相貌授記,若不了義所說經教,悉皆信之。如來無有蹉跌、非無義說,以是因緣,悉非妄語。諸佛如來滅一切惡,清淨無垢,無復煩惱、結使燋熱,自在具足,無所希望、無濁、無穢。若言如來有失、如來無義語者,無有是處,至真至實,無有欺誑。』是處不疑不惑,如是,信於佛口秘密。
「復作是念:『絓是如來心中秘密,在心內懷,依止於心,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知,及諸菩薩一切眾生,唯除如來神通力耳。何以故?如來甚深,難冒難量,境界廣大,無邊無量,同於虛空不可思議,唯真唯實,無有虛誑。』是處不疑,如是,信心秘密。
「復作是念:『絓是所聞一切菩薩勤利眾生、成就一切眾生,於是事業都無疲倦、亦不怖畏。荷負大擔,力勢堅固,修行十度一切佛法,有無礙智、無邊智、無等智、不共智。勇勐堅固、莊嚴堅固、誓願堅固,為菩提故次第滿足,唯真唯實,非是欺誑。』是處不疑,如是,菩薩信於修行。
「復作是念:『菩薩坐於道場,所得無滯無障無礙清淨眼通,乃至耳通、他心智通、宿命通、如意神通、漏盡通,無著無滯無障無礙。』於三世中得一剎那相應智,視眾生界如實見之,是等眾生具足行身惡業、具足行口惡業、具足行意惡業、誹謗賢聖、邪見顛倒、行於邪法,業因緣故,捨身死後生諸惡道、受地獄苦;有諸眾生以身善業、以口、意業善、正見具足故,不謗賢聖、行於正見,以正見故三業清淨,以是因緣捨身死後生於善道,天上受樂。如是真實觀眾生界,即見眾生善、不善業。
「復作是念:『我昔作菩薩時行菩提道,作是誓願:「自成正覺方令覺他。」是我前願,今已果滿得如所願,皆是真實、無有虛誑。』是處不疑亦不生惑,故說菩薩名為等覺,已自覺悟名三佛陀。
「善男子!如是,菩薩信於菩提、信佛出世。復作是念:『所聞一乘——唯一佛乘——皆是真實,非是欺誑,不虛不謬。所以者何?諸乘皆從大乘中出。譬如閻浮提洲,乃有諸洲而相圍繞,各各名字皆悉屬於閻浮提洲,總說其名入閻浮提;一切諸乘亦復如是,依大乘出,無二、無三。』是處不疑,如是,信於一佛乘道。
「復作是念:『聞諸如來種種說法,於諸經中悉是真實。所以者何?為化眾生故,而諸如來隨機說法。』是處不疑、亦不生惑、不作二心,如是,信於三乘有異。
「復作是念:『聞諸如來響音甚深,微妙梵音悉皆真實。所以者何?諸梵天子少分善根,尚有音聲微妙響徹、柔軟了亮、雅美可愛,何況如來於無量劫修行成就百福莊嚴、萬德具足?』是處不疑不惑,如是,信於如來甚深響音。
「復作是念:『聞佛如來了別機性、諸根利鈍,所化眾生聞以一音說法,隨類各各得解,斷其疑心,善根成熟者而前化之。一一眾生作如是解:「如來今者為我一人說如是法。」而諸如來無是分別亦無思惟,是等悉皆真實,非謬非誑。』是處不疑不惑,生如是信:隨機緣故教化眾生。
「善男子!如是,十法具足,菩薩摩訶薩無疑惑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喻如大海。
「何等為十?一切珍寶之所歸聚、難冒、廣大、漸漸轉深、不宿死尸、等為一味、復能容受一切川流、不過齊限、諸大眾生之所依止、無有邊際。
「善男子!云何菩薩眾寶歸聚乃至云何無有邊際?
「善男子!譬如大海,一切珍寶是中聚集,無量無邊,一切眾生往彼採寶;菩薩亦爾,一切功德珍寶聚集,無量無邊,一切眾生求福德者而往詣之。
「善男子!如海難冒;菩薩亦爾,甚深難冒。
「善男子!如海廣大;菩薩亦爾,慈悲、智慧甚廣大故。
「善男子!譬如大海漸漸轉深;菩薩亦爾,修道、種智漸漸轉深。
「善男子!如彼大海不與一切死尸共宿。所以者何?大海法爾。如是,菩薩不與一切煩惱及惡知識而共止宿。何以故?菩薩法爾故。
「善男子!如此大海,一切眾流悉往入之,至成一味,所謂醎味;菩薩亦爾,絓是所修一切白法悉成一味,所謂一切智味。
「善男子!如海容受無量眾流,不增、不減;菩薩亦爾,受無量法無有增減。
「善男子!如彼大海不過齊限;菩薩亦爾,教化眾生不過齊限。
「善男子!如大海水,大身眾生在中居住;菩薩亦爾,一切眾生有白淨法,於菩薩身依止而住。
「善男子!如大海水無有邊際,一切眾生不能知其水之多少;菩薩亦爾,為諸眾生而說法要,無邊無窮,無能測量。
「如是,菩薩大海福德珍寶聚集之處乃至無邊。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喻如大海。」
大乘寶雲經卷第三
大乘寶雲經卷第四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陀羅尼品第四
爾時,佛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深解微細。何等為十?所謂解求出離、解究竟諸法、解具足一切法、解隨順一切法相、解分析一切諸法、解十二因緣甚深難冒、解業力不可思議、解如所說深義、解通達順如道理、解一實諦。
「善男子!云何菩薩解求出離乃至云何解一實諦?
「菩薩恆作是念:『一切世間痛哉苦哉,八苦勐火之所焚然,淫欲炎盛燒其身首、瞋煙蓬勃妄想亂起、無明癡暗障蔽眼目。』
「菩薩見已,復作是念:『是等眾生云何出離三界火宅得脫火難?』
「為是眾生得脫因緣,是故求解諸法,求得隨順諸法平等;得平等已,如實了知諸法幻相;了知幻已則如實知;如實知已而順觀察甚深難冒十二因緣;得緣觀已,觀察業力不可思議。
「作是觀已,生大希有而作是念:『一切諸法雖無自體,而能巧作種種色像。』
「如是微細以意覺了,所說諸義則得明解;已了義故,通達真如;達真如已,得見實際;見實際已則能度脫一切眾生生死火宅。
「善男子!如是,菩薩解求出離乃至解一實諦。具足如是十法,菩薩摩訶薩深解微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辯才會理。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法但是假名,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養者、無造者、無受者、無知者、無見者,危脆災厄、不能自由、空無所有、虛妄分別、因緣假合,如是假合假名說之。善男子!有此道理隨順法相,無人、無我、眾生、壽者、造者、受者、知者、見者,無有自在、虛妄分別、因緣假合。如是說法有此道理隨順法相,不違法相與理相應,如是觀察實法道理,悉不顛倒顯了法相。如是,辯才與理相應,是故說名辯才會理。善男子!具足十法,菩薩摩訶薩辯才會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辯才明瞭。何等為十?所謂解結辯才、無盡辯才、無斷絕辯才、無不潤辯才、無下劣辯才、無怖畏辯才、無比辯才、不可沮壞辯才、無窮辯才、四無礙具足辯才。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辯才明瞭。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淨潔辯才。何等為十?所謂無吃訥辯才、無恐怖辯才、無劣弱辯才、不自逞辯才、不損義辯才、不損文辯才、不失方法辯才、無失時辯才、無麁澁辯才、無不明瞭辯才。
「善男子!菩薩辯才無諸吃訥。所以者何?以無所畏故,菩薩在大眾中如師子王,不畏、不怯。
「菩薩辯才不逞、不諂。何以故?遠煩惱故;有煩惱者而恆自逞,非無煩惱。
「菩薩辯才義無損減。何以故?得法爾故。
「菩薩無無義辯才。何以故?證得法故。
「善男子!未證法者有義損減非得法者,菩薩辯才無文損減。何以故?通學一切諸經論故。不學經論有失文章,若學經論無有此失。
「菩薩不失方法。何以故?已修一切諸方法故。
「菩薩善學無量經法,不失時節、無前後失,故菩薩無麁澁辯才、無有麁惡、無逆耳語。何以故?遠離惡口、諸過失故。
「菩薩辯才無不明瞭。何以故?具利根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辯才淨潔。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能令一切眾生歡喜辯才。何等為十?所謂愛語、姿顏悅豫無有顰蹙、恆說義理、恆說正法、說法平等、不逞自能、無所輕蔑、心無污染、不輕躁動、種種辯才。
「善男子!菩薩愛語,能令眾生心得歡喜。
「姿顏光悅,無有顰蹙,諮嗟具足,和悅眾生。
「恆說義理,優量語故悅眾生心。
「恆為說法,利益語故而悅眾生。
「說法平等,於諸眾生令悅其意。
「菩薩不自逞能,遠離憍慢、自恣、矜高,隨眾生類而教導之,必令歡喜。
「菩薩無所輕蔑,慇勤為說令得歡喜。
「菩薩無所染污,持淨戒故令眾歡喜。
「菩薩不輕躁動,多修忍故。
「菩薩種種辯才,以愛語故令眾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辯才能令一切眾生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言語辯才人所信受。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於諸眾生非是法器而不為說、謗法眾生亦不為說、有來調弄亦不為說、外道邪見亦不為說、無恭敬者亦不為說、無信心者亦不為說、幻惑諂曲亦不為說、不為自身乏無資生故為說法、不為利養嫉妬慳悋故為說法、散頭裸袒及瘖瘂者不為說法。所以者何?善男子!菩薩於諸眾生無有慳悋、亦無秘法、無不憐愍、無不利物,但諸眾生於佛法中非法器故,是故菩薩而不攝受。」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有何眾生,菩薩為其說法?」
佛言:「善男子!菩薩說法為諸眾生:有信根者可成熟者、具有法器、於過去佛已種善根、無有諂曲、離諸欺誑、所有威儀實無虛假、不著世間名聞利養、具足信心、善友攝持、行諸善業、易可開悟、利根眾生於所說義能解意趣、精進勇勐能得佛果、如說修行,善男子!如是眾生,諸佛、菩薩而為說法。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方,所出語言悉可信受。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能說法。何者為十?所謂但為修行諸佛法故而演說法,如是說法而佛及法俱不可得;但欲修行諸波羅蜜而為說法,而是修行及波羅蜜亦不可得;為菩提行菩薩說法,而是菩提及菩提行皆不可得;為滅煩惱故為說法,不得煩惱及煩惱滅;為修厭離而證滅故,菩薩說法不得厭離亦不得滅;為須陀洹、為斯陀含、為阿那含證得果故菩薩說法,亦不得是須陀洹及斯陀含、阿那含等悉不可得;為阿羅漢果故菩薩說法,亦不可得阿羅漢及阿羅漢果;為得辟支佛果故菩薩說法,緣覺及果俱不可得;為滅執著、諸我見故菩薩說法,我與執著皆不可得;菩薩雖說有諸業報,業及業報亦不可得。何以故?作是思惟:『所說之法依因名字,依此名字尋法不得。所以者何?所言法者,非文字體。夫文字者亦無法體,以是義故,依於假名俗諦故說。於無名法而立名字,如是名字皆是虛妄而非真實。非真實者,非第一義;既非真諦,是虛妄法,誑惑一切嬰兒、凡夫。』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能說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無不隨順。善男子!菩薩隨順於法不出於色、隨順於法不出受想行識、隨順於法不出欲界、隨順於法不出色界、隨順於法不出無色界、隨順於法不出於法、隨順於法不順眾生、隨順於法不順斷見、隨順於法不出於道、以智善巧方便相應非不隨順。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無不隨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法界。何者為十?所謂智慧具足、為善知識之所攝受、勇勐精進、遠離一切障礙、善能清淨、於所教誨生殷重心、多修空相、遠離僻見、善行聖道、了見真實,是為十法。善男子!慧命菩薩親近善友,見善知識生歡喜心,於善友中生世尊想,依止而住。依善友已,勇勐精進,為滅一切不善之法、成就滿足一切善法,如是勇勐,一切障礙悉皆滅盡。無障礙已,不息於道,故得清淨,遠離一切身、口、意惡及破戒業。得清淨已,於所教誨生殷重心;殷重教已,多修空相;修空相已,不生倒見;離倒見已而修聖道;修聖道已而見真實。」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何者名為真實?」
佛言:「善男子!夫真實名非顛倒名。」
「世尊!何者是非顛倒?」
佛言:「善男子!非是虛妄,名不顛倒。」
「世尊!何者是非虛妄?」
佛言:「即是如如無變異法。」
「世尊!何者名如如?」
佛言:「夫如如者,謂是內所證知之法,不可文字之所顯示。所以者何?是法一切言語道斷,文字、章句所不能詮,過音聲界、離諸口業、絕諸戲論,不增、不減,不出、不入,不合、不散,非可籌度、不可思量,過算數境非心行處、無礙無想過想境界、過諸嬰兒一切境界、一切嬰兒所不行處、過一切魔境界、過一切煩惱境界、過識境界無所住處、無住寂靜聖智行處。如是,如是內所證,無垢、無污、無染、清淨,微妙第一、畢竟最勝,常恆湛然,無生滅法,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界常爾。
「善男子!菩薩為是法故,精勤不懈,修行精進、忍種種苦,如是苦行證是法界,於是法中復加安立一切眾生。善男子!是名如如、是名實際、是名一切智、是名一切種智、是名不可思議界、是名無二界。」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云何應證?云何應得?如是法界說名內所證得耶?」
佛言:「善男子!以出世智故,內應當證、內應當得。」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以智所證得,是內證得不?」
佛言:「善男子!不也。何以故?以智慧故,如實見法,以身證之。」
菩薩復言:「世尊!諸善男子若以聞慧、若以思慧得證是法,名內證不耶?」
佛言:「善男子!不可也。何以故?不可以聞慧、不可以思慧內證此法。
「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於譬喻。善男子!如大曠野林中夏月後分,設有一人從東方而往西域。復有一人從於西方而往東域,以蒸熱所苦,渴乏惱亂,路中逢見東方來者而問之曰:『仁者!我今熱惱所苦,渴乏煩躁。汝可為我示於道路——若池、若湖——有清淨水涼冷無濁,能為我除此渴乏者?』是時,東方來人諳悉道路,經見善知水路之相,己曾自飲洗浴是水,便報之曰:『仁者!以此道路汝但直去,若於是處見有二道,可避左邊而行右道,乃至得見欝茂叢林,是叢林中有三池水,清淨香美、柔軟輕冷、八德具足。』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是人為熱所苦,渴乏逼惱,但聞水名,唯思是水除渴乏不?即證此水涼冷以不?」
對曰:「不也。世尊!如渴乏者要須至彼清冷水處,得飲浴已渴乏乃除,方自證知。」
「善男子!聞、思二慧不得內證,亦復如是。善男子!言叢林者,即生死之名也;熱惱所苦者,一切眾生也。何以故?三障煩惱熱所逼故,渴乏五欲。所言示道路者,則是菩薩之名也,善解一切智道,經證是法,內證得法故;言清冷水者,即是第一義諦之名也。
「復次,善男子!我今為汝更說譬喻,汝當聽之。善男子!於意云何?諸佛如來若住世界一劫壽命,於閻浮提人前稱嘆甘露之味——所謂色、香、美味、清淨具足、柔軟——是諸眾生聞嘆是食得飽以不?」
「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以此義故應當知之,聞、思二慧不可內證得如是法。
「復次,善男子!諦聽譬喻。善男子!如有一人經食甘果知其美味,於眾人前而稱嘆之具足色、香、味、觸。善男子!汝意云何?是等眾人聞說果味,得果味不?」
「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依此義故應當知之,聞、思二慧不可內證得如是法。」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善說。世尊!善說。善逝!世尊!是等眾生何當得是法?由聞此經歷耳因緣故。所以者何?世尊!是等眾生為得此法,因聞是法無顛倒故。」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得聞是法,以不顛倒故當得是法,如我不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解法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行空境界。何等為十?所謂力空、無畏空、佛不共法空、戒藏空、定藏空、慧藏空、解脫藏空、解脫知見藏空、一切法空、空空,悉皆了知。不以此因緣故而得空法,亦不著空、亦無空見、亦不依空、亦不以此因緣故墮斷滅相。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行空境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於無相。何者為十?所謂離於外相、亦離內相、離諸戲論、離一切分別、離一切有所得、離一切動轉、離一切行處、離一切境界、不得於識、亦不得所識之法。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住於無相。」
爾時,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菩薩云何觀察是無相法?」
佛言:「善男子!是處不可思議,其義深妙。何以故?過意識境界故,一切眾生於是法處皆生狂亂。善男子!是如來法不可思議,一切眾生不能得見;是如來法微妙甚深,不可思算勞累心識。所以者何?善男子!是法難入,甚深甚深、不可思議,無彼、無此,等於虛空,一切論師非其境界,不能思量、不能籌度。」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我於今日重欲諮啟,願垂聽許。」
佛言:「善男子!隨汝所問,我當答之。」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即白佛言:「如佛所說,此無相法一切眾生不能得見。是如來法誰能信者?如來法王而自稱嘆,將非貢高、增上慢耶?夫貢高者,非大人相。」
佛言:「善男子!善能諮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
佛言:「善男子!佛無憍慢亦無貢高,不為名聞、不為利養、不為知識,非虛自嘆、非虛自高,但為利益一切眾生故、為得此法故而作是說。所以者何?是等眾生於如來邊聞是所說,得大歡喜、無量清淨,當得是法不異今日,為是法器長夜利安,乃至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是等眾生將不知佛之威神耶?」
佛言:「善男子!是等不知。何以故?心下劣故。善男子!此佛剎土多有眾生小意下劣、薄弱卑陋、小智小信、少分善根,是故不知如來威神之德。為是眾生故,佛自嘆己,令彼於佛而生信故。
「善男子!如一醫王善巧治病。時多眾生深滯疾苦,是處聚落唯有此醫,無二、無三,諸病人眾都無一人識是醫者善能療治、具大威德。是時,醫師而作是念:『此等病者困苦可矜、眾惱所逼,不識藥性、不識增損,我今當為是等眾生療治令差。』是時,醫王於病眾前而自嘆己:『汝等病人應知我是大醫之王,善巧治病、了知病源、善解診藥。』病者聞已,信知是醫而往依附。是大醫王即為病人而療治之,種種疾病應時得差。善男子!於意云何?是醫可得名貢高不?」
「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為大醫王,了知一切煩惱重病,亦知煩惱病之根源,普施眾生大法妙藥。煩惱病者所不識知,如來醫王見是事已,於病眾前而自稱嘆己之功德。諸眾生等聞說如來真實功德,皆生信心歸投如來。為是等人,如來大醫以大法藥、種種微妙療治一切煩惱重病,悉皆滅盡。何者名為大法藥耶?所謂不淨觀、慈悲觀、十二因緣等觀。善男子!佛見如是無量利故自嘆己德,非貢高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遠離一切依願。何者為十?所謂雖願佈施不依於施,雖願戒、忍、精進、禪定、智慧及以三界、菩提、涅槃悉皆不願。所以者何?菩薩遠離一切諸願,以無所願遍行世間。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遠離一切依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慈為身。何者為十?所謂無少分慈具足、無彼此慈具足、法慈具足、寂靜慈具足、不追過慈具足、利益慈具足、於諸眾生生平等慈具足、無忿恨慈具足、於十方界普覆慈具足、出世間慈具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慈為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悲為身。何等為十?所謂見諸眾生困苦、無救、無護、無歸依處發菩提心;發是心已努力修行,勇勐精進為得是法;得是法已為諸眾生而作利益——見慳惜者勸住於施、見破戒者勸令持戒、見瞋恨者勸修忍辱、見懈怠者勸修精進、見散亂者勸修攝心、見無智者勸修智慧——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劇苦所逼、難可堪忍,是故不退於菩提行。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悲為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於歡喜。何者為十?所謂我已得出遠離三有火宅牢獄,故生歡喜;我已斷除生死羅網、無始纏縛,故生歡喜;我已得度種種覺觀蛟龍亂住生死大海,故生歡喜;久遠戴立憍慢之幢我已傾倒,故生歡喜;我以金剛智杵破碎煩惱高山,令究竟盡無復遺餘,故生歡喜;我已穌息,復為安慰未穌息者令得悅意,故生歡喜;我已覺寤,無始久遠世間睡眠渴愛所逼、無明癡暗障蔽眼目、未覺寤者復令覺寤,故生歡喜;我已得脫六趣惡道種種苦報,復當度脫諸餘眾生遭是惡道受苦報者,故生歡喜;我無始來迷於生死曠野稠林,獨無伴侶、慞遑亂走、未曾見路、不識正道、無示導者,今日欻然值遇導師,故生歡喜;我今漸近一切智城、隣於佛座,故生歡喜。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住於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優畢叉。何者為十?所謂眼識所了諸色境界此中捨離,不以色境而自損害、不作瘡疣;耳所聽聲、鼻所嗅香、舌所得味、身所覺觸、意所了法皆悉捨離,不以意識了諸法故而自損害、為作瘡疣、亦不隔礙;於行苦中、於苦苦中、於壞苦中捨離而住,於此三苦不自損害、不作瘡疣、亦無隔礙,於事已辦;眾聖人邊捨心而住,於聖人邊生大歡喜,復作是念:『是等聖人本凡夫地,我應化度。其今成聖,我願已得。』故住捨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住於捨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神通遊戲。何者為十?所謂從兜率下、託神母胎、示現受生、處宮受樂、踰城出家、樂於閑寂苦行修道、降制魔軍、坐於道場而成正覺、轉於法輪、示現涅槃。」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菩薩摩訶薩示現兜率天下乃至示現涅槃?」
佛言:「善男子!於彼兜率天宮有諸眾生,執有常想。時見菩薩——世間最勝、至尊至極、無上無邊、不染欲樂——從彼退墮,是其所執常想即滅,生無常想,依無常想故不放逸。
「善男子!於彼天宮有諸眾生多放逸者,於菩薩所生歡喜心,戀著欲樂而不欲往,修覲菩薩亦不承事,其作是念:『菩薩常在、我等亦在,時節長遠,何慮不得往親近之?』是故,菩薩為除是等眾生放逸故現退墮。彼諸眾生忽見菩薩於彼墮墜,大生懊惱,遠離五欲,不復放逸;無放逸故,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於胎中受教化者,菩薩在胎威神巍巍,是等見已即生希有,為是眾生菩薩處胎,隨其所宜而為說法,必令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於菩薩作嬰兒時及在宮中應可成熟,而諸菩薩為彼眾生得成熟故、及餘下劣眾生樂小法者為隨順故,是故示現作嬰兒相住於宮中。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見菩薩踰城出家,是菩薩為彼眾生令成熟故而示是等踰城出家。
「善男子!有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樂於弊陋,為是等故示現苦行,復為降伏諸外道故示現苦行。
「善男子!有諸眾生:『待菩薩坐道場時,我當到彼設諸供養。』為是等故現坐道場。是諸眾生詣菩薩所而設供養,因緣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憍慢、剛強,為折伏故,菩薩坐於道場降伏魔軍。
「善男子!有諸眾生成熟善根,為進修德勝利益故,是故菩薩現登正覺。
「是時,菩薩登於正覺,三千大千世界種種音聲悉皆休息,三千大千世界無不寂靜。是等眾生見是事已,發弘誓願:『願我來世坐於道場,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謂言自是世間之師,而未覺了究竟出離清淨之法,於當來世亦無其分,但為折伏是眾生故。有諸眾生善根成熟、堪為法器,為是等眾示現道故,而是菩薩得道之時往詣迦尸城轉於法輪——其輪十二,三轉具足——於大眾中而師子吼。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於涅槃受教化者,為化此等,是故菩薩現般涅槃。
「善男子!以是因緣,示現從兜率天下閻浮提,乃至涅槃而示現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神通遊戲。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遠離八難。何等為十?所謂遠離一切諸不善業、於諸如來所制禁戒不敢故犯、遠離慳貪、於過去佛種諸善根、福德相應、智慧具足、善巧方便、發弘誓願、修厭離想、勇勐精進。
「善男子!菩薩不造諸不善業、不感地獄。有諸眾生墮於地獄,受於種種不如意苦,受苦既久,於彼眾生在地獄者互生瞋恚;而是菩薩性戒清淨、十善具足,是故菩薩不墮地獄。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諸如來所制禁戒不敢故犯,隨順受持,是故不生畜生惡道。何以故?是諸畜生受畜生苦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慳貪心,慳貪因緣墮餓鬼道、受餓鬼苦故。
「菩薩摩訶薩不生邪見卑下之家。何以故?邪見眾生不得親近善知識故。所以者何?菩薩累劫久於過去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以是因緣,生生世世生正見家、富足錢財、具足修道習因成就,展轉增長福德智慧。菩薩摩訶薩所得諸根無不具足,以是因緣,諸根具足為佛法器。
「是故,菩薩功德成就既與福德業相應故,於佛塔廟、於法、於僧設諸供養;供養因緣修習善業,是故而得諸根具足;諸根具故,是則得為諸佛法器。
「菩薩摩訶薩不生邊地。何以故?邊地眾生暗鈍癡頑、瘖瘂,不了不解言語,似於羺羊、不堪聽受善不善法、甚深意趣不識道理,而不堪為甘露法器、不名沙門、不名信士,是故菩薩生於中國。中國眾生利根聰哲、諸根明瞭、智者稱嘆、堪受所說善不善法、深解意趣、堪為諸佛甘露法器、名為沙門、名為信士。何以故?過去願力、智慧力故。
「菩薩不生長壽天中,若生住彼,無量諸佛出於世間不沾法潤、不獲法利,饒益眾生便爾被廢。是故,菩薩生於欲界,教化成熟下界眾生,值佛出世。何以故?如是菩薩巧方便故。
「菩薩不生無佛出處。何以故?是中眾生不聞佛名、不聞法名、不聞僧名、不敬三尊,是故菩薩所生剎土有三寶處,如其過去所發誓願具足滿故。
「眾生[怡-台+龍]悷、剛強難化;菩薩不爾。何以故?聞八難苦無不厭離。以厭離故,勇勐精進,修行正勤,滅如是等不善法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遠離八難。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不忘菩提心。何等為十?所謂遠離幻惑、諂曲、貢高,質直和雅,信心清淨;於正法中斷除疑悔,於諸眾生樂受法者而不悋惜、不作秘師;絓是能損正法因緣皆悉遠離,不相違犯,如說修行;受持大乘一切諸典,若見有人持大乘者生殷重心,恭敬禮拜作同學想,一心一意聽受大乘,於說法人生如來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不忘菩提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得宿命智。何等為十?所謂已多供養承事諸佛、已曾受持諸佛正法、戒品清淨、遠離掉悔、無有諸障、心多歡喜、修心令直、得入禪定、恆受化生、無疑惑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多供養過去佛者,敬重正法、於持法人生謙下心,以是因緣就聽正法,受持、讀誦、通利文句、廣為他人、分別解說、不惜身命而弘正法。
「禁戒清淨者,所謂於三品戒——若身、口、意——持淨戒故,離諸掉悔而生恭敬。所以者何?以戒清淨故而無掉悔,無掉悔故而離障礙,離障礙故而生歡喜,多歡喜故而能堪任修心令直,以修心故則得入定,得禪定故六道清淨,六道淨故而受化生,受化生故無疑惑心,無疑惑故得宿命智,追憶過去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三十生、四、五十生,乃至無量百萬億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宿命智。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值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供養眾僧福田、不離恭敬禮拜謙卑合掌承事諸佛菩薩、不離多聞及說法者、不離聞諸波羅蜜行、不離聞三十七品助道之法、不離聞三解脫門、不離聞於四無量心、不離聞於一切種智。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值善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遠離惡知識。何等為十?所謂遠離破戒人故——當知名為離惡知識——遠離邪見人故、遠離失威儀人故、遠離邪命人故、遠離喧閙溷雜中住故、遠離懈怠懶惰人故、遠離樂住生死人故、遠離背菩提行人故、遠離交習在家人故、遠離一切煩惱故,是則名為諸惡知識,菩薩摩訶薩當遠離之。善男子!雖離是處,於眾生邊不生恶心亦不生瞋,心無惱熱亦不輕蔑,於前眾生而作是念:『如佛所說,一切眾生是氣類聚,為近惡知識故失於大利。是故,我今速當遠離諸惡知識。』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離惡知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得佛法身。何等為十?所謂無等等身、清淨之身、無瘡疣身、非修得身、不可思算身、甚深法身、非思議身、寂靜之身、虛空等身、佛智之身。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佛法身。」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何處住止,能得如來如是法身?」
佛言:「善男子!於初地中得無等等身。何以故?遠離一切身差別故、隨順一切菩薩平等法故;二地菩薩得清淨身,戒品清淨故;三地菩薩得無瘡疣身,遠離一切瞋恨故;四地菩薩得非修得身,已經修佛法故;五地菩薩得不思算身,已得通達一切法故;六地菩薩得甚深法身,已修不可思量法故;七地菩薩得不可思議身,已修善巧方便故;八地菩薩得寂靜身,已遠離一切戲論、無煩惱故;九地菩薩得虛空等身,光明徹故;十地菩薩得妙智身。何以故?遍修一切所知境故。」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法身、菩薩法身,將無差別耶?」
佛言:「善男子!得種種身無有差別,功德明昧亦有差別。」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云何種種身而無差別,功德威神獨有差別?」
佛言:「善男子!彼身、此身,無有差別。何以故?修一身故。而是功德威神之相殊有差別,應當觀之。」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兩身差別當云何觀?」
佛言:「善男子!諦聽諦聽,我當為汝說於譬喻,成是義故。善男子!如摩尼珠磨瑩治飾,光曜明淨,以練治故。於諸摩尼未被練者,比前摩尼可相及不?」
「不也。世尊!被練治者,光色淨徹,悅眾意故;未被治者不得為類。」
佛言:「如是,菩薩身摩尼珠及如來身摩尼之珠,雖復同是清淨法身,菩薩法身於如來身,畢竟清淨不可為比。所以者何?如來身者不可限量,齊眾生界、徹虛空界,遍照而住。何以故?最極清淨,遠離一切諸塵垢故。而菩薩身摩尼珠明徹不爾。何以故?有餘垢故。
「善男子!譬如初月,其光始顯漸漸增長,至十五日方乃圓明。俱得月名,而此初月不可比於十五日夜。何以故?得法爾故。諸佛、菩薩雖復同得法身之名,而菩薩身於如來身,光明遍照不可為比。善男子!如是,佛身及菩薩身同是身相,與佛功德威神之相非為一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獲得金剛貞實堅固不破壞身。何者為十?所謂貪、瞋、癡等不能破壞;怨憾、忿恨、災蓋、憍慢、貢高、邪見、顛倒不能破壞;世間八風不能破壞;三惡道苦不能破壞;眾生諸苦不能破壞;生、老、病、死不能破壞;外諸梵志、諸邪論師不能破壞;一切眾魔及諸天魔不能破壞;一切聲聞及緣覺等一切欲樂亦不能壞。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獲得金剛貞實堅固不破壞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作大薩泊主。何者為十?所謂堪可慶賀、堪為恭敬、能令濟度、堪可依止、能為安立、資糧豐厚、修理行具、無有厭足、引導上首、善能隨入一切智城。
「善男子!云何菩薩堪可慶賀乃至善能隨入一切智城?
「善男子!如薩泊主,國王、朝臣、宰相所可慶賀;如是,菩薩大薩泊主,諸佛、菩薩所可慶賀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薩泊主,剎利、百民之所恭敬;菩薩宗主,學、無學人,及餘天、龍、夜叉、乾闥婆所可恭敬,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大宗主,於大山林曠野險難而能濟度,令得安樂而無疲倦;菩薩宗主在於生死稠林曠野,眾生群品遭諸煩惱劫賊逼切而能濟度,令得安樂而無疲倦,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諸商賈貧窮睏乏,而往依投大薩泊主即得出於曠野稠林;尼揵、梵志、種種外道依投菩薩大薩泊主,獲得出離生死曠野諸大險難處。
「善男子!如薩泊主能為安立文武等眾諸憑附者;菩薩宗主能為安立生死眾生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薩泊主隨方發趣,與大群眾冒涉山林險難曠野,為得至彼安樂大城,足有資糧,安隱得出曠野之難不覺疲勞,乃得到彼豐樂之處;菩薩宗主亦復如是,是過去佛所行之方而隨行之,將領是等大群眾生欲令得度生死大險、欲令是等速至一切種智大城,而修種種福德資糧,豐足無限,示導而行。
「善男子!如大宗主多畜種種資生之具隨方而行,所謂金、銀、瑠璃、真珠、璧玉、珊瑚等寶;菩薩宗主亦復如是,趣向一切種智大城,善修佛法種種諸行。
「善男子!如薩泊主求諸財物不知厭足;菩薩宗主求聖法財不知厭足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薩泊主於諸商賈引導之首。何以故?富財物故、眾中勝故、以將領故、語言有用故。如是,菩薩大薩泊主於諸眾生為引導主。何以故?豐功德故、階位勝故、法自在故、所說無謬故。
「善男子!如薩泊主善能令至豐沃國土,如是,菩薩大薩泊主善領眾生至於一切種智國土。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作大宗主。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作大導師,了知正道。何等為十?所謂知路平坦、知路阻險、知路豐沃、知路安隱、知路有水無水、知路穌息處所、知路相貌、知路正直、知路迴曲、知路速出。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了知正道。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能示導正路而不顛倒。何等為十?所謂若以大乘所應化者,而為是等說大乘道,而不為說聲聞之乘;若有眾生以聲聞乘而受化者,即為是等說聲聞道,而不為說菩薩之乘;若有眾生以一切智應得度者,即為是等說一切智道,而不為說二乘之道;若有眾生以辟支佛道所應化者,即為是等說辟支佛道,而不為說大乘之道;若有眾生執著我見、執著諸法,為是等故而說無我、空、無相道,不說我、人、眾生、壽者;若有眾生著於二邊,而為是等不說二邊;若有眾生心有散亂,為是等故說奢摩他、毘婆舍那,不說散亂;若有眾生多有戲論,為是等故說如如道,不說戲論凡夫之道;若有眾生樂住生死,為是等故說涅槃道,不說生死;若有眾生行於邪道,為是等故說平坦道,不說煩惱刺棘等道。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能示正道而不顛倒。
「善男子!我今為諸四部弟子大眾安樂行故,說是經者、聽是經者護其身心,令其辯才明瞭無盡,使諸天龍八部擁護是眾,令其獲得四事供養,離諸疾惱,四百四病令滅無餘,生生世世得宿命智,見佛、聞法、遇善知識,展轉增長乃至成佛,十力具足、得無所畏。」
而說咒曰:
「怛絰咃 陀柯第(吳音) 陀柯婆羅第 陀柯那伽腳那呵利膩 毘梨履膩 迦蘭闍蘭那桎叉桎叉薩婆薩埵(耽音) 婆羅耶寐 莎呵阿祇那伽多羅祇 阿致那祇 禰弟(吳音) 斯思伊履旨履 比詈 須呵羅怒 摩訶薩衣(吳音) 因陀羅闍 液叉 卑多屈(居勿反) 砂[璊-王+月]茶柯喃羅裳伽多喃 婆覆莎呵 南無般那伽寐詈 莎呵 怛絰咃 豆富豆富 柯支留 一柯支喜遏婆詈他 離樓地(吳音) 紀理矩鏤蔗 魔磨 陀罕塼彌莎呵 怛絰咃 他彌他彌他彌他須 旨利旃陀利乾他梨常伽利 拘波癡(吳音) 婆羅磨那 頗婆枳展那賒耶泥 展那閤示 拘留師理 尼猗婆 弼地耶 娑莫伽羅呵禰 薩跋痤邏 毘那尸尼 薩婆魯伽婆奢摩尼 摩訶摩由羅喜陀耶 [璊-王+月]多 婆摩波多 伊底莎呵
「若火難、若王難、若災厄難、若劫賊難、若惡鬼難、若兩足難、若四足難、若多足難、若無足難、若有色難、若無色難、若煩惱難,一切諸難,當用一心憶念、受持、讀誦此咒,即得消除、遠離諸難,便得安樂,永無怖畏,得如所願。」
大乘寶雲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