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警策卷上

菩薩戒弟子 彭際清 纂

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阿彌陀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觀無量壽佛經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眾寶羅網。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瞭。如觀掌中。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此想成時。佛菩薩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鳧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恆聞妙法。

首楞嚴經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元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方等集賢護經

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端坐繫念。專心想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如是相好。如是威儀。如是大眾。如是說法。一心相續。次第不亂。或經一日。或復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是人必睹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若於晝時不能見者。若於夜分或睡夢中。阿彌陀佛。必當現也。復次賢護。譬如世間若男若女。遠行他國。於睡夢中。見本居家。時實不知為晝為夜。而亦不知為內為外。是人爾時所有眼根。牆壁石山終不能障。乃至幽冥黑暗。亦不為礙也。賢護。菩薩摩訶薩心無障礙。亦復如是。當正念時。於彼所有佛剎中間。凡是一切須彌山王。及鐵圍山大鐵圍山。乃至自餘諸黑山等。不能與此眼根為障。而亦不能覆蔽是心。然是人者。其實未得天眼。能見彼佛。亦無天耳。聞彼法音。復非神通往彼法界。而亦不於此世界沒生彼佛前。而實但在此世界中。積念熏修。久觀明利故。終得睹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僧眾圍繞。菩薩會中或見自身。在彼聽法。聞已憶念。受持修行。或時復得恭敬禮拜。尊承供養。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已。是人然後起此三昧。其出觀已。次第思惟。如所見聞。為他廣說。

文殊所說般若經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差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

華嚴經兜率偈讚品

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

賢首品

若常修習波羅蜜。則能具足摩訶衍。若能具足摩訶衍。則能如法供養佛。若能如法供養佛。則能念佛心不動。若能念佛心不動。則常睹見無量佛。若常睹見無量佛。則見如來體常住。

坐禪三昧經

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

目連所問經

佛告目連。譬如萬川長流。有浮草木。前不顧後。後不顧前。都會大海。世間亦爾。雖有豪貴富樂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祇由不信佛經。後世為人。更甚困劇。不能得生千佛國土。是故我說無量壽國。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種邪道。我說是人。名無眼人。名無耳人。

大智度論

龍樹菩薩

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餘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癡。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復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復次佛為法王。菩薩為法將。所尊所重。惟佛世尊。是故應常念佛。譬如大臣特蒙恩寵。常念其主。菩薩亦如是。知種種功德。無量智慧。皆從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

常欲不離諸佛者。菩薩世世所生。常值諸佛。問曰。菩薩當化眾生。何故常欲值佛。答曰。有未入菩薩位。未得阿鞞跋致。受記別故。若遠離諸佛。便壞諸善根。沒在煩惱。不能自度。安能度人。如人乘船。中流壞敗。欲度他人。反自沒水。又如少湯投大冰池。雖消少處。反更成冰。菩薩未入法位。若遠離諸佛。以少功德。無方便力。欲化眾生。雖少利益。反更墜落。聲聞辟支雖有涅槃利益。無一切智故。不能教導菩薩。諸佛一切種智故。能教導菩薩。如像沒泥。非像不能出。菩薩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同大道故。復次菩薩作是念。我未得佛眼。如盲無異。若不為佛所引導。則無所趣。錯入餘道。設聞佛法。異處行者。未知教化時節。行法多少。復次菩薩見佛。或眼見。心清淨。若聞所說。心則樂法。得大智慧。隨法修行。而得解脫。如是等值佛無量益利。豈不一心求欲見佛。如嬰兒不應離母。行道不離糧食。大熱不離涼風冷水。大寒不離火。度深水不離船。病人不離良醫。菩薩不離諸佛。過於上事。父母親屬知識人天王等。皆不能如佛益利。佛益利諸菩薩。離諸苦處。住世尊之地。問。云何得不離諸佛。答。眾生有無量劫罪因緣。雖行福德。智慧薄少。雖行智慧福德薄少。菩薩求佛道。要行生忍。法忍。行生忍故。一切眾生中發慈悲心。滅無量劫罪。得無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諸法無明。得無量智慧。二行和合。世世不離諸佛。復次菩薩常愛樂念佛故。捨身受身恆得值佛。如眾生習欲心重。受淫鳥身。瞋恚偏多。生毒蟲中。菩薩不貴轉輪聖王人天福樂。但念諸佛。故隨心所重而受身形。復次菩薩。常善修念佛三昧因緣故。所生常值諸佛。如般舟三昧經中說。菩薩入是三昧。即見生阿彌陀國。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

復次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於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懼謂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十疑論

智者大師

問。決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業。以何為種子。得生彼國。又俗人皆有妻子。不斷淫慾。得生彼否。答。欲決定生西方者。具二種行。定得生彼。一厭離行。二欣願行。厭離行者。凡夫無始以來。為五欲纏縛。輪迴五道備受眾苦。不起心厭離五欲。未有出期。為此常觀此身。膿血屎尿。一切惡露。不淨臭穢。涅槃經云。如是身城。愚癡羅剎止住其中。誰有智者當樂此身。又經云。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不淨。扼縛癰瘡等。根本無義利。至諸天身皆亦如是。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覺。常觀此身唯苦無樂。深生厭離。縱妻房不能頓斷。漸漸生厭。作七種不淨觀。一此淫慾身。從貪愛煩惱生。是種子不淨。二父母交會時。赤白和合。是受生不淨。三胎中在生髒下。熟髒上。是住處不淨。四在胎惟食母血。是食啖不淨。五十月滿足。頭向產門。膿血俱出。臭穢狼藉。是初生不淨。六薄皮覆上。其內膿血遍一切處。是舉體不淨。七乃至死後[月*夆]脹爛壞。骨肉縱橫。狐狼食啖。是究竟不淨。自身既爾。他身亦然。所愛境界男女身等深生厭離。常觀不淨。能如此觀者。淫慾煩惱漸漸減少。又發願。願我永離三界雜食臭穢膿血。不淨耽荒五欲男女等身。願得淨土法性生身。此為厭離行。欣願行復二種。一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觀彼淨土莊嚴等事。欣心願求。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淨土。為欲救㧞一切眾生苦。即自思忖。我今無力。若在惡世煩惱境強。自為業縛。淪溺三塗。動經劫數。如此輪轉。無始來未曾休息。何時得救苦眾生。為此求生淨土。親近諸佛。若證無生忍。方能於惡世救苦眾生。故往生論。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佛心。則是度眾生心。度生心。則是攝眾生生佛國心。又願生淨土。須具二行。一須遠離三種障菩提門法。二須得三種順菩提門法。何為遠離三種障菩提門法。一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依慈悲門。㧞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依方便門。憐憫一切眾生欲與其樂。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若能遠三種菩提障。則得三種順菩提法。一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即染身心。障菩提門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安清淨心。為拔眾生苦故。菩提是安隱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作心拔一切眾生令離生死苦。即違菩提門故。安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三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作心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即遮菩提門故。樂清淨心是順菩提門。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淨土。常不離佛。得無生忍已。於生死國中救。苦眾生。悲智內融。定而常用。自在無礙。即菩提心。此是願生之意。二明欣心願求者。希心起想。緣彌陀佛。若法身。若報身等。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眾生。又觀彼土七寶莊嚴妙樂等。備如無量壽經觀經十六觀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以迴施一切眾生。同生彼國決定得生。此欣願門也。

淨業專雜二修說

善導和尚

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號者。有何意耶。答。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若捨專念修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心不相續念報佛恩故。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比見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願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臥。必須厲心克己。晝夜莫廢。畢命為期。前念命終。後念即生。長時永劫。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豈不快哉。

臨終正念訣

凡人臨命終時。欲得往生淨土者。須先準備。不得怕死貪生。常自思念。我現在之身。多有眾苦。不淨惡業。種種交纏。若得捨此穢身。即得往生淨土。受無量快樂。見佛聞法。離苦解脫。乃是稱意之事。如脫臭敝之衣。得著珍御之服。放下身心。莫生貪著。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須囑家人看病人往來人。凡來我前。但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閑雜之事。家緣長短之事。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此皆是虛華無益之語。及至病重。家人親屬不得來前垂淚哭泣。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教記取阿彌陀佛。守令氣絕。更或有明解淨土之人。頻來策勵。如此者千萬往生。必無疑慮也。

念佛寶王三昧論

飛錫禪師

問人生石火電光。一經蹉跎。悔無所及。修道之人。尚不親心。況親於身。況身外乎。常恐出息不還。屬於後世。狂風飄逢。茫茫何之。願示一生之計。對悲華經。阿彌陀佛。昔為轉輪王。名無諍念。千子具足。於寶藏佛所發菩提心。取西方極樂淨土。諸經中知名佛菩薩聲聞等皆昔之千子也。太子不瞬。觀音也。次摩尼。勢至也。次王眾。文殊也。次能伽奴。即金剛智慧光明菩薩。次無畏。即蓮華尊如來。次庵婆羅。即虛空光明菩薩。次善臂。即師子香菩薩。次泯圖。即普賢也。次密蘇阿閦佛也。密蘇發心以來。行時步步。心心數法。常念諸佛。今登正覺。生妙樂剎焉。吾謂經行廣陌。徒步幽林。固當如密蘇之見。即鳴珂入仗。動珮朝天。肅肅羽儀。駸駸車馬。又安得不用心於步步間哉。夫含齒戴髮。死生交際。未有無出入息者。世人多以寶玉木槵等為數珠。吾以出入息為念珠焉。稱佛名號。隨之於息。有大恃怙。安懼一息不還。即屬後世者哉。餘行住坐臥。常用此珠。縱昏昧含佛而寢。覺即續之。必於夢中得見彼佛。如鑽燧煙飛。火之前相。夢之不已。三昧成焉。面睹玉毫。親蒙授記。萬無一失也。子宜勉之。

問。方等經修無上深妙禪定。令繼想白毫。兼稱佛號。以祈勝定。然默念泉澄。三昧自至。何必聲喧里巷。響震山林。然後為道哉。對聲亦無爽。夫辟散之要。要存乎聲。聲之不厲。心竊無定。有五義焉。㧞茅連茹。乘策其後。畢命一對。長謝百憂。一也。聲光所及。萬禍冰消。功德叢林。千山松茂。二也。金容熒煌以散彩。寶華淅瀝而雨空。若指諸掌。皆聲致焉。三也。如牽木石。重而不前。洪音發號。飄然輕舉。四也。與魔軍戰。旗鼓相望。用聲律於戎軒。以定破於強敵。五也。喧靜兩全。止觀雙運。葉夫佛意。不亦可乎。念佛三昧序雲。功高易進。念佛為先。夫元音之叩。塵累每消。滯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其孰能與於此。華嚴經寧受無量苦。得聞佛音聲。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然則佛聲遠震。開善萌芽。猶春雷之動百草。安得輕誣哉。

萬善同歸集

永明大師

問。觀經明十六觀門。皆是攝心修定。觀佛相好。諦了圓明。方階淨域。如何散心百能化往。答。九品經文。自有升降。上下該攝。不出二心。一定心。如修習定觀。上品往生。二專心。但念名號。眾善資薰。迴向發願。得成末品。仍須一生歸命。盡報精修。坐臥之間。常面西向。當行道禮敬之際。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獄。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紹隆三寶。誓報四恩。如斯志誠。必不虛棄。如或言行不稱。信力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此懈怠。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牽。恐難值其善友。風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須因實。果則不虛。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故也。如要臨終十念成就。但預辦津梁。合集功德。迴向此時。念念不虧。即無慮矣。夫善惡二輪。苦樂二報。皆三業所造。四緣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攝。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獄業。慳貪不捨。即餓鬼業。愚癡闇蔽。即畜生業。我慢貢高。即修羅業。堅持五戒。即人業。精修十善。即天業。證悟人空。即聲聞業。知緣性離。即緣覺業。六度齊修。即菩薩業。真慈平等。即佛業。若心淨即香台寶樹。淨剎化生。心垢則邱陵坑坎。穢土稟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欲得淨果。但行淨因。如水性趨下。火性騰上。勢數如是。何足疑焉。

淨土十疑論後序

陳 瓘

人心無常。法亦無定。心法萬差。其本在此。信此則遍信。華嚴所以說十信。疑此則遍疑。智者所以說十疑。出疑入信。一入永入。不離於此。得究竟處。淨土者究竟處也。此處有說法之主。名無量壽。此佛說法。未嘗間斷。疑障其耳。則聾而不聞。疑障其心。則昧而不覺。不聞不覺。安住惡習。讚歎不念。隨喜粗心。妄指蓮胞以為虛誕。終不自念此分段身。從何而得。自何而來。胎獄穢濁。真實安在。信憑業識。自隔真際。於一幻境。非彼執此。生生不靈。永絕聖路。以如是故。釋迦如來起大慈憫。於生死中為大船師。載以法船令趨彼岸。晝夜度生。無有休息。然而彌陀之岸。本無彼此。釋迦之船。實非往來。譬如一燈分照八鏡。鏡有東西。光影無二。彌陀說法遍光影中。而釋迦方便獨指西鏡。故已到彼岸者。乃可以忘彼此。未入法界者。何自而泯東西。於此法中若未究竟。勿滯方隅。勿分彼此。但當正念諦信而已。此二聖之意。而智者之所以信也。信者萬善之母。疑者眾惡之根。能順其母。能鋤其根。則向之所謂障緣眾生。聾可復聞。昧可復覺。未出生死。得出生死。未生淨土。得生淨土。順釋迦之誨。往面彌陀。隨彌陀之願。來助釋迦。在此而遍歷十方。即西而普入諸鏡。自二聖建立以來。如是之人如河沙數。云何不信。云何而疑。能自信已。又作方便。令諸未信無有不信者。此則智者之所以為悲也。明智大師中立。學智者之道。不順其文而順其悲。所以又印此論。冠以次公之序。而請予申廣其說。以助其傳。

念佛方便文

江公望

世出世間之法。欲得成辦省力。莫若繫心一緣。祇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念若出聲。不唯日久耗乏臟氣。齒舌擊磕。心念隨動。耳根承攬。分別識生。聞性內搖。隨出不返。是三成勞。積久或怠。若祇心念。不作音聲。外機不抽。內對不出。沉濁昏住。易成廢忘。有巧方便。無用動口。不出音聲。微以舌根。敲擊前齒。心念隨應。隨心應量。循業發現。舌意根下。念念之中。便有阿彌陀佛四字。音聲歷歷可陳。聲不越竅。聞性內融。心應舌機。機抽念根。心竅在舌。擊擊竅聞。機機念復。寄竅在耳。從聞入流。聞反精元。寂聞空性。是三融會。念念圓通。久久遂成唯心識觀。若是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心心無所。六根杳寂。諸識消落。法法全真。門門絕待。瞥爾遂成真如實觀。初機後學。唯除賓客寒溫時。大小便利時。中暫停念。乃至營辦家事。稱種作務。自不用捨。亦自不相妨礙。心口念念聲聲稱誦聖號。更有甚邪思惡慮敢萌於心。自然純一無雜。若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過旬月。便成三昧。所謂自心作佛。自心是佛。是心見佛。上根大器。一念直超。平展之流。善觀方便。

勸人發願偈

慈照大師

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迴。囅轉難脫離。看經無慧眼。不識佛深意。後世得聰明。亂心難出離。不如念佛好。現世無名利。行坐不多羅。則是阿彌陀。發願持戒力。迴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釋迦金口說。彌陀親攝受。諸佛皆護念。諸天善護持。見此念佛人。與佛不相遠。應當坐道場。轉於大法輪。普度無邊眾。譬如貧家女。腹孕轉輪王。諸天常愛護。貧女自不知。腹中有貴子。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憶佛常念佛。不久當成佛。諸佛善護持。其人自不知。我當生淨土。卻要來後世。再得生人中。譬如貧人家。地內有伏藏。藏神常守護。不令其有失。貧人自不知。家內有寶藏。逐日趁客作。求衣食自濟。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人。具足如來藏。自說我無分。反要生人中。譬如病人家。自有真妙藥。不知妙藥性。不能自治病。每日床枕邊。痛苦受無量。今此念佛人。法意亦如是。不知念佛心。能滅貪瞋癡。能為大醫王。能為大寶藏。利濟一切人。能為大法王。覆護一切眾。將為是凡夫。不得生淨土。且自持齋戒。後世願為人。輾轉更修行。方可生彼國。多見修行人。常作如是說。不稱彌陀願。不合淨土經。邪見障覆心。畢竟難出離。非是他人障。皆是自障心。今世不得生。一蹉成百蹉。勸汝修行人。信我如來說。佛無不實語。豈是虛誑言。但當自精勤。一心求淨土。因風吹於火。用力不消多。幸有念佛心。回願超三界。逢寶不取寶。遇食苦長饑。咄哉大丈夫。不見真實意。我今略勸讚。輾轉傳與人。代我廣流通。作於如來使。真是諸佛子。真名報佛恩。普願如說行。同生極樂國。

蓮宗寶鑒

優曇法師

慈照宗主雲。離相念佛三昧者。上根智人悟此深理。常運虛空平等心。無我人眾生壽者相。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論曰。我以計內。人以計外。眾生以續前為能。壽者以續後為義。既無內外前後執心。則一切諸相悉皆空寂。故經云。知無我人。誰受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是名離相念佛三昧。此則見一切眾生本性皆同彌陀。既不著有相無相二邊。亦無有斷見常見之說。是念念彌陀出世。處處極樂現前。如此念者。無念之念。念則真如。無生之生。生則實相。故知無念即離念。實相乃無相。無相則無住。無住則入佛境界。此乃無上真正大菩提道。若到此地。無修無證。無生死可脫。無涅槃可求。性相俱空。聖凡齊等。無佛道可成。無眾生可度。無己靈可得。一念無為。十方坐斷。無一法本有。無一法始成。自他互收。事理無礙。塵塵具足。剎剎全彰。法本如然。思議莫及。可謂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遠祖師禪經序雲。禪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禪無以深其照。禪智者照寂之謂其相濟也。照不離寂。寂不離照。感則俱游。應則同趣。慈照雲。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常寂常照。名常寂光。念佛之人欲參禪見性。但依此法。要於淨室正身端坐。掃除緣累。截斷情塵。瞠開兩睛。外不著境。內不住定。回光一照。內外俱寂。然後密密舉念南無阿彌陀佛三五聲。回光自看雲。見性則成佛。畢竟那個是我本性阿彌陀。卻又照覷看。只今舉這一念從何處起。覷破這一念。復又覷破這覷的是誰。參良久。又舉念南無阿彌陀佛。又如是覷。如是參。急切做工夫。勿令間斷。惺惺不昧。如雞抱卵。不拘四威儀中。亦如是舉。如是看。如是參。忽於行住坐臥處。聞聲見色時。豁然明悟。親見本性彌陀。內外身心。一時透脫。盡乾坤大地。是個西方。萬象森羅。無非自己。靜無遺照。動不失寂。然後興慈運悲。接引未悟。悲智圓融。入無功用行。得生上品。名實報莊嚴土。得一切種智。

大般若經云。曼殊室利白佛言。菩薩修行何法。疾證無上菩提。佛言菩薩能正修行一相莊嚴三昧。疾證菩提。修此行者。應離喧雜。不思眾相。專心繫念於一如來。審取名字。善相容儀。即為普觀三世一切諸佛。即得諸佛一切智慧。天台十疑論雲。一切諸佛。悉皆平等。但眾生根鈍濁亂者多。若不專心繫念一佛。則心散漫。三昧難成。故專令念阿彌陀佛。即是一相三昧。寶王論雲。修持一相念佛三昧者。當於行住坐臥繫念不忘。縱令昏寐。亦繫念而寢。覺即續之。不以餘業間斷。不以貪嗔等間隔。隨犯隨懺悔。不隔念。不異念。不隔日。不隔時。念念常不離佛。念念清淨圓明。即是得一相三昧也。

凡修淨土之人。灼然是要敵他生死。不是說了便休。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須是把做一件事始得。若也半進半退。似信似疑。到了濟得甚麼邊事。如何出離輪迴。若是信得及。便從今日去。發大勇猛。發大精進。莫問會與不會。見性不見性。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專其心。壹其意。或參念觀念憶念十念。或默念專念繫念禮念。念茲在茲。常憶常念。朝也念。暮也念。坐也念。行也念。心念不空過。念佛不離心。日日時時不要放捨。綿綿密密如雞抱卵。常教暖氣相接。即是淨念相繼。更加智照。則知淨土即是自心。此乃上智人修進工夫。如此抱得定。做得主。靠得穩。縱遇苦樂逆順境界現前。只是念阿彌陀佛。無一念變異心。無一念退惰心。無一念雜想心。直至盡生。永無別念。決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果能如是用功。則歷劫無明。生死業障。自然消殞。塵勞習漏。自然淨盡無餘。親見彌陀。不離本念。功成行滿。願力相資。臨命終時。定生上品。

若念佛之人。塵垢未淨。惡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慳貪心。嗔恨心。癡愛心。嫉妒心。欺誑心。吾我心。貢高心。謟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及話逆順境界。隨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設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斂念歸正。勿令恶心相續。直下打並淨盡。永不復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迴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禪定心。精進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當守護。更要離非梵行。斷惡律儀。雞狗豬羊。慎毋畜養。畋獵漁捕。皆不應為。當知極樂國內諸上善人。良由捨棄惡緣。循行善業。獲生淨土。不退菩提。念佛之人。當隨佛學。應以去惡取善為鑒戒焉。

凡修念佛之人。欲生淨土。每念世間一切無常。成必有壞。生必有死。若不親聞佛法。則捨身受身。輪轉三界。四生六道。無解脫期。我今有緣。得聞正法。得修淨業。唯佛為念。捨此報身。當生淨土。入彼蓮胎。受諸快樂。永脫生死。不退菩提。此乃大丈夫平生之能事也。才有疾病。正要向前坦蕩身心。莫生疑慮。直須西向正坐。專想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及無數化佛。現在其前。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聲聲不絕。於諸世間。一切事務。不得思念。不得貪戀。若或心念起來。但要急稱佛號。於念念中。除滅罪障。若病人昏困。不能自念。則看病人當方便警策。勸而諭之。如此用心。助令命盡。只此一念。決定往生淨土。命若未盡。自得安寧。慎勿妄起留戀世間之心。當存自存。當死須死。但辦往生。何須疑慮。若解此理。如脫敝服。以著上衣。一捨凡身。便登佛地。奇哉偉哉。至矣盡矣。

真信修行之士。端的是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惟心淨土。但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

淨土或問

天如禪師

問曰。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彌陀願力。誠乎不可思議矣。然則我於生前且做世間事業。直待臨終然後念佛。可乎。

答曰。苦哉苦哉。何等愚謬之言也。砒礵酖酒。毒中之毒。今汝此言。毒於砒礵酖酒者也。非特誤賺自己。又且誤賺天下若僧若俗善男信女。皆此言也。向所謂逆惡凡夫臨終念佛者。乃是夙有善根福德因緣。方遇知識。方得念佛。此等僥倖。萬萬人中無一個半個。汝將謂人人臨終有此僥倖哉。豈不見群疑論雲。世間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二者業苦纏身。不遑念佛。三者或偏風失語。不能稱佛。四者狂亂失心。注想難成。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誠。六者遭遇豺狼。無復善友。七者臨終惡友。壞彼信心。八者飽食過度。昏迷致死。九者軍陣斗戰。奄忽而亡。十者忽墜高岩。傷壞性命。如此等十種之事。皆是尋常耳聞眼見。不論僧俗男女。人皆有之。或宿業所招。現業所感。忽爾現前。不容迴避。你又不是神通聖人。有宿命通。能知臨終有業無業。又不是有他心天眼。能知臨終好死惡死。如上十種惡緣。忽然遭著一種。便休也也。便做手腳不得了也。便有知識活佛圍繞。救你不得了也。便須隨業受報。向三塗八難中受苦受罪。到那時便聞佛名不得了也。直饒你無此惡緣。只是好病而死。亦未免風刀解體。四大分離。如生龜脫筒。螃蟹落湯。痛苦逼迫。怕怖慞惶。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無病而死。又或世緣未了。世念未休。貪生怖死。擾亂胸懷。若是俗人。又兼傢俬未明。後事未辦。妻啼子哭。百種憂煎。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未死以前。只有些少病痛在身。忍通忍苦。叫喚呻吟。問藥求醫。祈禱懺悔。雜念紛飛。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未病以前。只是年紀老大。衰相現前。睏頓龍鐘。愁嘆憂惱。只向個衰老身上左安右排。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未老以前。政是少壯之日。政好念佛之時。稍或狂心未歇。俗務相關。東攀西緣。胡思亂想。業識茫茫。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清閑自在。有志修行。稍於世相之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斷。忽有些子境界現前。一個主人隨他顛倒。念佛不得了也。你看他老病之時。少壯清閑之日。稍有一事掛心。早是念不得。況待臨終時哉。何況你更道且做世間事業。你真癡人。說此癡話。敢保你錯用身心了也。且世間事業。如夢如幻。如影如響。那一件有實效。那一件替得生死。縱饒廣造伽藍。多增常住。攀求名位。交結官豪。你將謂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如來不體道本。廣造伽藍等戒。豈不見道有為之功。多諸過咎。天堂未就。地獄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時。方知平生所作。盡是枷上添枷。鎖上添鎖。鑊湯下增柴炭。劍樹上助刀槍。袈裟下失卻人身。萬劫難復。鐵漢聞之。也須淚落。祖師如此苦口勸人。曾許你且做事業。待臨終方念佛乎。又不見死心禪師道。世間之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前。日夜歡樂。他豈不要長生在世。爭柰前程有限。暗裡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諸人眼裡親見。耳裡親聞。前街後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後生。死卻多少。世人多雲待老來方念佛。好教你知黃泉路上無老少能有幾人待得老到。少年夭死者多矣。死心如此苦口勸人。曾許你且做事業。待臨終方念佛乎。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眨眼便過。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我之盤纏。預辦了也。我之前程。穩穩當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思之思之。

問。上文所云抖擻身心。撥棄世事。今世網中人。間有境緣順便。身意安閑者。則可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撥棄者。又當何以教之。

答曰。世網中人。若是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不問苦樂逆順靜鬧閑忙。一任公私幹辦。迎賓待客。萬緣交擾。八面應酬。與他念佛兩不相妨。不見古人道。朝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假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又云。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其有世緣稍重。力量稍輕者。亦須忙裡偷閑。鬧中取靜。每日或念三萬聲。一萬聲。三千聲。一千聲。定為日課。不容一日放過。又有冗忙之極。頃刻無間者。每日晨朝必須十念。積久功成。亦不虛棄。念佛之外。或念經禮佛。或懺悔發願。種種結緣。種種作福。隨力佈施。修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須迴向西方。如此用功。非唯決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問曰。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迴向之法。亦所未喻。幸詳以示之。

答曰。念佛者。或專緣三十二相。繫心得定。開目閉目。常得見佛。或但專稱名號。執持不散。亦於現身而得見佛。此間現見多是稱佛名號為上。稱佛之法。必須制心不令散亂。念念相續。系緣佛號。口中聲聲喚阿彌陀佛。以心緣歷。字字分明。稱佛名時。無管多少。並須一心一意。心心相續。如此方得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滅罪良難。十念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論佛數多少。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是十氣連屬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此為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迴向發願者。念佛既畢。即誦一心皈命文。如上念佛之法。至於迴向。乃先德垂訓切要之方。盛傳於世久矣。當遵而行之。

問曰。圓修之觀。惟心之念。似乎上器之行門。華嚴十願。寶積十心。亦乃大根之功用。倘根器之不對。則功行之難成。今吾自揣其根。觀吾所好。惟在專持名號。暇則或加禮拜懺悔而已。師以為何如。

答曰。善哉善哉。汝知量矣。觀汝之言。正合善導專修無間之說矣。專修者。政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無間修者。身須專禮阿彌陀佛。不雜餘禮。口須專稱阿彌陀佛。不稱餘號。不誦餘經。意須專想阿彌陀佛。不雜餘想。又若貪瞋癡來間者。隨犯隨懺。不令隔日隔夜。常使清淨。亦名無間修也。

問曰。念念相續之修。豈非予所願也。柰何定力未成。念頭無主。眨得眼來。千里萬里去了。又或礙著一毫世事。便是五日十日半月一月擺脫不去。又當何策以治之。

答曰。嗚呼。此天下學者之通患也。汝當間斷之時。若不痛加鞭策。則專修無間之念。永無成就之期。餘聞古人有三種痛鞭之策。今復為為汝獻之。一曰報恩。二曰決志。三曰求驗。第一報恩者。既修淨土。當念報恩。佛恩國恩。固未暇論。只如父母養育之恩。豈非重恩。師長作成之德。豈非重德。你最初出家。便說要報重恩。後來行腳。又說要報重德。離鄉背井。二三十年。父母師長。艱難困苦。你總不顧。父母老病。你又不看。及聞其死。你也不歸。如今或在三塗受罪受苦。望你救他。望你度他。你卻念念間斷。淨土不成。淨土不成。自救不了。如何救他。既不能相救。你是忘恩負義。大不孝人。經云不孝之罪。當墜地獄。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地獄業也。又且不織而衣。不耕而食。僧房臥具。受用現成。你當勤修淨業。圖報信施之恩。祖師道。此是施主妻子分上減刻將來。道眼未明。滴水寸絲。也須牽犁曳耙償他始得。你卻念念間斷。淨土不成。淨土不成。酬償有分。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畜生業也。第二決志者。若學專修。志須決定。你一生參禪。禪既不悟。及乎看教。教又不明。弄到如今。念頭未死。又要說幾句禪。又要寫幾個字。又要做幾首詩。情掛兩頭。念分四路。祖師道。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你卻志無決定。情念多端。因此多端。間斷正念。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三塗羈鎖業也。又且守護戒根。志不決定。或因身口。念念馳求。教中道寧以洋銅灌口。不可以破戒之口受人飲食。寧以熱鐵纏身。不可以破戒之身受人衣服。況因諸戒不嚴。邪心妄動。因此妄動。間斷真修。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何止熱鐵洋銅業也。又且斷除憎愛。志不決定。每於虛名浮利。自照不破。名利屬我。便生貪愛。名利屬他。便生憎妒。古人云。貪名貪利。同趨鬼類。逐愛逐憎。同入火坑。你卻因此愛憎。間斷淨土。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餓鬼火坑業也。第三取驗者。既學專修。當求靈驗。你如今發白面皺。死相現前。知道臨終。更有幾日。須在目前。便要見佛。只如廬山遠法師。一生之中。三度見佛。又如懷感法師。稱念佛名。便得見佛。又如少康法師。唱佛一聲。眾便見一佛從口飛出。唱佛十聲。則有十佛從口飛出。此等靈驗。萬萬千千。你若心無間斷。見佛不難。間斷心生。決不見佛。既不見佛。與佛無緣。既無佛緣。難生淨土。淨土不生。必墮惡道。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三塗惡道業也。如上三策。當自痛鞭。使其念不離佛。佛不離念。感應道交。現前見佛。既見樂邦之佛。即見十方諸佛。既見十方諸佛。即見自性天真之佛。既見自性天真之佛。即得大用現前。然後推其悲願。廣化一切眾生。此名淨土禪。亦名禪淨土也。

答弟行遠

吾忝學禪。不能使父母發明生死大事。成就道業。此為可愧。然竊觀二老。恐非禪學機器。猶發藥不對病。則反病於藥矣。故甲子秋之歸。嘗以繫念法門。為當機對證之良方也。爾後日遷月化。其操捨勤怠。及臨終得力與否。皆非吾所能知。今幸老母尚壽。而歲將七十。餘景幾何。此又不容不再告者。繫念之法。不拘行住坐臥。不必出聲損氣。唯務至誠。默想默念。念念相繼。心無間斷。敢許現生肉眼。便能見佛。或見光明。或承摩頂等事。又豈定在臨終時哉。此是一種徑捷法門。至簡至要。極靈極驗。倘使得生淨土。見佛聞法。不患大事之不明。生死之不了。道業之不成矣。其或不然。則虛生浪死。苦趣其能免耶。煩吾弟以前說詳告慈母。切不可以雜務關其懷抱。須旦夕曲施方便。令得專心致慮。倚靠者一著子。如照夜之炬。如過海之舟。不可須臾離也。誠能如此預備行纏。功無虛棄。則汝事親之孝莫大於是矣。

吾母於禪門直指之道。既不能湊泊。舊嘗勸其精進念佛。當照破世間。總是一場夢事。苦也是夢。樂也是夢。富也是夢。貧也是夢。莫被夢境所惑。起心造業。誤賺平生。夢向三途苦趣中去。者場生受不可說也。當此之時。親父親母。救你不得。的子的孫。替你不得。舉眼看來。有誰可靠。唯有樂邦之佛。能救度汝。能攝受汝。能保護法。能成就汝。切須趁此眼明腳健。全身倚靠。求哀乞憐。夙夕懇禱。不可斯須放捨。你若靠他不穩。未免等閑蹉過。後悔難追。當念殘生如草上露。水上漚。風中燭。石中火。變滅無常。匪朝即夕。不可不上緊也。此事非獨吾母可行。凡諸見者聞者。皆當遞相勸諫。同使發心。亦是一種大方便事。倘吾弟深鑒吾心。輔行吾言。信有樂邦之往。則母子弟兄之會可期矣。鄉井之歸。奚足念哉。

示月庭居士

楚山禪師

夫格外真機。難容湊泊。初參之士。必假筌蹄。所謂梵語阿彌陀佛。此雲無量壽佛者覺也。覺即當人之自心。心即本來之佛性。是故念佛者乃念自心之佛。不假外面馳求。馬大師所云即心即佛是也。或謂即心是佛。何勞更念佛乎。只為當人不了自心是佛。是以執相循名。妄生倒惑。橫見生死。枉入迷流。故勞先聖曲垂方便。教令注想觀心。要信自心是佛。則知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念念不忘。心心無間。忽爾念到心思路絕處。當下根塵頓脫。當體空寂。始知無念無心。無心無念。心念既無。佛亦不可得矣。故云從有念而至無念。因無念而證無心。無心之心。始是真心。無念之念。方名正念。無佛之佛。可謂無量壽佛者矣。到此覓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何聖凡迷悟之有哉。只這不可得處。即識心達本之要門。乃超生脫死之捷徑。居士果能於此洞徹自心源底。始信火宅凡居。即為西方安養。舉足動足。無非古佛道場。溪光山色。頭頭彰紫磨金容。谷韻風聲。歷歷展紅蓮舌相。塵塵契妙。法法該宗不即不離。心心解脫。於斯領旨管取一笑而無疑矣。居士其尚勉乎哉。

念佛警策

古音禪師

一句阿彌陀佛。宗門頭則公案。譬如騎馬拄杖。把穩生涯一段。不拘四眾人等。持之悉有應驗。行住坐臥之中。一句彌陀莫斷。須修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當念認得念人。彌陀與我同現。便入念佛三昧。親證極樂內院。蓮胎標的姓名。極功之者自見。親見彌陀授記。便同菩薩作伴。自此出離娑婆。一路了無憂患。直至無上菩提。永劫隨心散誕。依得此道歸來。決定成佛不欠。

答湖州董宗伯

蓮池大師

心本不生。緣合而生。心本不死。緣散而死。似有生死。原無去來。於斯會得。生順死安。常寂常照。如或未能。便當全身放下。密密持念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假使諸緣未盡。壽命未終。倍應念佛。有大利益。古雲念佛法門。此金仙氏之長生也。

答張百戶廣湉

妄念是病。念佛是藥。久病非片劑所能療。積妄非暫念所能除。其理一也。莫管他妄念紛飛。只貴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句句接續。極力執持。方有趨向分。所謂真積力久。而一旦豁然。喻如磨杵作針。煉鐵成鋼者定不誣也。入道多門。惟此一門最為捷徑。不可忽。不可忽。

與蘇州劉居士

曩啟專以念佛求生淨土奉勸。然此道至元至妙。亦復至簡至易。以簡易故高明者忽焉。夫生死不離一念。乃至世出世間萬法。皆不離一念。今即以此念念佛。何等切近精實。若覷破此念起處。即是自性彌陀。即是祖師西來意。縱令不悟。乘此念力。往生極樂。且橫截生死。不受輪迴。終當大悟耳。願翁放下萬緣。十二時中念。念提撕。是所至望。

與江陰馮居士

七十古希。百年能幾。今此暮景。正宜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但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後當生西方。何幸如之。發大歡喜。莫生煩惱。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撥轉心頭這一聲佛急急提念。卻迴光返照。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柰何與世人一般見識。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

與太倉王孝廉

貴宅世修盛德。何為尊體遘斯劇疾。得無夙業使之然乎。疾病之繇多從殺生中來。故偏重放生也。今更有所陳。良以外僧代懺。與內心自懺。功德懸殊。願空其心。盡罷一切諸緣。於空心中單念一聲阿彌陀佛。所云念者。不必啟口動舌。但默默以心眼返照。一字一字分明。一句一句接續。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心心靡間。若有痛苦。忍之耐之。一心顧念。經云至心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故功德懸殊也。

答聞谷廣印

問古人已稟單傳直指。後修淨業而欲往生者。為是悟後隨願起行耶。為是未悟二行兼修耶。若兼修者墮偷心岐路心。工夫那得成片耶。若已悟。則塵塵華藏。在在蓮邦。十方無不可者。何獨樂生西方耶。

答真信淨土決志往生者。不論已悟未悟。其從事單傳直指而未悟者。雖日以參禪為務。不妨發願往生。以未能不受後有。畢竟有生處故。不是偷心岐路心也。其已悟者古人云汝將謂一悟便可上齊諸佛乎。故普賢為華嚴長子。雖塵塵華藏。在在蓮邦。而行願品必拳拳以往生安樂為言也。已悟尚然。未悟可知矣。

問參禪貴一念不生。念佛貴淨念相繼。茲參究念佛一門。意在妙悟而得往生也。今念時雖心佛分明。參時即二俱坐斷。斷故參功漸深。念力漸微。則他時焉得亦悟亦生耶。

答一念不生。是禪非參。起念下疑。乃名曰參。楞嚴雲又以此心反覆研究等是也。念時參時。俱屬有念。亦不相悖。

問即心即佛。不外馳求之理。信得及。見得徹了。為便隨緣消業。勿造新殃。任運騰騰。以待夫識乾自得耶。為當更起疑情。窮參力究以求妙悟耶。

答即心即佛。若真信得及。真見得徹。千了百當。更無疑滯者方可任運過時如其不然。未可放參。

示大同

古人教親近明師。求善知識。而善知識。實無口傳心授秘密法門。只替人解粘去縛。便是秘密。今但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此八個字。即是解粘去縛秘密法門。即是出生死。堂堂大路。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續。自成三昧。莫更他求也。

警眾

入道要門。信為第一。惡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者條門路。不齎一文本錢。自獲利無算。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說不信淨土。只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者一句話。於義理不是難解說。你們眼裡親見。耳裡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你信得者句話。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實信得者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盡刀氣。千叮萬囑。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

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者。虧者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綿綿密密。聲在於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然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沉。則不妨高聲。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能攝心。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淨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其有自負修行者。祇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