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印光大師校印本)...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整理並註音。句讀及註音僅供參考。特此說明。...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佛說木槵經...佛說右繞佛塔功德經...佛說施燈功德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佛說寶生陀羅尼經...十二佛名神咒...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佛說八佛名號經...佛說初分說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爾時,世尊往詣優樓頻螺耆年迦葉所,到彼處已。時彼迦葉...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整理並註音。...十二品生死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舍衛祇樹給孤獨精舍,爾時佛告諸比丘:「我為汝說經。」比...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卷上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佛說群牛譬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群牛,志性調...佛說無垢賢女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諸菩薩、大弟子、學士、學女,諸天人民...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佛說出生菩提心經一卷 大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百千人俱,復...大阿彌陀佛經序 大藏經中,有十餘經,言阿彌陀佛濟度眾生。其間四經本為一種,譯者不同,故有四名:一名《無量清淨平...佛說阿闍世王經卷上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萬二千比丘俱,菩薩八萬四千,一一...【不共無明隨眠】 p0335 大毗婆沙論三十八卷七頁云:云何不共無明隨眠?答:諸無明於苦不了,於集滅道不了。此中不了...【出苦道無畏】 p0483 雜集論十四卷六頁云:出苦道無畏者:謂依止靜慮,由利他門,於一切種說出離道法自稱德號建立具...
唯識學把造業的過程,依據初、中、後來說明業力的輕重: 一、造業前: 造業前的意樂很重要,意樂即是動機。有些人造...一種花生於深山幽谷,其態,從容優雅,其味,芳香遠播。不管世界如何地滄海桑田,不管風雷雪雨如何地翻覆著自然,只...問: 在斷氣之時,給病人助念,一定要快速地追頂念佛嗎?還是按照平時念佛的速度慢慢地念?怎麼靈活掌握病人斷氣時刻...
如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斷煩惱,是《涅槃》義。如佛告父王:汝今當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
當我們以空觀觀照一念心性的本體的時候,是離一切相,它是非真、非非真。非真就是虛妄;非非真就是真實。它不是一個...問: 各個法門有修持法和供養法。請細說這二種法的利益和妙用。 方海權答: 修持法的目的是求智慧。是在內心修。 供...
有人問:有情的相貌、壽命、受用等千差萬別,豈能無差別? 答:譬如,水有咸、淡、香、臭等差別,但又同是濕性,所以...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自然人恆敬之。在你想要得到別人尊重之前,不如先問問你自已是否先去主動尊重別人。 希望獲得...
有人問趙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問:我不是問這個道,我問的是大道。州云:大道通長安。問話的這位,...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隱居在山林中。但是,由於他的人品很高,人們都千里迢迢來尋找他,想跟他學些生活方...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功德,總出心源。一切逆順苦樂生死涅槃,離此心外,無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東林佛號要唱得深沉緩慢,它是可以對治這個時代的浮躁的。我們這個時代太快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心中充滿浮躁。...
【註音版】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唐天竺三藏法師寶思惟
上篇:【註音版】佛說法常住經 | 下篇:【註音版】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佛說十善業道經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註音版】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註音版】佛說木槵經
【註音版】佛說右繞佛塔功德經
【註音版】佛說施燈功德經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註音版】佛說寶生陀羅尼經
【註音版】十二佛名神咒
【註音版】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註音版】佛說八佛名號經
佛說初分說經
【註音版】釋迦牟尼佛聖誕祝儀
十二品生死經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佛說群牛譬經
佛說無垢賢女經
【註音版】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佛說出生菩提心經
佛說大阿彌陀經
佛說阿闍世王經
【佛教詞典】不共無明隨眠
【佛教詞典】出苦道無畏

未生惡業令不生,這是最高的標準
做更好的自己
如何掌握病人斷氣時刻的念佛速度

菩薩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知見影響你的心量
「修持法」和「供養法」的利益和妙用

三界眾生的命運哪個不悲慘呢

想要獲得尊重一定要先尊重他人

古人用功不肯剎那離開工夫,故能當下悟道
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今人修行,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