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財心態
1.正命有二:求財以道,不貪苟得;不詐怠心於人。是為世間正命。《阿那律八念經》
2.菩薩摩訶薩無有不正求財而行佈施。《大寶積經》
3.世尊告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謂為五?一者求財,所願不遂;二者設有所得,日當衰耗;三者在所至處,眾所不敬;四者丑名惡聲,流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當入地獄。」
4.又告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謂為五?一者諸有所求,輒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往之處,眾人敬愛;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遊行經》
◎如何避免損失財物
《善生經》
1.佛言:「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云何為六?
一、種種戲求財物者為非道;
二、非時行求財物者為非道;
三、飲酒放逸求財物者為非道;
四、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為非道;
五、常喜妓樂求財物者為非道;六、懶惰求財物者為非道。
2.居士子!人博戲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若人種種戲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
一者、負則生怨;二者、失則生恥;
三者、負則眠不安;四者、令怨家懷喜;
五者、使宗親懷憂;六者、在眾所說人不信用。
3.居士子!人非時行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人非時行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
一者、不自護;二者、不護財物;三者、不護妻子;
四者、為人所疑;五者、多生苦患;六者、為人所謗。
4.居士子!人飲酒放逸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若人飲酒放逸者,當知有六災患。
一者、現財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諸斗諍;
四者、隱藏發露;五者、不稱不護;六者、滅慧生癡。
5.居士子!若人親近惡知識者,不經營作事,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
一者、親近賊;二者、親近欺誑;三者、親近狂醉;
四者、親近放恣;五者、逐會嬉戲;六者、以此為親友,以此為伴侶。
6.居士子!若人喜伎樂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若人喜伎樂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
一者、喜聞歌;二者、喜見舞;三者、喜往作樂;
四者、喜見弄鈴;五者、喜拍兩手;六者、喜大聚會。
7.居士子!若人懶惰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若有懶惰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
一者、大早不作業,二者、大晚不作業,三者、大寒不作業;
四者、大熱不作業,五者、大飽不作業,六者、大饑不作業。
◎云何迅速累積功德?
《增壹阿含經》:
1.世尊告曰:「云何得增益功德?增益有七事。其福不可稱量,亦復無人能算計此者。云何為七?
一、善男子、善女人起僧伽藍處,於中興立者,此福不可計。
二、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持床座施彼僧伽藍者及與比丘僧。
三、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食施彼比丘僧。
四、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遮雨衣給施比丘僧者。
五、若族姓子、女若以藥施比丘僧者。
六、若善男子、善女人曠野作好井者。
七、若善男子、善女人近道作捨,使當來過去得止宿者。是謂七功德之法其福不可量。
2.若行、若坐,正使命終,其福隨後,如影隨形,其德不可稱計,言當有爾許之福,亦如大海水不可升斗量之,言當有爾許之水。此七功德亦復如是,其福不可稱限。是故善男子、善女人當求方便,成辦七功德。如是當作是學!」
◎法語選粹
1.如是善修業,黠慧以求財,財寶隨順生,如眾流歸海。如是財饒益,如蜂集眾味,晝夜財增長,猶如蟻積堆。《雜阿含經》
2.佛言:「正使是善男子過去曾作無量諸罪種種惡業,是諸罪報頭痛則除,或被輕易,或形狀丑陋,衣服不足,飲食麁踈,求財不利,生貧賤家及邪見家,或遭王難及餘種種人間苦報,現世輕受。斯由護法功德力故。」《大般泥洹經》
3.菩薩不以邪命求財而行佈施;不逼眾生,強求他物,轉以施人。《無盡意菩薩品》
4.賊劫他人財,所獲非己有,念當不惜命,失財更遭厄。《修行道地經》
5.云何菩薩離非法財?不以輕稱小斗欺誑於人,不以詐親及諸欺罔而求財物。
6.云何菩薩離不淨財?菩薩若於塔物相關法物、相關僧物,非隨喜者悉不受用。
7.云何菩薩不戀財利?
一、菩薩摩訶薩若得財物不作我所,不謂是財,不作積聚,於時節中迴施之者,供養父母及諸親識、諸眷屬等。
二、得此財時不生染著,不得財時亦不周慞亦不渴仰。
三、於施主邊不起恶心,不取過失。
四、於如法財,與眾共得。佛所稱嘆,菩薩大士所不譏嫌,天神光揚,同學歡喜。以此財物知足而住。《寶雲經》
◎不用金錢的佈施
《雜寶藏經》
1.佛說:「施捨金錢、物質,只是佈施方法中的一種。即使不用錢,也可以給人七種佈施:
一、和顏施:和顏悅色地對待眾生,這是佈施。
二、言施:對有情說鼓勵、勸戒、有意義的話,這是佈施。
三、心施:體貼眾生的心,出於慈悲的發心,這是佈施。
四、眼施:用慈愛、溫暖的眼神看一切眾生,這是佈施。
五、身施:身體力行幫助一切有情,這是佈施。
六、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這是佈施。
七、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所需。」
上篇:了凡四訓 | 下篇:星雲大師《金剛經》白話文淺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