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地疑城往生

在《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中,釋尊開示邊地疑城往生之因行果報的經文有二處:一是三輩往生的經文中,說示中輩與下輩往生因行中,別開出與中輩及下輩相應的疑城往生情形。此參見漢譯本與吳譯本。二是在《無量壽經》下半部,尊者阿難在釋尊教敕下,面西頂禮求見阿彌陀佛,即時阿彌陀佛安樂世界於虛空中顯現。爾時釋尊與彌勒菩薩就西方淨土胎生、化生者的因行有一段對話,闡述疑城胎生往生之因。這兩段經文對吾輩淨業行人的修持具有重大的指導價值。茲謹錄出,兼列表詮示,俾對邊地疑城往生情狀有一明晰了解。

一、中輩與下輩之疑城胎生

中輩與下輩往生的因行果報,可獲得如下幾點啟示:

1.三輩往生中,唯有中輩與下輩有疑城胎生,佐證上輩往生者的信心淳厚。中輩與下輩往生者悉有懷疑之根,智慧淺陋,以致胎生。其諸眾生信願持名乃至只有一晝夜功夫,中途疑悔退轉,不信念佛往生淨土,乃至不信善惡因果報應。如是眾生,臨命終時,病苦纏繞,自業牽引當墮三惡道。於時,阿彌陀佛以大悲心,令彼於睡夢中見到阿彌陀佛安樂國土。彼人見已,歡喜踴躍,自信當得往生,便懺悔念佛求生,接續原來的念佛善根,蒙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得生極樂世界。彼人疑心所現七寶城,於中住止五百年。阿彌陀佛又放光照觸彼人,令其了知滯礙疑城的罪本是疑根,彼人遂懺除疑根,得至阿彌陀佛之所。足證阿彌陀佛自始至終悲心不捨苦惱眾生,欲令往生淨土,直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同時,吾人亦應深知,吾輩慧淺福薄之末法眾生,大多屬於信疑參半,中途容易退轉之輩。《觀經》上品中生者,往生時尚有些許疑心,阿彌陀佛故言「我來迎汝」以令行人安心。可見對難獲淨信之吾輩未法眾生來說,阿彌陀佛於臨命終時的加持垂救,實乃起死回生,恩德無極。

2.阿彌陀佛悲願不捨一個眾生,令其悉得往生淨土。此段經文昭示:吾人只要信願持名,乃至只有一晝夜功夫,阿彌陀佛便將令吾人往生之大事預先安排妥貼。無論淨業行人臨命終情形如何,阿彌陀佛決定有辦法令其往生。這是一樁多麼驚心動魄而卻真實不虛的奇跡呀!昔慧健居士曾向印光大師稟白一樁奇異的免難軼聞。有一輛客車,司機不慎,車墜江中,乘客四十餘人,均遭滅頂。翌日黎明,眾人前往營救時,有一婦人,年約三十左右,坐江岸道旁,如醉如癡。詢以何事,答言昨暮乘車至此。問以全車遇險,你何以無恙?那婦人曰:「不知。」

又問到當時車禍發生的情況,亦不了了。當慧健居士講述此事時,在座的人亦只是嘖嘖稱奇而已。各自回寮房後,印祖飭侍者持一紙條致慧健居士,上云:「此女人命不該死,故坐於汽車之外。及車墮下河正下時,揚其於岸,故衣未濕。蓋佛天鬼神,於坐車時已為救之之法於前矣。想必如是。」印祖這張字條,字數雖少,卻說示出一個奇妙的秘密。世間善人,尚且能蒙佛天鬼神預設之法,而得免勢不可脫的災難,更何況往生淨土了生脫死之大事。阿彌陀佛五劫的思惟,無央數劫的大行,更會將念佛行人安穩往生的方法預設周全。可見往生一事,全憑佛力。吾人於此稍有信解,便可當下獲得大安樂,萬修萬人去,斯語不虛。

3.疑為罪本,懺除乃出。感生極樂世界邊地疑城者,亦於寶池蓮華化生,無有穢惡,各種受用稱心如意,然於五百歲(以此土計)不能見佛,不聞經法,不知菩薩法式。由所知障故,心不開解;由煩惱障故,意不歡樂。阿彌陀佛慈悲哀愍疑城胎生眾生,令其於蓮胎中見佛光明。由佛光消障開慧之力,行人深刻體認到囿於蓮胎不得自由的原由,疑惑是罪本,故而生起殷重之懺悔心,深自呵責自己或懷疑佛智或懷疑自性善根的迷執。由懺悔之力,胎生行人得出疑城,見佛聞法,久久熏習,始得心開意解,具諸神通,遍供諸佛,隨其功行斷惑程度,亦通三輩九品。

出離疑城的時間,一般須經五百歲。然時間無定性,亦不可拘定,或長或短,能悔即出,不悔必滿五百歲。五百歲末方識罪懺悔,乃邊地往生者之多數。不待五百年懺悔得出,乃其中之上根者。

二、釋尊與彌勒菩薩的對話

《佛說無量壽經》中,面對虛空中顯現的西方極樂世界胎生的情景,釋尊與彌勒菩薩有一段精要的對話: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總結胎生與化生兩類往生者之行因果報可見,導致胎生的主要原由是:以疑惑心修諸功德,智慧不足,不能信解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威神願力,或對自性功德力不了不信。細分有二類,一是信自不信他,二是信他不信自。茲分述如下:

1.信自不信他

有一類行人執著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不信十萬億剎土外,有西方極樂世界,不信阿彌陀佛究竟圓滿的智慧。又凡夫眾生受五蘊的羈囿,廣大智慧不能現前,因而不能深信佛智。若了佛智,則知非淨非穢,淨穢歷然,無彼無此,願生彼國。以不了故,半信半疑,依違不決,障礙化生。

(1)不了佛的不可思議智

佛智淵深,九法界眾生不可測度。淨宗十念必生,橫超三界,生彼土即圓證三不退,至心稱名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等,皆由阿彌陀佛不思議智所建立。有人懷疑,凡夫眾生曠劫以來,具造諸有漏業,云何不斷三界結惑,只以少時念阿彌陀佛,便得出離三界?此事想來必不可靠。殊不知,譬如千年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又譬如有人被毒箭所射中,截筋破骨,聞滅除藥鼓(有一種藥,名曰滅除,若兩軍對陣時,以此藥塗鼓)。聞鼓聲者,箭出毒除即愈。如來威神願力,自性方便,自攝他攝,千變萬化,無量無邊,安得以凡夫有礙之情識,懷疑阿彌陀佛無礙之妙法。以凡夫心識或通途教理揣度淨宗圓頓妙法者,大多難以透過此關。

(2)不了佛的不可稱智

佛智眾多,非言能盡。此智亦名妙觀察智,此智觀察不可稱境。離言絕慮,絕待圓融,智不可稱,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3)不了佛的大乘廣智

佛智究竟通達一切,知之窮盡,名為廣智。此智亦名平等性智,不同小乘,以同體智慧之力,普載無邊有情眾生,皆令同至無上菩提,故名大乘廣智。有些行人不了佛的大乘廣智,懷疑佛不能真實普度一切眾生,復疑一切念佛眾生豈能皆得往生淨土?故於阿彌陀佛作有量想。阿彌陀佛大悲大智,於諸有緣眾生,無不運載而入涅槃,開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妙義,令諸有情以有念入無念,因往生證無生,故能令念佛眾生皆生淨土,悉成佛果。念佛往生,為大乘廣智所感。於此有疑,名不了大乘廣智。

(4)不了佛的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正是如來大圓鏡智。自性本體,無不圓照。此智正是法身,非彼所共,故名無等;此智唯佛頓證,不同菩薩漸得前三智,故名無倫;此智超過不思議智,故名為最;逾越不可稱智,故名為上;寬於大乘廣智,故名為勝。所以得名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此智有大智用,無量善巧方便,隨諸眾生所應得解,皆能開示法義。念佛往生法門,乃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所發。於此有疑,名不了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淨業行人對佛的四智有疑,便不能對淨土念佛法門生起正信。不能全身心靠倒,雖生彼國,乃感胎生,滯居邊地疑城。此因淨業行人之得益乃在於乘阿彌陀佛願力,帶惑往生,如懷疑佛智佛力,則在乘願往生、華開見佛上效果便降低,是故吾輩淨業行人於此得深加警覺。

元曉法師云:「如其有人,雖未明解如前所說四智之境,而能自謙,心眼未開,仰惟如來,一向伏信,如是等人,隨其行品往生彼國,不在邊地。生著邊者,別是一類,非九品攝,是故不應妄生疑惑也。」(《無量壽經宗要》)意謂淨業行人若能信了如來諸智是為上根利智;若未能信得及,但虛心自謙,仰信佛的智慧真實不虛,顓蒙念佛,矢志淨土,亦得往生,不墮疑城。對佛智的仰信,乃能全身心靠倒阿彌陀佛,堅信自己的一切罪業,就阿彌陀佛慈悲願力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是不會障礙往生彌陀報土的。反之,如果自傷惡業深重,疑慮重重,認為自己不夠往生的資格,如是自卑心態,或能障礙往生;僥倖得生,亦滯邊地。於此,建立淨宗正信正見,甚為必要。

2.信他不信自

這類淨業行人深信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極為仰慕西方淨土,然而對自性善根難以生信,常懷自卑感,對是心是佛、念佛成佛之理不敢承擔。或曰:本人障深慧淺,文化又不高,別的法門修不了,湊合著念念佛吧。這類淨業行人,智慧短淺,信願不堅,雖也精進念佛,以願生故,雖生彼國,但滯邊地疑城,於蓮華中不得出現。袁宏道居士云:「以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疑城。信自善根者,即頓了自心,不從他得。以入悟方能脫疑。是故未悟而修,終隔疑胎。胎以裹蔽為義。未悟之人,諸障未徹,合得是報。」(《西方合論》)證知有般若正智方能生決定信,有決定信方能決定生,慎勿以疑惑心而失大利。

綜上所述,疑城胎生者由修善念佛力故,得以往生;由疑悔心夾雜故,滯留邊地疑城,不得見佛聞法。雖於五百歲蓮閉心暗,然畢竟超離三界輪迴,雖不盡善盡美,倒也值得慶慰。念佛法門是阿彌陀佛無上圓滿究竟智慧所建立,能予眾生以橫超生死、圓成佛道之究竟大利。吾人應明信阿彌陀佛無上智慧,全身心皈依阿彌陀佛。疑信雖在一念之間,然所得禍福卻懸隔天淵。《無量壽經》云:「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淨業行人亟須斷疑生信,乘阿彌陀佛大願船,直入西方涅槃城。

臨終助念

死亡,對一般人來說,是一恐懼而痛苦的事情;而對淨業行人來說,卻是法身慧命誕生的輝煌時刻,慶快生平,何戚之有?

現代醫學基於對死亡不可避免與人性的關愛,已經發展出一特殊部門——臨終關懷(Hospice安寧照顧、善終服務)。臨終關懷需要眾多的醫療設備及其它硬件設施,但其精髓卻在對臨終者靈性的關懷和照顧,俾令臨終病人獲得死亡高品質,即尊嚴死與安詳死,讓臨終者在精神上、心理上無牽掛、無恐懼、無憂慮。在現今所有臨終關懷中,淨宗念佛法門應屬最殊勝的。信願持名能令病患帶著美好的微笑離開人世,安樂地告別此業報身,獲得淨土蓮華化生的金剛法性身,文成印壞,妙德難思。

吾人了知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就應當直面死亡。今生幸聞如來普度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脫免生死輪迴之劇苦,獲證涅槃常住之真樂。其有父母兄弟,及諸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勉病患念佛求生西方,並為其助念。其助念方法,依印祖開示,可分三步進行: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想。世間所有富樂眷屬種種塵境,皆為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生一念繫念之心。須知自己一念真性,本無有死。所言死者,乃捨此身而又受別種之身。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力,復受生於善惡道中。若當臨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往生西方之份。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若病患尚未到命終斷氣時,當分班念。每班限定幾人。一班出聲念,一班默持。若有小事,當於默持時辦。值班時,斷斷不可走去。如是循環,終而復始。若病人將斷氣,宜兩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複分班念三至八小時。然後歇氣,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髮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其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彼生悲慼相,或至哭泣。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捏之痛,痛則生瞋心,多墮毒類。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又不可探彼熱氣後冷於何處,以免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果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

助念亦應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助念者必須認真負責,切不可敷衍了事。到病人家中去助念,應召集家屬說明臨終助念的重要性,要他們服從助念者的指導。

第二,助念者對病人態度要誠懇,說話平和,使病人生歡喜心。為此,首先要讚美病人平日的善行;其次,用各種善巧方便,使病人心生安樂,生起求生西方的正信。助念者要把病人當作親人,效果更好。

第三,助念者除對病人講開示外,其餘一切話都不准談,更不許一切人在病房中聊天,以免病人分心,忘失正念。如家屬能助念最好,不然應離開病房,以免病人發生情念,妨礙正念。

第四,念佛時,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也可只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念的音調高低、快慢,應先徵求病人的意見。如果病人不會講話,念就不能太緊,也不可太慢,而要句句分明,字字清晰。

第五,當病人出現「迴光返照」時,仍應繼續助念,以免前功盡棄。如病人剛斷氣或已斷氣一些時候,助念者才到,這時助念者應先向病人高聲說:「某某某,你過去所有的善情惡事統統不要去回憶想念,家中子孫、財產統統應放下,要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幫助你念佛,你要專心聽。」重複兩遍。開示過後,隨即助念。開示法語,總以病人全身心皈投阿彌陀佛為主,盛讚佛的慈悲願力,勸勉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壽未盡,即會速好;若世壽已盡,即往生西方。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癒,若壽盡,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壽未盡,則速得痊癒。若起別的念頭,當自責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種念頭,壞我大事?如是心行,自可速得往生之大利。

蓮友如法助念,必能助成臨終者往生淨土。幫助一人往生淨土,便等於成就一眾生成佛,何慶如之?願諸仁者各自勉旃。

結語

上面七編二十章的集述,昭示淨宗念佛法門的原始要終,其義理之深邃,方法之簡易,利益之宏深,全屬不可思議,乃釋尊一代時教歸根結頂之妙法,九界眾生出離苦海之慈航。吾輩幸聞淨宗念佛法門,當生稀有難遭之想。淨宗念佛法門乃劫外之音,在以經濟與科技為主幹的現代社會,餘響不絕,挑戰與機遇並存,懷疑與篤信兼具。

雖然現代功利主義與科學懷疑精神對淨土法門構成嚴峻的挑戰,然現代人在高物質社會中對精神心性的內在需求與超越意向,又為淨宗念佛法門的傳播提供豐沃的社會心理土壤。隨著現代文明諸多弊端困境的日趨彰顯,淨宗真善美慧的文化精神作為對治良方,或有廣為弘揚的前景。阿彌陀佛以同體的悲智,每時每刻都在關顧著吾人的苦樂,悲心不捨任一眾生,不失時機地慰藉我等困苦焦灼的心靈,惠予各稱機宜的安樂。吾人透過佛言祖語,信解淨宗念佛法門之所以然,自當感戴佛恩,至誠歸命,信願持名,矢志安養,親炙阿彌陀佛,作蓮池海會之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