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上了就很容易,感應不上就很難

這就不是世間人的經驗常識了。比如跑步,不快跑就已經有速度了;還沒有行走就已經到達了。一般世間常識告訴我們,只有加快步子跑——疾,才有速度;只有行走,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是世間的常識經驗,但是《周易》裡面卻不是這麼一個表達。

起卦之前,那個蓍草、八卦的體性寂然不動,無思無為。這時候帶著你的一個求,一感,馬上爻象現前。用這個來比喻不疾而速。這是談感應的,一感馬上就應。這就是「妙萬物而謂之神也」,神妙莫測,不可思議。蓮池大師在這裡引用這一段《周易》的義理——這種體用,來闡明念佛法門的道理。

首先從四種念佛來看。四種念佛雖然也叫念佛,目的也是要往生淨土。但是前三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包括萬行迴向念佛,功夫就稍微難一點,要成功就稍微久一點。就要符合世間的常識,必須要行走,走得快才有速度;必須要努力地行,才能到達目的地。

然而最神妙的就是持名念佛。《阿彌陀經》講若一日到若七日,《無量壽經》講甚至十聲到一聲,沒有談要做多少功夫,要多少時間修行。一念感通,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要你修行多長的時間,這是極為迅速,不疾而速;不需要任何的修行的功夫,這是極為簡易,這就是不行而至。

我們再來看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大願,它就是「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在整個虛空法界就有這個東西。我們眾生信願念佛,這就是「感而遂通」。一感,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就馬上呈現在我們念佛人的身心上,令我們身心柔軟,令我們跟彌陀名號相應,令我們當下這個念佛的心呈現在極樂世界,變化成一朵蓮華,上面標上你的法號。

所以,阿彌陀佛的無思無為的願力遍九法界,九法界眾生信願念佛都能往生。在這種情況下,它是談感應道交問題,不是談修行功夫問題,不是談修行時間問題。感應上了,就能成就往生;感應不上,就往生不了。所以它容易,易如反掌;難,也很難,難於上青天。感應不上就很難,感應上了就很容易。

這就像對密碼一樣的,對上了這個箱子就開了,對不上就開不了。這就是談相應問題,「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跟阿彌陀佛的名號、願力、光明、佛心相應了,就成就了。為什麼我們要強調要解決信願問題?信願是我們跟阿彌陀佛名號感應道交的先決前題。

於是,持名念佛就很神妙。不疾而速,不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我們頓然超越三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得阿鞞跋致,就能快速成佛。那是一生成佛的法門,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就是在這裡念佛,極樂世界是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剎的遙遠,十萬億就是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那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都是有百億的須彌山、百億的四天下。從天文學的觀念來看,我們距離西方極樂世界非常遙遠,就是用光速的宇宙飛船過去都得要若干時間,更何況我們根本製造不了光速的飛船。

但是我們怎麼能到達?我們並沒有行走,就已經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說這神妙不神妙?感應上了,其實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十萬億佛剎的空間距離是我們的生滅心建立出來的。我們跟阿彌陀佛感應上了,阿彌陀佛臨命終時現前,在佛光裡面空間是沒有的,所以彈指間、一念間、屈伸臂間、須臾間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要去行走嗎?自己要行走,要行走多少光年,你說這奇妙不奇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