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大的滿足就是心靈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應該以追求心靈的富足為最終目標。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去追求物質財富、七情六慾,但任何對於物質財富和慾望的追求都應該回歸到心靈富足的層次才有意義。在我們有了足夠的食物、衣服和躲避風雨的住所之後,任何追求如果沒有更高層次的意義,最終將會歸於無聊和空虛。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物質過剩的時候,我們便會變得十分膩煩和不知所措。酒喝得太多了會吐,飯吃得太多了會脹,肚子裡油水太多了會胖,人不需要勞作了會生出很多富貴病。人類的很多疾病都源於物質生活的過剩。當我看到一個肥胖的人牽著一條肥胖的狗從路上走過,我不僅為人感到痛苦,也為狗感到痛苦。它本來應該健康地奔跑在田野上,追逐野兔或白雲,現在卻被害得連路都走不動。我想這條狗被物質的過剩犧牲掉了,同時犧牲的還有它本來應該更加快樂健康的生活。

另外,當我們物質太多的時候,我們便在選擇中迷失。女人們在滿櫃子的衣服前左挑右選,不知道穿哪件衣服合適;男人們在滿桌的酒菜前左顧右盼,不知道從哪裡下筷;這樣的事情實在不是令人痛快的事情。我們小時候就那幾部電影,看得死去活來,卻成了我們童年最好的回憶;現在的孩子們光碟滿天飛,幾乎每天一部新片,但長大後對童年卻沒有太多的記憶。我並不反對物質豐富,但覺得應該有一種正確的態度來面對這一情況,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心靈也變得十分富足。

每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我們都要先問問自己,我們最終能得到心靈的富足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們就沒有必要做這件事情。同時我們要把心靈的富足和虛榮心的滿足區分開來,心靈的富足是長久的,而虛榮心的滿足是臨時的。人們互相鬥富,今天你買寶馬我就買奔馳,你戴浪琴我就戴勞力士,超過別人得到一時的滿足,這是虛榮心的滿足。虛榮心的滿足常常會帶來惡劣的後果。

中國人好臉面和虛榮,什麼東西都希望表面上光鮮,結果弄得自己死去活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年人結婚擺排場,租高級轎車,吃五星賓館,結果欠了一屁股債導致夫妻關起門來天天吵架。追求心靈的富足也跟從小的教育有關,教育能夠把這種追求變成一種習慣,比如當初向雷鋒同志學習活動,就造就了一批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做好事的人。但現在上學的孩子們,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每天談論的都是誰家的房子大,誰的父母官大,誰的衣服是名牌,誰的手機更好。在這種影響下長大的孩子,未來很容易變成空虛而迷茫的一代。

尋找心靈的富足有一個標準,如果一件事情你越做越喜歡,通常能夠引導你走向心靈的富足。當然這一標準必須排除像賭博、吸毒這樣盡管讓人上癮,但最後卻把人毀掉的事情。我們潛心讀書,一般都會越來越喜歡讀書,那是因為在讀書的同時,我們得到了心靈的富足;我們浪跡天涯,一般都會越來越喜歡遠遊,那是因為在遠遊的同時,我們得到了心靈的富足。

我們為什麼奔向大海?因為大海的廣闊給了我們心靈的富足;我們為什麼攀登高山?因為高山的險峻給了我們心靈的富足。我有一個朋友收藏古董,傾家蕩產,但卻生活得幸福安寧,因為他看到自己的收藏品臉上就洋溢出滿足的笑容,這是一種心靈的富足;我的另外一個朋友每年都要到青藏高原去旅遊一個月,差不多一年的積蓄都要用在上面,但每次回來都像仙人下凡一樣,一無所有一身輕鬆,這是一種心靈的富足。

心靈的富足是一種美,這種美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是一種把生命融入詩意的壯舉。當我們看到大自然的美而不為所動時,我們的心靈已經死亡,但當我們朗讀下面的詩歌,內心感到一種情感在湧動時,我們便有了心靈的富足:太陽在天上,風在自由地遊蕩,雲的影子在樹梢低頭,滿地陽光,心情在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