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有惡,不批評,要規勸」,我們在規勸的時候不要說我這個人就是比較正直,然後就在大庭廣眾之下把他的問題講給他聽,你說我都沒有批評你,我是直接規勸你,然後對方已經氣得牙癢癢,自己還瞭然不知。人還是要柔軟、還是要敏銳一點,所以應該是在私底下勸他,因為人情不可拂,人都比較顧面子,你不要把他的面子給硬撕下來,這樣會撕破臉,所以規勸也要是沒有人的時候私底下規勸。甚至於當我們要規勸他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對方對我們的信任,假如信任不夠,能不能勸?我們不能只是拍著胸脯:你能認識我這個朋友太難得了,因為我就是正直。人情世故還是要懂得。很多人很善良,但是沒什麼朋友,就是這種分寸不知道。所以師公教我們要規勸或守默,信任不夠的時候不輕易開口,所以規勸別人還要有時節因緣。所以講話是個大學問,要學。

《論語》裡面就告訴我們,君子「信而後諫」,相信以後才勸諫,信而後諫,「未信」,還沒有信任的時候你就在勸諫他人,「則以為謗己也」,他會覺得你這個人是不是特別看我不順眼?他會誤會你是要譭謗他。真正信任,他覺得你是真正為我好,這個勸就沒有問題。而且說實在的,縱使勸,能不能一次把十大罪狀都列出來?不行,要循序漸進。甚至於要勸以前,還要說你最近有哪些真的做得比我還要好,「先美其長」,還要先誇個幾句,讓人家高興。你不要今天一大早,人家好像都還沒有睡醒的時候,「我今天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告訴你」,然後他就很緊繃,你說你昨天哪裡做錯了你知道嗎?這都不夠柔軟。應該是「先美其長」,先肯定他的付出,你先美其長,「蓋人喜」,他生歡喜了,我做好事人家都有看到,他心情好了,則善言易入,你勸他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

所以當我們了解這些道理的時候,要傷害一個人很簡單,你打下去就害他受傷了,但是要幫一個人很不容易,真是要煞費苦心。所以今天我們冷靜來看看,身旁有很多好朋友都是苦口婆心在勸我們、在幫我們,那是我們人生最大的財富,要珍惜。當他們要來勸我們,我們可不能又擺了一張臭臉給人家看,福在受諫。現在很多年輕人旁邊還是有很多好的長輩,但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比較不受教,人家批評個一、二句嘴巴就翹起來,所以長輩只好敬而遠之,看我們什麼時候比較肯受教了再來提攜我們。所以人生不要怨自己沒有貴人,根源還是在我們謙卑、恭敬的態度不足。所以這是師公講的,「見人有惡,不批評,要規勸或守默」。你看,這都跟口業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