慳財者世世貧窮,慳法者世世愚癡

這個「慳」就是「耽」,是「愛」的意思。不過「耽」比「愛」的勢力更強大,是「愛」得很厲害了,才叫「耽」。

‘耽著財法’,內心當中對於自己的財物、或者所攝持的法門,非常的愛著,‘不能惠捨’,不願意把你的財富,以及所學到的佛法,適當的佈施出去;‘秘吝為性’,「秘」是把它隱藏,不讓人家知道你有財富、你有佛法;‘吝’是吝惜不捨,吝惜不給別人。一個是隱藏、一個是吝惜。它的相貌是︰‘能障不慳,鄙澀畜積為業。’

「澀」就是不流通、阻礙住了,鄙惡的一種不流通。也就是︰這些財物、佛法,不能從你的身口意流到其他眾生身上去,無法流通,‘畜積為業’,把它聚積起來,不肯施捨。

在蕅益大師的《成唯識論觀心法要》上說:「慳財者,世世貧窮;慳法者,世世愚癡。不可不戒也!」對財物慳貪,有什麼過失呢?世世貧窮。對法的慳貪呢?這個法有很清淨的傳承、很殊勝啊,但我不隨便給別人,那有什麼過失呢?世世愚癡。所以不可不戒也!這件事情要注意啊,這樣的因地是不好的!會使令我們貧窮、愚癡。

「財」跟「法」就像流水一樣,要流通才能夠增長廣大!以佛法的意思,要「捨」才能夠「得」,捨得出去才能夠得到更多;你把它保存起來,「死水不藏龍」,下輩子就糟糕了,會貧窮、愚癡。所以要用「施」波羅蜜來對治慳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