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年輕時所設定的目標可以稱為「五子登科」「銀子、車子、房子、妻子、兒子」。
只要社會稍微開放,經濟自由發展,上述目標到了三四十歲,就可能一一達成。但是,這樣就夠了嗎?有一次,我搭飛機從美國回台北,旁邊坐著一位六十幾歲的乘客。在閑聊中,他談到自己很早就「五子登科」,後來3個孩子還全部在美國落地生根。原本希望在美國的子女家中享受天倫之樂,結果呢?他的英文不靈光,以致成了瞎子、聾子、啞子;他又不會開車,簡直是個跛子;然後呢?他承認自己這一生的作為十足是個傻子。「瞎子、聾子、啞子、跛子、傻子」也算是「五子登科」,實在反諷之至。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種呢?是得到了我所要的。」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得到我所要的」也算是悲劇呢?這不是「心想事成」嗎?非也。因為許多人達成自己奮鬥的目標之後,才發現搞錯了,原來這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自己為這個目標所付出的代價太高,根本得不償失。
為了降低後悔的概率,更為了珍惜未來的時光,我們所能採取的策略是:花一點時間,想一想人生是怎麼回事。首先,我們的生命有「身體、心智、靈性」三個層次。面對身體、心智與靈性,我的建議是:身體是必要的,心智是需要的,靈性是重要的。以身體而言,從身體健康延伸出去,包括一切有形可見、可予量化的成就,如「銀子、車子、房子」,以及社會形象,這些都屬於必要的層次。如果我們把全副精力都投入這個層次,到了中年就會嘗到「重複而乏味」的苦果。
人生不能沒有憧憬,學習的過程並不容易,面對這樣的挑戰,也會帶來一些憧憬,而這絕不是有形的成就可以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