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心靈的寧靜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心靈的平靜與安詳。可是現代人越來越不會享受這些,越來越沉溺於感官的刺激與快感,心靈越來越麻痹與僵化。

當今越來越忙碌的社會,清閑已經成了稀缺資源。即便這麼一點點少得可憐的清閑,又大多被浪費在光怪陸離的聲色饕餮之中,內心沒有片刻的喘息餘地。比如到了週末,本來辛苦了一週,總算有清閑可以休息一下,但是有多少人願意安安靜靜地待在家裡,喝點茶、看看書,獨享一份寧靜呢?很多人一旦寧靜下來,就會感到無聊、躁動、空虛,然後像對待仇人一般把寧靜趕走,尋找各種各樣的興奮和刺激填滿自己的心靈。

興奮和刺激所帶來的快感是短暫的。心理學指出,人有一種「感受適應」的心理現象,也就是當感官持續受到某種刺激,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便會出現疲勞,刺激所引起的感受會逐漸消退。只有加大刺激的強度,才能達到以前的感受水平,而越來越強的刺激只會讓人更加迅速的疲勞,直至最後身心俱疲,再強的刺激都沒有用了。佛教稱這類不可持續的感受為「壞苦」。

所以,刺激固然誘人,但一定要適可而止,就如同山珍海味固然好吃,但不能頂飽。寧靜看似平淡,卻不可或缺,如同家常便飯雖然滋味一般,卻可以保證身體的營養和能量,不讓人挨餓。

寧靜來自於調養內心。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在當今資訊氾濫的社會裡,洶湧的信息洪流裹挾著所有人,乃至企業、國家都無時無刻不繃緊了弦。人如果長期處於高度的緊張狀態,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對於周圍環境的變化容易產生過度反應,在生活中製造出不必要的糾紛和困擾。如果人能夠平心靜氣地思考問題,就會降低誤判的風險,消除很多誤解和矛盾。

古人曾經流傳下來很多調心與養心的方法,禪修就是其中一種。當禪修達到一定階段,身心會獲得一種純然的喜樂,是任何世間快樂都無法比擬的。也有一些方法經過現代人的改造,失去了原有的真義。例如,瑜伽本來是古印度的修心方法,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輔助內心修煉,通過修行瑜伽達到證悟的境界在古代非常普遍,這樣的人被稱為瑜伽師,而瑜伽行派更是大乘佛教的兩大主要流派之一。不過,現代人大多把瑜伽當成一種鍛煉技巧或減肥體操,僅是為了身體健康,這就不免大材小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