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他人,所獲得的幸福就越多

如果有人向你說,跟我一起做菩薩吧?你會怎麼回答?你也許會搖頭,說你只是一個普通人,做不了菩薩。在你的印象中,菩薩是不是那些站在雲端施展神通、降妖伏魔、施貧救苦的神話人物?

在佛教裡,菩薩到底是什麼?菩薩是佛的弟子,跟佛學佛,最後成佛。佛者,覺也。「佛」就是覺悟,大徹大悟,究竟圓滿地了知宇宙人生的一切,知道人生為什麼會苦,怎樣才會擁有徹底的快樂。菩薩則叫做「覺有情」:通過學佛修行獲得覺悟,然後把覺悟到的真理告訴別人,讓別人也一起覺悟,獲得智慧,離苦得樂。這樣一直做下去,等到覺悟和善行都圓滿了,那就是成佛。比如世間人人盡知的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是因為她覺悟到慈悲的力量能夠讓自己和他人獲得智慧、幸福,所以處處教人慈悲,救人苦難。慈悲又是什麼呢?所謂「慈能與樂,悲予拔苦」:如同一個慈愛的母親對待自己最疼愛的孩子,希望把所有的快樂都給孩子,同時讓所有的痛苦都遠離孩子。

看到這裡,你對做菩薩是不是有點信心了?如果你還是搖頭,認為菩薩雖好,但作為一個只追求人生幸福的普通人,還是現實一點好,那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說說這個話題。

一般來講,個人生存要面對三個關係:自己與內心的關係,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自己與環境的關係。這三個關係的好壞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幸福與否,得乎其中。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社會實驗:選擇20個人分成2個組,每組10人,每個人代表不同的社會角色,其共同目標是找到人生的快樂。不同的是,一個組信奉「人人為我」,一個組信奉「我為人人」。在為期一週的時間裡,兩個組各自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生活,如果發現不快樂,允許組員移民。移民規則是同組的人悉數同意即可。

這個實驗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從第二天開始,就有人從「人人為我」組移民到「我為人人」組,7天還未結束,「人人為我」組所有成員都成了「我為人人」的信仰者。

為什麼會這樣?從個人角度來看,「人人為我」是獲得快樂的最佳途徑,但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這樣做能獲得快樂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還以上面的社會實驗為例,10個人都抱著「我為人人」的理念服務大家,則每個人至少獲得9份他人的關懷和服務;10個人都想著應該「人人為我」,等著別人來關懷和服務自己,那麼10個人最後得到的只有顧影自憐。從小團體來看,「我為人人」還有更多的收穫,比如和睦融洽的人際關係,彼此間的欣賞、包容與體恤,共同協作而產生的團隊效率,共同學習而增長的集體智慧等。

這個實驗向我們揭示了獲得幸福的秘訣——做利益他人的事。做得越多,所獲得的幸福就越多。服務他人就是服務自己,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菩薩所做的就是慈悲一切,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

快樂和幸福從服務和利益他人而得,這個道理你相信了嗎?那麼我們再回到開頭的問題,我想,你一定會給出一個新的答案——好,咱們一起做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