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脫根塵,靈光獨耀

蕅益大師,他在二十五歲時,他有一次在徑山坐禪。坐禪他是要息諸緣務了,內觀真如,但前提是你要學過教理,你不能自己創造一個方法。佛法的修學在前面的階位,都一定要傳承「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

蕅益大師他當初是學過天台教觀的,他依止天台的教觀參禪以後,他在自傳裡面寫到:他曾經達到一個境界,「迥脫根塵,靈光獨耀」。我們一念心本來是很乾淨的,清淨本然,但是我們因為第七意識的執取,而執著很多相,執著什麼相呢?根塵!執著我們的根身,這個身體是我的;「塵」就是外在的這些人事的影像,所以弄得我們壓力很大。因為你本來沒有一物,那我們自己多事,就自己去惹塵埃。

蕅益大師他這個時候,把這個根塵的塵埃,當下「啪」!放下了,「迥脫根塵,靈光獨耀」!按照《楞嚴經》的說法,「如鳥出籠」,就像這個鳥它本來在虛空是中飛得很好,但是它不小心跑到籠子裡面去了,被根塵的相所障。那加行位的菩薩他慢慢的修我空觀、法空觀,把相給調伏了,就是如鳥出籠,這個鳥它開始回到虛空了,當然他只是一時的相應。

但是蕅益大師說,從那次以後,他對於身體的執著完全輕薄了,迥脫根塵,靈光獨耀。我們從他這句話的判斷,合理的推論:他是頂位。因為他「根塵」是所取相,脫落了;但是靈光獨耀,這個「能取」的自我概念,有沒有消掉我們不知道,但是起碼是頂位。

一個人一達到頂位,在唯識的判教:資糧位的菩薩是「若墮惡趣,終不久留」,換句話說資糧位的菩薩還有可能墮三惡道。頂位的菩薩是永遠不墮三惡道了,雖然他有三惡道的業力,但是他不可能得果報了,因為他空性的力量太強了,他可以讓他三惡道的業力永遠不動,從今直到成佛為止。他如果沒有到淨土去,他的生命只有兩種情況:要麼做人,要麼做天,他永絕三惡道。這個不是他的業力強,因為他的心態不一樣了,他對於粗的所取相、能取相,這種灰塵都脫落了,所以他已經不可能去刺激到三惡道的業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