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一次談的是生死的問題,今天我們講的是《六祖壇經》的般若品第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本性上的東西,這個是修行的精華。你不了解我們本性上的東西,要談修行那就非常的非常的困難。
我們舉一句佛教常用名詞:「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一句話乍聽之下,誤解會很多,而且佛教徒也沒有幾個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一個基督徒他就說, 「釋迦老子講了這句話,當時我沒有在旁邊,要不然就宰了他,這麼狂!」他就一直認為我們大慈大悲的佛陀很狂。所以其他的宗教,凡是不是正信的佛教,沒有透徹的去研究經典都會依文解義,也會產生很大的誤會。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那個「獨」。這個「獨」字的意義很深,今天你來到人間,單獨來的,沒有人跟你來啊,獨來;你下地獄也是獨往;你上天堂也是獨去;你到人間做牛做馬也是獨往,沒有任何一個人牽制的。這個是站在意識型態的迷糊點來告訴這個「獨」字,就是你什麼事情都必須自己來。
人家問趙州和尚說:「請問禪師!什麼是禪?怎樣修行才能成佛?」 趙州和尚馬上跑到廁所去,不講一句話,然後又回來。
「我問你,你怎麼不回答呢?」
「我已經告訴你了,連上廁所這麼小的事情都要自己來了,成佛有辦法替代嗎?」
連上個廁所也是獨來獨往。你們上個廁所有沒有兩個一起去的呀?有啊?哎呦!那是有問題哦!我們都是單獨來單獨去的,那小便是不是我這裡小,那邊跑出來呢?也是單獨來的,這一根水柱也是自己來的。所以說的獨來獨往,這個「獨」字是站在意識的角度講的。那麼我們現在這個「獨」字,那就不是這樣講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就是本性,「獨」不是指最的意思,因為沒有辦法去形容,只有講「最」,「唯我獨尊」就是只有本性最尊、最貴的。
這種解釋很膚淺,會產生一種意識型態的看法不一樣,所以佛教裡面講的就是絕對的意思,這個「獨」就是絕對的意思。而什麼叫做絕對呢?本性是絕對的。今天我們的心,剎那之間在分別、執著,書讀的愈多的人,就執著的愈深,執著什麼?名啊、利啊、色啊,執著自己的事業啊、成就啊、聲望啊。他把內在的心態架構在一種執著、意識的分別、剛強的自我主義之上,並且希望長遠的保護這種自我意識。由於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對一切環境的存在就會產生一種意識型態的分裂。意識型態的分裂,就是我們對任何一件事情沒有統一性的看法,所謂統一性的看法,就是內心無所著、無所住,一切因緣所生的這一念,用觀照的力量馬上就突破它,知道緣起自性本空。
我們因為不了解人生宇宙的道理,官當的再大,錢賺的再多,再有聲望的人,都是生活在意識的分裂狀態之下,什麼叫做意識的分裂狀態呢?就是我們內在不能統一,總是偏計所執,執著在某種假相上。所以「獨」字就是進入絕對的狀態。譬如說,一是怎麼來的?一是跟零比較來的。二是怎麼來的?二是跟一比較來的。這個零一二三四五六,是由某一種假設,然後由某一種假設去推論某些符號的存在,我們這個「獨」不是一二三四的「一」,你把這個「獨」當做是一二三四的「一」那就錯。也不是零,所以不能用符號去比較。這個符號的假設,是由某一些意識的觀念,去主觀的產生執著、去定位,有零,所以產生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分裂的這種 mark (符號)出來。
絕對的狀態不是這樣子,絕對的狀態是不經過任何的比較,當下超越任何的執著,進入寧靜的狀態,即所謂的安詳、解脫、自在,它觀因緣本空,當下無所著,那就是這個東西。所以修行只有一個字:空;兩個字:放下;三個字:無所著,就是那麼簡單!但是要練到這樣子的功夫、意境,畢竟不是簡單的,因為我們的感情太重,所以中國有一句話:情生智隔,感情生出來智慧就隔,感情太重的人,智慧就發揮不出來了,就沒有辦法了!所以談戀愛的人,他就暈頭轉向的了,看他是個身份的好一點,馬上拼老命的自己送上去了,然後發生一些事情啦。後來又要分開了,很痛苦的分開了,就迷迷糊糊的,感情一衝刺起來,所有的理性啊,所有的智慧啊,所有的能力啊,全部都忘掉了,因為他條件太好了,是不是?
所以,我們內在要進入統一的狀態,我們必須要有悟,要去覺悟。我們眾生所謂的「悟」,大致上都是在意識裡面打轉。我們舉一個例子,譬如說:「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眾生對這很容易迷惑:怎麼無念又能夠念呢?念了又為什麼講它是無念呢?因為他沒有悟入自性,所以他對這個名詞就很陌生,縱然我告訴他很多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的道理,可是對他來講又陌生,然後他就用意識去揣測,無念而念是什麼意思,念而無念又是什麼意思,這樣就搞錯了。所以在《圓覺經》裡面講:未見自性的人,他揣測這個自性啊,就像這個旋火輪一樣的。什麼叫旋火輪呢?這個手拿了一把火把它旋轉,這個火實在是只有一把,眾生一看起來就是圓圈圈。意思就是說,用意識型態去認識這個本性,會誤解我們真正的本性。
我們一定要了解,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我們必須要站在聖者的角度,還要站在凡夫的角度。如果站在聖人的角度,說:念而無念,就是說所有的每一念都是自性,而沒有貪瞋癡這些念頭,叫做雖念而無凡夫俗子之念,就是念而無念。自性本具有念,念念消退自性,所以念本身就具足了自性的功夫。那麼無念而念,對聖人來講的話,雖然他沒有一切具足貪瞋癡,可是他本性有具足有念,所以是無念而念。所以說在聖人的角度來講的話,是念而無念,或者是無念而念,統統是一如的。
那麼凡夫的角度就是不是這樣子的啦?凡夫的角度就是你念或者是無念統統是有念,為什麼?他是用意識的觀念說無念而念,他就想到:無念就是什麼都沒有,像死人一樣的,這叫無念而念,他是以為說我們這個思想上要把這個念頭斬掉、除掉,沒有這個念頭就無念。那麼就是變成說,我們只要把這個念頭除掉,沒有這個念頭,就像一個無知的眾生一樣的,無念——而念,所產生的那個觀念也是執著。那麼在凡夫的角度來講的話呢?無念而念,他以為沒有念頭就可以自己自然產生念頭,所以在凡夫的角度,他認為無念是清淨的,那麼那個「無念」也是意識型態的執著,只是進入一種混沌狀態,無所知的那個無念,他並不是自性的一種無念,是凡夫意識型態的無念,那叫無念而念,所以凡夫角度來講,他是無念也好,是有念也好,這統統是意識型態的東西。換句話說,凡夫的意識,他都是一種強烈的分別,在分別的裡面,就把我們的本性切割成無量的對立,所以就算我們個人想要進入修行,而去了解本性,他用意識型態去對入本性,那麼本性就變成意識型態。
你們到底聽得懂不懂啊?怎麼兩眼無神啊?眼睛一直看著我,聽不懂的舉手,真的聽不懂的舉手,(眾舉手)哇!完了完了完了,講了老半天聽不懂,好了!我們講淺一點的好了,解釋這個都讓你聽的懂的,最好是講故事啦!這個般若思想很重要,很重要!修行不懂這個,那真的是沒有辦法。
【般若品第二】
【次日, 韋使 君請益。師升坐,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復云:‘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第二天,韋刺史(就是一個當官的)來請教六祖。六祖就陞座講法對大眾說:要用清淨心,來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又說:善知識,菩提就是覺悟的自性,就是我們內在所蘊育的無量智慧,每一個人統統有。只因為我們自己心迷誤了,不能自悟。要藉著大善知識的開示引導方能見性。你們應當知道愚人與智人,佛性都是一樣的,無毫纖之差,只是因為迷與悟有所不同,所以就出現了愚智差別相。我現在為你們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你們能智慧顯現。你們要好好的諦聽。
「摩訶」那就是大,大般若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善知識就意思就是稱呼大家,我說「諸位菩薩」,也是這意思啦。
古來高僧大德講: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個就是自性的功夫,我們今天不能觀無常,所以在每一個動點上,都會被牽制。什麼意思呢?譬如說佈好看不好看?就會產生強烈的一種分別觀念,如果我們的本性、我們內在裡面有大智慧,當下無所著的話,布本身就有生滅法,就沒有實體可言,你執著這一塊布的好跟不好,那就是我們心態的問題。所以但無心於萬物,就是對於千萬的圍繞在四週圍的萬物,當下無心,就是無念,何妨萬物常圍繞,你不妨,一樣的過這種的日子,也是一樣過得很好的人。
外境的東西本來就是不能左右我們的,是我們心自己迷了,自己起心動念去攀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有錢的人來,「歡迎光臨,請裡面坐。」有錢的來就那樣子的泡好茶、請上座,又是對待他那麼好。一個殘廢的來、殘障的來:「你來這裡做什麼?出去!你不知道這裡很貴嗎?一小時要好幾百元!」唉!這些眾生啊,每一個個體上,他都是生滅的東西,生滅就是無常,自性本空,奈何你對它的好跟壞起爭執跟分別呢?我們自己生一念的執著,把我們的本性分裂了,這就不是我們的本性了。
我們的本性是看到任何東西都很歡喜,沒有因為他的有錢、沒有錢,也不會說這是是、這是非,而產生強烈的一種牽制意識,所謂牽制,實在是沒有。所以說本來我們可以過的很快樂,這句話很有學問的哦,你不要看這個很平淡,本來我們可以過得很快樂,可是我們卻過得很痛苦。為什麼?就是沒有智慧,當我們有智慧,透視的智慧的時候,任何事情到我們的面前,縱然別人無中生有的攻擊你,你都會很歡喜的,你知道他來誹謗,當下就是無常法,這種漫罵有一天他會消失的,這只是短暫的一種不同的境界現前而已。所以我們一個大修行人,他是 contrlhismind (控制)他整個意志,不讓他動念,久而久之就會無念,然後本性就會因為不動念,而顯現出一種智慧,就變成無念而念,自然產生智慧之念。所以我們今天如果不先控制住我們的心態,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本性是什麼。
諸位!我教你們做一天的佛陀,很簡單!用控制的,施以方便語,記住!要無所著,任何事情要「放下」兩個字,假如說你肯聽我的話,你明天可以用這種方法試試看,那種日子跟佛一樣的,沒有什麼兩樣。佛子安住於無所著,即是佛受用。如果求佛道的眾生,安住在無所著那個意境,就是佛受用,就是佛安住的地方。
所以說強制、強烈的,用意識上去控制某一種事情,這個意識,後面又有敵對意識,有一天控制不住的時候,他就會發瘋。所以我們講忍耐忍耐忍耐,如果你忍耐,沒有了解我們本性的時候,這種忍耐就完了!碰到什麼事情,一生氣起來:我要忍耐!一生氣起來:我要忍耐!那這種起伏作用,你說要搞到幾時才罷休?要什麼時候才不會忍耐呢?他有一天忍不下去、壓不下去了, broken (爆發)出來,你完了!我們這種修行是不對的!要用什麼?要用觀照的。忍耐的當下,就沒有所謂的忍耐,今天他來侮我 ,這個人本身是無知,我們不要管他就好嘛,他有權利批評我、侮辱我、攻擊我、無中生有的誹謗我,我有權利不要聽,你為什麼不享受你的權利呢?講到這個地方你怎麼不鼓掌呢?(師笑)笨笨的、反應那麼慢。(眾鼓掌)所以說你要記住,他有權利讓我們來生氣,我們有權利不要看,不要生氣, why ?你為什麼不享受你的權利?就無所著,就放下,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啊。
人家說;「哎呀師父啊!你這麼很忙,很辛苦!」
「哦,不辛苦,不忙,不忙!」
「忙」是怎麼寫啊?心亡了,心沒有叫做忙!我說:我很閑啊!一天到晚都閑著沒事啊。師父會不會很煩?我不曉得要煩什麼,不知道啊?我即沒有老婆,也沒有兒子,也不需要去標會,擔心被人倒會,又沒有在做股票,你說要煩什麼?我不知道啊!要煩什麼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啊!那你說我要修行,修行我自己知道的,意境是什麼嘛,當然我很清楚啊。那煩什麼?那道場,道場就隨緣嘛,能蓋我們就一直蓋起來嘛,雖然花了一億多,我們還是很順利的蓋起來嘛,可見慧律法師還是有一點點的福報嘛,是不是?我們花了一億兩千萬蓋了一個文殊講堂,一樓一樓加起來大概兩千坪左右。 所以說痛苦來自於無知,無知來自於無明,無知的眾生他就活得很痛苦。 所以說不要說你當醫生,你今天就是念了十個博士、一百個博士都沒有用的,這個智慧是抵不過出家人的,希望你相信啦。真的!
愚癡的人,或者是大智慧的人,佛性本來沒有差別。所以四肢健全的人,長的漂亮的人,不一定比那個殘廢的人會修行,因為修行不是用腳,也不是用手,是用心去悟啦。少一隻腿、少一隻手,但是確實沒有少那個心,心還是存在,有心就有本性,有了本性,我們有一天就會開悟。所以說: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佛性是平等的。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善知識,我們世間人每天都在念般若,卻不識自性本然的大智慧,就好像說食不飽,只是口裡說空,萬劫也不能見性,結果還是毫無意義。善知識,‘般若波羅蜜,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是大智慧到彼岸。這必須是落實於心念,與空說無關,如果只有嘴巴念,心不去悟道,那麼就如如如化,如露如電,無實際意義。我們嘴巴念,心裡也去做,叫做心口相應。我們的本性當下就是佛,離開了這個本性,就沒有其他的佛。
我們每天都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眼,無耳,咦?統統有,怎麼講無呢?無眼、耳、鼻、舌,統統有,他講沒有。糟糕了!他念到那個地方,他念到:眼睛,咦?有啊!無耳?也有啊!統統有啊,怎麼沒有呢?念了《般若心經》念了幾十年,他搞不清楚,書念的再好,沒有師父講,他也不能開悟。所以,我講的那一套《般若心經》希望你們買回去聽,你就知道那個功夫之深啊,真的!我是講本性啦,不是指我啦,佛陀的那個法,那實在是太好了!
你不了解我們的本性,這個般若,就像說食不飽,整天講那個多好吃,那個多好吃,可是你吃不到啊。我們嘴巴裡面講的,這個空,那個空,但是對空他根本不了解,所以說萬劫不得見性,對空的思想沒有辦法了解,那當然就沒有辦法,看不清楚我們的本性,一點益處都沒有。
我們需要用心下去觀照,不是在口念,所以一個人有沒有修行,可以在他的行為當中看得出來。我現在告訴你,你注意聽,很簡單可以判斷一個出家人有沒有修行,如果有一個出家人,他告訴你他有神通,他能夠給你消災解難,可是他碰到事情脾氣發的很大,我告訴你保證沒有開悟,保證的!開悟的聖者他絕對不會生氣的。開悟的聖者會生氣,只有一種情形,就是在教導徒弟的時候,知道這個根器夠,他才會用生氣的去教導徒弟,要不然一個開悟的人,他用生氣的來教導徒弟,那笑死人了!最簡單的,我告訴你很容易的分辨一個人開悟與否,如果你去的時候,他一直告訴你他有神通,他持什麼符咒可以加持你,馬上得到什麼解脫,來了摩個頂,馬上不會拉肚子,那是神經病!
我們台灣啊很不幸,來了一個清海,又跑出一個盧聖彥,很不幸!佛教的不幸,眾生就無知的跑去灌頂,結果股票大輸特輸,不但沒有消災還破財。有正知正見,開悟的人,他哪裡是這樣子的,自己顯什麼神通啊,你們聽我這麼多錄音帶,我有告訴你我有神通嘛?我有沒有告訴你,我很會修行?有沒有告訴你說我很了不起,不得了的一個聖者啊?沒有啊!開悟的聖人他也不會講的,開悟的聖人,他處理事情的方式以圓滿為主,絕對沒有仇視,如果真的沒有辦法解決他就認了。
譬如說我的講堂,假設說被人家佔據了土地,我用種種的管道,用在家人跟他去控告,如果沒有辦法要回,那麼就是我們三寶的業障,我們不會廝殺的,不會請槍手砰!砰!不會用這種方式。所以說我們懂得智慧,懂得認命,所以我們眼睛裡面,從來不恨那一個眾生,這個眾生縱然怎麼樣子攻擊我、誹謗,乃至是說要讓我們死,我們也不會去跟他計較,為什麼?因為我們有永恆的忍辱,不會是像世間人:我要忍耐!我要忍耐!沒有的,我告訴你,聖人沒有忍耐,因為叫做無生法忍,沒有所謂的忍,因為根本自性就本空,你忍個什麼東西呢?對不對?他來欺負我們的時候,他的手,他的腳,你分析他的全身都是無常法,他的全身本來就是空的,沒有所謂的侮辱不侮辱的。
所謂的侮辱,是我們內心裡面產生一種觀念,他牽制著我們,我們被他所牽制,所以他侮辱我。所以說我們本身修養不夠,就會說人家侮辱我。如果說是釋迦牟尼佛話,你拿刀子殺他,他都不會動到一個念頭,他那裡有什麼侮辱不侮辱的,就是我們的業障,認了!就是這樣子,就是那麼單純,就是這種智慧嘛!所以我們當醫生的人、當護士的人,就是很簡單了是不是?
當醫生的人,我們就內心裡面常常這樣觀照自己,他今天有病苦(就像我自己這樣子的)我們心很難過我們要一直好好的照顧他,你做醫生的人不能煩。你若煩了的話,就完了!那麼多的病患,做醫生的人沒有幾個不煩的,因為我也當過醫生,你們當過那個是打針醫生,我是當心理醫生。
我舉個例子給你聽,有一個老公老告訴我,他的老婆對他很好,老婆死亡時也留下很多錢給他,這個老公很高興,但老婆去世後一天,他發現老婆外面討客兄(紅杏出牆)。他老婆死了,他一直恨在心裡面:我對我老婆這麼好,她對我這麼不忠貞,恨、恨!恨到有一天要爆發了,找到我:「師父啊,你慈悲慈悲跟我開示一下,我對老婆是忠貞不二的,她竟然移情別戀愛上別人,到她死以前我沒有發現,死了以後我發現了,我是一直氣憤她、我一直憤怒她。」我說:「死了多久?」「三年。」「哎呀!死了三年了,這一塊石頭還放不下。」然後我就問他:「那你現在能夠如何?」他說:「我不知道,我很痛苦!」我說:「你有權利不要痛苦啊,你為什麼不要享受你的權利?」他說:「咦?對對對!」
你怎麼不享受你這個權利 —— 寧靜的內在、安詳的內在呢。你不需要忍耐,我說:有什麼好忍的?死了就剩下一堆骨頭,你恨她,恨什麼?恨骨頭、恨鼻子、恨頭啊,恨她什麼啊?她現在已經爛了,尸體都爛了,你恨她什麼啊?這就是無知,就是如同我們剛剛講的那一句「情生智隔」。情生,智慧就顯現不出來,就被關在牢籠裡面了。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要用感情,要用理性。理性必須建立在智性之上,智性必須建立在空性之上。
我們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是嚴重的錯誤,講起話來:喂!你要理性一點!你講他要理性,他講:你也要理性一點啊。民進黨的就告訴國民黨的:喂!你講話理性一點。國民黨的就告訴民進黨的:喂!你講話理性一點。理性的標準是什麼?!理性既然沒有一個標準就幹起來了。所以理性要建立在智性,要建立在大智慧裡面,他才有理性可談,沒有智慧你談什麼理性呢?騙人的!那麼大智慧要建立在什麼?建立在空性,空性就是任何事情平等!這個時候你就要鼓掌了,上下才會熱起來嘛,對不對?(法師笑)單單我唱獨角戲,熱不起來。(眾笑)
所以你要了解,感性要建立在理性,理性要建立在這個智性,智性要建立在空性。換句話說,空性支配著智性,智性支配著理性,理性支配著感性,感性必須與空性一切符合,這是一個 circle 一個循環。有感性的人啊,必須要有智性,有智性的人必須要有理性,統統具足。所以我們要用大智慧,心要好好的去觀照,不是口在念的,單單用一隻嘴巴在念念念,那沒有什麼意思的。
我們的本性當下就是佛,離開了這個本性,就沒有其他的佛。所以說三皈依是什麼意思啊?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佛在哪裡?拜了老半天的佛卻看不到,拜了阿彌陀佛在前面,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前面,一天到晚拜拜拜。拜了以後還是照樣生氣,那這個拜佛有拜跟沒有拜是差不多的,佛像是讓你觀照你的內在,佛在前面是叫你見賢思齊,不是叫你拜他,是說你拜他是向他學習,我們內在裡面一定要昇華,這個拜佛才有意義嘛!
所以有人問師父:念哪一部經才會消災啊?我說:常常生氣、愚癡、無知啊,念什麼經都不會消災。要是誠心的念,擁有大智慧,念哪一部經都是消災。所以說: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皈依法,什麼是法呢?自性本自具足,本來我們擁有大智慧,智慧之法叫做真理嘛。所以說:離性無別佛,離開了我們的本性,就沒有其他的所謂的佛,離開了我們心中的這個法,就沒有所謂的真理,所有的真理都必須建立在自性裡面去悟。釋迦牟尼佛講無常,你不去觀照無常的時候,你去菜市場買菜,為了五塊錢就會幹起來的。如果開悟聖人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以前啊,我很喜歡看這個選美大會,(眾笑)真的嘛!不要笑我了,真的!尤其是穿泳裝,哦!這很迷人。而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就是你的三圍多少,你多少跟我沒有什麼關係,你長的很漂亮,我也不認識你,認識你也沒有關係,也沒有什麼作用,她漂亮,漂亮她的,我開悟見性是我的事情,就是這樣子。那個學佛的意境,沒有學佛以前那種對美女的欣賞的角度,到現在就有一百八十度的不一樣,現在就是你什麼世界美女在前面也是這樣,不是沒有感覺,有感覺,沒有什麼作用,很漂亮,很漂亮又能如何呢?所以我們變成自己產生一種內在的執著、欣賞,然後很喜歡的跟她講話,產生了自我意識的紛亂,就控制不了內在,所以說庸人自擾,真的!所以說世界只有佛法是最可貴的,離開佛法沒有在真正的生命,找不到真正的生命,佛法是我們真在正的生命。當你發現這個小姐很漂亮的時候,你最好跑到開刀房去看一看,一剖開時所有的五臟六腑密密麻麻的連在一起,那就知道這個身體是什麼樣子的啦,是不是?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什麼叫做摩訶啊?摩訶是大的意思。心量廣大,就像虛空一樣,無止境的,也沒有方圓大小,青黃赤白,上下長短,無嗔也無喜,無對也無錯,無善也無惡,也沒有頭尾。諸佛剎土,都同虛空一樣。世人的妙真佛性本來就空,沒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也是這樣。
大智慧就是具足這一些,意思就是進入絕對狀態,你有長就一定有短:有是就一定有非:有瞋就一定有喜:有善就一定有惡:有頭一定有尾,我覺得這個釋迦牟尼佛這個老夫子,實在不得了!
你看看這個基督教的思想,七千年前耶和華創造天地萬物,他是有頭就有尾啦,七千零一年前是什麼?七萬年前是什麼?七億年前是什麼?這在 logic (邏輯)裡面你就講不通了。釋迦牟尼佛講:沒有開始。所有的開始是意識的觀念所訂定出來的標準。太厲害了,這佛陀很厲害!沒有開始,因為世間是一種虛幻的東西。
時間是我們給它訂定起來二十四個小時,然後就一個有形的時鐘答答答……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你睡到幾點,那我們白天睡醒的時間,看表,哦,現在六點半了。有一個具體的觀念。所以說時間是意識的具體觀念,是意識裡面把它列出一個時間的觀念出來,所以我們執著。因此我們了解,開始的本身就是錯誤,那麼再悟到深入的話,連那個時間的觀念統統沒有。
所以人家說:開悟的人到哪裡去?往生到哪裡去?開悟的人不必到哪裡啊。這個宇宙就是他的家,他去哪裡?他也不必往生極樂世界,由這個娑婆世界然後到往生極樂世界,那是沒有開悟的眾生才有來有去啊,從這個地方到這個極樂世界,證悟的話,哪裡都是極樂世界,為什麼?所有的空間都是他的本性,所有的本性都是清淨的,當然就沒有所謂的污染的東西,所以我們講自性彌陀嘛,本性就是阿彌陀佛嘛,佛佛道同嘛。每一尊佛證悟的境界統統是一樣的,猶如虛空,擁有大智慧嘛。
我們要修行,記住!不能有所執著,要去掉方圓大小的觀念;要去掉青黃赤白的觀念;要去掉上下長短的觀念;要去掉瞋、要去掉喜。這個喜就是說得到的時候歡喜,失去的時候發脾氣,那個瞋跟喜,跟法喜不一樣,法喜是悟道,是沒有執著的歡喜,那是不一樣的。所以說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善惡;本性要去點頭尾;開始跟結束統統要去掉。
世人妙性本空,就是一切相都無所著,無有一法可得,如果有法可得就不是自性了,自性就是放下、放下、放下……捨掉、捨掉、捨掉一切的內在的執著,達到絕對的心理狀態。所謂絕對的心理狀態就是說,無相、無念、無住,無相就是一切相在他的眼中是無常的,無念就是他不會動到一個念頭去執著外在的境界,那無住就是對一切事情無所著,讓它像水一樣的流暢,內在裡面無所著,什麼事情到他面前裡面,多麼的灑脫,多麼的自在,那一種大智慧,永遠充塞在我們的本性,用我們的本性永遠不會迷惑,就是那麼的安詳、快樂,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無有一法可得,若有法可得,即非自性,如果有任何一法可得,就不是我們的本性。
【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
善知識,千萬不要聽到我說空,就執著這空,第一,千萬不要執著空是什麼都沒有,坐在那個地方什麼都不想,這樣就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廣大無邊,所有物象都含乎其中, 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都在其中。世人本性空寂,也是這樣。
坐在那個地方什麼東西都不想,那個叫做迷迷糊糊,在易經裡面講就是混沌未開,陰陽兩極未分的時候,那就是無極狀態,那就是無明。就像老莊哲學思想裡面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也不知道。落入一種無始無明的無分裂的狀態,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的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也沒有執著、也沒有想,像什麼呢?像死人一樣的,這哪是佛?你看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子的嘛?像死人一樣的?不是。記住!無念是沒有一切世俗的塵念,具足有大智慧,自性本具有大智慧。
我們要修行的時候,第一:莫著空,千萬不要執著:我們現在在觀空。你現在在觀空的那一念,還是妄想,這個空的思想後面意識:我在觀空、我在觀空,那還是一個幻想。一個無我,這個我是夾帶無我,這個無我這個意識,也是知道有一個無我。所以說我們凡夫不懂自性,就一層一層的執著,空在前面,我在觀想,我知道這是無我,無我那個也是我。就一直用累積的關念裡面,想要了解這個本性,是嚴重的錯誤!所以我告訴你,什麼是本性,記住!我在觀空,空當下無所著,連空都不可以執著,這就是我們的本性。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善知識,我們的本性可以含有一切的法,一切的善法、色法、是非長短,色生香味觸法,六根、六塵,一切都會歸到自性,不離我們的自性。如果看到一切人的惡跟善,我們都不取不捨,也不被其所染著,心量如虛實這樣可以稱之為大,所以稱這‘摩訶'。善知識,迷惑的人只是口中宣說,智慧人落實心行,又有迷人,空無所思,閉目靜坐,自稱為大,這一類人,不可同其講話,因為他們邪知邪見。
所以我們說:萬法唯心照,就是指迷了的眾生。萬法唯心照,世間的一切山河大地,世間的一切是是非非、長短,含有攻擊性的東西,是非、長短等等,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所去照的。所以心是一個很籠統的名詞,如果心上面加一個貪,叫做貪心,瞋心、愚癡心、嫉妒心、煩惱心,分別心,執著心、堅固心、臆測心、懷疑心、憤怒心,這也是心,如果我們改一個名詞:喜心、歡喜心、安詳心、慈悲心、菩提心、佈施心、忍辱心、精進心、般若心,這也是心,可是這個心卻是清淨的。所以心是一個很籠統的觀念,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來講心,所以你講心是什麼?這心不是什麼。心的過濾就是我們的本性,但是要記住!你一定要記住, 用惡的一面來襯托出善的,善的一面也是執著。 所以說本性善跟惡全部要放下,包容、存在。
有的人就不了解了,那師父!那你對那些殺人、放火的事情,你認為呢?你說善跟惡無所著嘛。他把這個無所著當作是放棄,他把這個無所著當作是不管,錯了!什麼時候是這樣講本性的呢?這個不是本性啊。就是說他是壞人,我一定要把他抓起來,然後用對治的法律去對治他,這個就是慈悲,我們為了要救他,懲治他。所以說善跟惡是分別得很清楚,但是沒有分別的執著性,叫做雖分別而無分別性,是名本性,我們一定要記住,雖然分別一切事情,我們善惡很清楚,雖分別而不做分別想,不可以有分別這個念頭,想就錯了,想的話就是執著。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這一句很重要很重要!這幾個字你今天你把它寫下來的話,那今天這一趟就值回票價了,雖然計程車坐了一百多塊,沒有關係!這一句話就值一百塊以上的,你注意聽啊!看到一切人的惡跟善,不可以有取、有捨。
取是什麼意思?這個惡的話,我要去做那就不好,善的話,我做善事的話,我要去取、去執著,我今天佈施給文殊講堂一百萬,你看看,我偉不偉大?你看!這個柱子上都沒有寫我的名字。這個「取」就是做善的執著,就是取。善之與惡不取,不捨,也不可以捨離啊,你今天你做善事,也不可以捨離這個善事啊,不執著這個善事,但是也不可以捨離善事,善事我們還是要做。意思就是做善事無所執著。
但是做善事我們也要查清楚啊,你譬如說現在的很多假的出家人,到處化緣,我們也搞不清楚他是真的是假的,如果是確實是真正的出家人,我們供養那沒有話講。所以說還有很多的寺廟,或者是很多的什麼什麼堂,派人化緣,你也搞不清楚那是真的是假的,還有那些殘障的,在地上專門拖著賣東西的,據說那個有集團。世界上最可惡的事情,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斂財,這是最可惡的人,他明明知道我們會同情這些殘障的人,然後來利用殘障的人斂財,這種人罪過無量,當下十九層!
又有這個迷惑的人、眾生,空心靜坐,什麼叫空心靜坐呢?什麼事都不去想它,就是愣頭愣腦的坐在那裡,坐著,百無所思,什麼都不去想,就問人家:你看我像不像觀世音?你看我像不像地藏王?哎呀!真是客家話講的:神經病!不懂佛法然後自己亂修行,然後搞的糊里糊塗的,也摸不清楚那到底是什麼,也弄不清楚。像這樣子的人啊,傻呼呼的坐在那個地方,以為說空出一切的妄想,坐在那裡百無所思,像死人一樣不去想它,這一種人,不可以跟他講話,意思就是沒有用,那是完全誤解我們的佛性,因為他們邪知邪見。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我們胸量很大,遍周法界,所有的盡虛空界、遍法界,都有我們清淨的內在。當我們有所作用,就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都自在,心不會停滯在任何一點上,這就是般若。
這好比說,我跑到榮總來,我有清淨的內在,我跑到高雄去,也有一樣盡虛空界,遍法界那種胸量,跑到台北來也有,跑到那裡統統有盡虛空界,遍法界那種胸量。
如果你記住師父幾原則,哇!那你今生今世你用不完,比你賺一百萬、一千萬,都值得,只有幾個原則:
第一、永遠不生氣。你說:這不可能!不可能才叫做修行啊,那可能的話你修什麼行?我們明天學習做佛菩薩,做了三天忍耐不住,我要爆發了,三天而已。千萬記住!不要生氣,這是很重要的,我講這一句話是警告我自己,不是警告你們,因為我這個人脾氣很壞,所以我警告大家,就是警告我自己:不要生氣。
第二、絕對尊重眾生,縱然他有缺點,我們不要看他,如果需要的話,我們警告他,善意的勸告。如果你做得到這第二點,那就沒有紛爭。
第三、交換立場。當你看到一件事情很煩惱的時候,你交換立場,你不是他,他不是你,你不要替人家擔憂,你不要主觀意識的批判人家,因為你不是他,他不是你,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交換立場。
第四、秒秒保持觀照。你知道你在說什麼,清清楚楚,這最難的!你在想什麼,你二十四個小時,你都很清楚的,你在想什麼,你在做什麼,我這句話出去有沒有傷害到別人。我告訴你,我的特別的優點,你們做不到的,我胸量很大,真的,我這個人胸量很大,可以包容一切。這個要好好的學習,我這個不是自吹自擂的,這是真的做到這樣子的,所以我自己一個人 designed (設計)那個文殊講堂,每天早上花費多少的時間去監工,應付多少的帳目,我從來沒有動到一個念頭,去對那個工人生氣的,絕對不會的。那些工人做到今天他一直說;哎呀!我們做了一生一世的工,沒有看過一個這麼有修養的師父,不曾看過這麼有修養的老闆。
這很簡單!為什麼?他罵我們一句的時候,我們也罵一句,他說:跟你走(台語三字經諧音——罵人的話)你也:跟你走!一來一往互相叫罵,這樣有什麼意思呢?這個不能講的很直啊,這個點到為止啊,台灣的三字大明咒嘛!他動不動就:跟你走,我也:跟他走,這樣就吃力了!二個人就對罵起來了,知道意思就行了。這是沒什麼意思,但是這像狗一樣的,他沒有修身養性,他跟你咬一口,你也趴下去跟他咬一口,那這像什麼,不可以這樣子。
他們說:這個慧律法師哦,這個給他在世間做事業,哦!一級棒,嘎嘎叫!因為我們是出家,我們了解修養進退尺度,知道怎麼樣做,我們絕對不會像世間人,工作很認真,要領錢,開六個月的票,我不會這樣子的,你認真的做,多少錢馬上開給你,一毛錢都不會少,工人就很有起勁了,要不就是他們工作很勞累的時候,買維士比請他們,只要認真的工作就好了,就這樣子。所以說應付這個工人真的還是要有一套的,很難!
所以說我們今天啊,用既了了分明,我們要清清楚楚,每一分、沒一秒,都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在想什麼,我這樣有沒有傷害到眾生,那這樣的話,你永遠不會去得罪別人。
第五、沉默是金。這是最簡單的,一般人啊造口業、散亂心啊,就是由這個嘴巴來的,尤其是女人這一隻嘴巴,那個三十歲到四十歲、四十歲到四十五歲,你說她懂嘛,她懂得不少,嫁了人又生三、四個小孩,你說她不懂,她又懂得一些。你說她都懂嘛,她又一樣也不懂,她就是像那種半調子的五專生,五專就是即不像大學也不像高中,像不上不下的五專生,這很慘的!所以我碰到三十五歲以上到四十五歲的女人,哼哼哼!哦!都很注意。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年輕的,年輕的男同學、女同學,他很年輕,他很單純,學生嘛。
我們要了解,我們能夠鞏固這幾點,哎呀!那真是生生世世是享用不盡,這個才是我們無量的財富啊,裝在這個心裡面,隨時掏起來,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說,錢是身外之物,那不是永恆的財富,智慧才是永恆的財富,恭喜大家!
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控制你的意識,不讓它落入煩惱,不讓它落入憤怒,我們設身處地的替人家想,我們沉默,我們秒秒保持清淨的心態,用的時候就知道一切。那一起即一,所以的一切都會歸到我們的本性,就是「一」。一是絕對的意思,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當我們自性本空一切的時候,一切的法都包括在我們的自性裡面。
「去來自由,心體無滯。」這是開悟的必須條件。讓我們的心來跟去統統沒有執著,就是沒有停止,就像臭水溝的水不通,不可以。記住!心去來自由,什麼叫去來自由?來者自來,去者自去,但無心於萬物,就是這個意思。去來自由,來不要煩惱它來,去你也不要煩惱它去,不要煩惱它,有一天生命總是會結束的,你就會悟到世間總是無常的,所以說心體無滯,我們心的這個體,它是沒有這個阻礙的,「滯」就是阻礙的意思,這個就是我們的般若。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
諸善人,一切的大智慧都從自性而生,從你自己本身的自性生出來,不是從外而來的,切莫用錯了意,這才是真正的本性自用。一念悟到真,一切都是真的。心量廣大不落支節。千萬不要只是口裡說空,心中卻修此行;這就好像,自稱國王,但終究什麼也不是,這樣的人非吾弟子。
曾有一小姐來師父那裡,她講:師父!給我摸摸頭開智慧。我說:摸頭幹什麼?她說:開智慧。我說:那摸別的地方呢?摸頭會開智慧,那摸別的呢?如果說摸頭會開智慧的話,那摸屁股呢?恩?智慧哪裡是用摸頭的呢?摸頭的意思不是這樣,摸頭的意思是說師父有修行,師父的身上產生一種電力,電力就是佛光,摸頭是說灌頂,跟你結一個善緣。如果說摸個頭就開智慧,那這就到龍發堂去,來!馬上就跳起來了,如果摸個頭就可以解決,那麼榮民總醫院馬上關掉,到 operate room (開刀房)去,躺著,頭一摸站起來了,馬上就解決了,是不是?所以這個騙人的啦,只是說給師父摸摸頭是說結個善緣,佛光普照給你,讓你平安,只是個祈福一個儀式。
因為沒有正知正見,佛法講課沒人要來,如果說灌頂會消災,哇!就來了一卡車人,整間榮民總醫院會擠進好幾萬人。頂怎麼灌?來了弄一點水,摸摸個頭,幾萬個人這樣摸摸摸,乾脆摸屁股比較快啦,摸頭幹什麼?來來來!怎麼用這種方式來誘騙眾生呢?這本性是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嘛,就好像電燈跑,裡面的鎢絲斷了,你說電燈有沒有辦法點啊?你用外面的光線,你能不能點燃這個電燈泡啊?沒有辦法嘛。這個燈光燈管裡面的燈芯一定要好的。我們從裡面通電,裡面通電就是產生大智慧,它才會亮。燈管你外面一直照射,它會不會亮啊?沒有用的,加持就是這樣子,你開悟沒有啊?就是那麼簡單嘛!所以說有正知正見的,大智慧的人,他那裡是說隨隨便便給法師一騙,就騙走了,給那個什麼李俊男,亂聽那個什麼,這樣就馬上來解厄,真是嚴重、嚴重!所以說我今天來救救這些醫生跟護士、醫生、護士是專門救人家的,可是法師是專門救醫生的。
沒有開悟跟開悟的人,欣賞這個大地是不一樣的。沒有開悟的人,當他心裡很煩的時候,他的老婆跑掉了,到陽明山去,山上花開放得很漂亮,他就會說:哎呀!人家在譏笑我,笑我的老婆跑掉了。如果花落下來的時候,他就會想:哎呀!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就像我現在的遭遇,我老婆丟掉了!像花落了一樣。開悟不會,開悟的人他欣賞在個樹,它多漂亮!縱然那一棵樹瘦得瘦巴巴的沒有水,他會說:屹立不搖。這個花開得很漂亮,就像這個春天一樣的,綻放出無量的光明,他說:哎呀!佛性本具足光明。當他看到這個花凋落的時候,他就說:這個就是無常,無常就是真理。開悟的人,是看每一種東西統統是那麼的歡喜、那麼的自在、那麼的灑脫。
開悟的人,心量大的不得了,他不會走偏的路。所以有的人講:師父!我今天誠心的求你,你告訴我,你看三藏十二部經典,看了兩遍,現在看第三遍,你真的告訴我,用哪一個法門、那一種事情是最快的,最快最快的,是穩當的,一定往生極樂世界的。我現在告訴你:看了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不可能離開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一句,第一點。第二、希望你持大悲咒、往生咒,你每天就是這樣拜佛、念佛用功,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有空多念一點觀世音,真的!你好好的念,念了,哦!有效,真的!
開悟的人他不會講:我是有什麼神通,我是多麼了不起。開悟的人他就跟你一樣,他就在你的面前,也在講話、也在走路,他沒有什麼分別的,可是他所做出來的,他就是那麼的安詳,你看他的行為,他就是那麼的靜,靜的讓你感覺好敬佩、好敬佩,他從來沒有浮躁,一切動態裡面統統是自性,一切靜態裡面迴光返照,統統是我們的本性,動靜一如。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什麼叫做‘般若'呢?般若翻成中文就是智慧的意思。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不愚昧,都是大智慧當前,這就是般若行。若是一念愚愚癡,般若就與你絕緣,一念有大智慧,那麼般若就生起來,產生。世間人愚癡、迷惑,嘴巴裡面講智慧、智慧,可是心中常常是愚癡。常常自稱在修行般若智慧,每一念他都是說空,但他根本不了解是真空。般若無形象,智慧心就是我們的般若。若能如此行,就是般若智。
太好了!太好了!六祖真是不得了的菩薩,真是古佛再來。這一句實在是秒不可言。常行智慧,所作所為統統是符合智慧,既是般若行。你看!多了不起,一切的時空交會點,都具足智慧的意思,真是了不起的聖者啊,了不起!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 這六個字就是代表整本的《六祖壇經》。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什麼叫做波羅蜜?波羅蜜是西方的講法,中文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就是離開這個生滅的心,放下因緣聚會的假相。如果你執著這個境界,生滅心就起來,好比說看見水有波浪,這就是此岸;離境就無生滅,好比水永遠這樣流,這就是彼岸,可以稱為‘波羅蜜'。
剎那剎那之間的生滅就是無常,我們一定要放下。我們解義就會離生滅,我們了解,就可以透視它,離開這個生滅的執著,生滅的虛幻的人生之間,所產生的這個執著。著境生滅起,你執著這個境界的話,生滅就起來了。意思就是所有的煩惱統統具足有自性,但你悟到這個波浪就是水的時候,煩惱當下就可以覺悟到就是我們的本性,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解脫。就像水永遠這樣流,沒有停滯,既名為彼岸,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沒有開悟的眾生,每一念都有妄念與是非。若是每一念會歸空性,這就稱為真性。悟這個法的人,是般若大智慧之法;修此行的人是般若行;不修這種法的人就是是凡夫,這一念修行,本身就是佛。
善知識是對大家一種尊稱。迷人是指沒有開悟的眾生。迷惑的眾生嘴巴在念的時候,用理、用這個意識去體會到這個般若,是永遠體會不出來。念念若行,你每一念都真正的無所著,若行就是真正的、貼切的、肯定的放下,是名真性,簡單二個字:放下、放下。可是他一定會跟你講:師父!放下很難啊。他們夫妻吵架啦、兒女不會讀書,放下!要好好的照顧你自己,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哎呀!這老公放不下、兒子也放不下,你要叫他放下,他一直解釋,他多困難、他的立場有多難,這種人啊我告訴你,一輩子甭修行,免修行了!你叫他放下,他就解釋一大堆理由,你叫他放下、無所著,他就執著,生滅都執著,這怎麼修呢?我們勸他,他就一定要執著,那你說呢?這談起來,外省人講的:有啥意思呢?沒什麼意思啦。
你不修這個般若就是凡夫。所以我告訴諸位,我體悟到今天,禪、淨、律、密,禪是最厲害的,它單刀直入,直入我們的本性當中。這真是了不起!我們很多眾生修行,每天只有念佛,他很認真念佛,沒有錯!可是他沒有禪的定力,他沒有禪的智慧,他會執著,他會跟人家計較,他沒有辦法觀空,觀無常,他不能悟入自性,那難了!所以雖念佛,一定要有禪的那種灑脫自在,臨命中的時候,斷氣馬上就往生了,放得下嘛。我們臨命終就是要修放得下,那麼修放下、不要執著,最大的強有力是什麼?就是《六祖壇經》那就是禪,就是禪、般若的思想,你具足了般若思想,臨命中一斷氣,馬上就往生極樂世界。
很多持戒律的人,今天持戒律就會笑這個人持戒不清淨、那個人持戒不清淨,這個破戒、那個持戒,這個是怎麼樣······是是非非的。我告訴你持戒這個完全錯誤,持戒是持自己的。什麼叫戒?心清淨名為戒,心不清淨,你那算是持戒的人呢?今天我們沒有吃,我們就說:那些不持午的人統統不如法,那些不持午的人,是多麼的爛啊、多麼沒有修行,哪有是這樣子?那六祖呢?那印光大師呢?印光大師晚上有吃呢,吃了饅頭還吃稀飯,他念佛還燒出一千七百多顆舍利子,你有嗎?你半顆都沒有!所以說修行這是定力的問題嘛,是禪、智慧的問題嘛。所以菩提心既是戒,清淨心既是戒,那真是一針見血之語,當下就是。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
善知識,凡夫即是佛,煩惱即是菩提。前一念迷惑,就是凡夫;後一念悟,即是佛。前一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煩惱即菩提。」對!沒有錯!這一句話是正確的,意思就是說,凡夫的這個裡面無量無邊的煩惱,當你悟道的時候,就是菩提。可是啊如果說:菩提即煩惱,這是不對,不對!這句話就是變成說,佛的話煩惱就無量無邊,就變成眾生了。可以講煩惱即菩提,但是不能講菩提既煩惱,講菩提既煩惱要是什麼?要在聖者的角度。像釋迦牟尼佛啊,這個煩惱眾生不修行,菩薩煩惱眾生不修行、憐憫眾生不修行,我們可以講:菩提既煩惱,就是開悟的聖者、覺悟的聖者,他煩惱這些眾生不修行,菩提既煩惱,就是這個樣子。
前面迷既凡夫,我現在講的,以前的迷的,你這一念嶄斷,不貪、不瞠、不癡,尊重人家,當下具足無量智慧,後念悟既佛,這一念就是後念。前念迷既是凡夫,意思就是前念,以前的種種錯誤、迷惑,都沒有關係,嶄斷!後念悟既佛,你當下這一念放得下,你現在就是佛,這個太厲害了,這個實在是太厲害 ! 所以說六祖啊真是,那一天到大陸去跟他老人家磕頭一下,作這一本書實在太了不起了!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哇!你看多漂亮,這句話多漂亮!前面這一念,著境,執著這個境界既煩惱,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離境,離境就是心不動念,離開這個境界的執著,離境既是菩提,你看!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