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是什麼?俗世以為錢多是福,其實亂世錢太多常常成禍根。俗世又以為權大是福,其實權重的人自己憂深,也被別人怨得深。大富的人盈虧出入大,大貴的人升沉變化大,身心勞苦者居多,未必真能享福。

且看中國哲人給「有福」下的定義吧:

「有福是看山」。說到「看山」,許多人會否決:「我哪有工夫休息看山?」愈是沒工夫的人,愈是需要休息看山的人。不能遠離一些俗情,用花木中的趣味來陶適性情、紓解勞累的人,往往沒有內心生活世界。所以,能在名利奔競之外,做個煙霞泉石的主人,才是有福。

「心閑方是福」。基於鎖事愈少人生才豐富的原理,撥開繁劇的瑣事,掙脫縛人的塵網,達到「事了心了」的境地,算有福。不然,就把嗜欲淡下來,至少可以消弭災禍,增加福氣。懂得「隨取隨足」的處世哲學,才能心閑而受福最多。

行善就是福。為善心常安,為利心常勞。心勞是禍,心安是福。沒福的人是不會行善,也不肯行善的。肯行善的人是天開啟他的心扉,讓他感受行善之樂。不肯行善的人是天關閉他的靈覺,讓他吝於行善,自以為沒有行善的能力與必要。有福沒福,天性分出了兩條路。

「人生常有小不如意,便是福」。常受委屈的人,懂得戒慎反省。懂得成事不易,不容易犯小人得志的毛病。凡事肯吃點小虧,才能體會出:虧人是禍,虧己是福。

「不執拗者有福」。性格就是命運,執拗不化,老憋著好勝好強一口氣,容易以悲劇收場,因為勝人是禍,饒人是福。尤其在骨肉之際,夫婦之間,多留一分圓融渾厚,就多一分福,有人偏要在這裡分個明白是非出來,一定福薄。

「諧俗才是福」。所謂「不能諧俗知非福」,諧俗指人際關係和諧,大凡相信「你好我也好」的人,人際關係才和諧,而心無愧怍的人會相信「你好我也好」,處世的趣味是從不愧不怍中產生出來的。也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無爭於人,無憾於己」,精神才能真逸樂,心中才能真安亨。

「清淨讀書就是福」。能夠掃淨地,泡一壺茶,焚一支香,清清淨淨,已經是有福了。沒福的人驚驚惶惶,顛倒妄想,總有百種理由讓他清淨不住。靜坐之餘還能讀讀書,才讀一兩句話,就覺得受用無窮的人,何等有福呀!身心有個棲泊處,生命有個安頓處,以書來養心,當然有福氣。如果身體既健康,溫飽又有餘,資質也不太愚,再能加上滿眼是秀髮的兒女,左右是高雅的圖書,天天正常順利地過活,老天賜下的福還有比這更大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