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對自己、對他人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可是要怎樣才能認識自己、認識別人?這一條就是告訴我們:無論是評價還是了解他人,都要先從自己開始。因為修身就是修自己,而不是修別人。

所以說「欲論人者先自論」,想要議論他人的善惡得失,先要評論自己的好丑高低。自己並不是十全十美,怎麼能要求別人完美無缺?從中外歷史上看,許多口若懸河的「評論家」,往往都沒有大的作為,自己的道德也受到當時和後世的抨擊。一個人整天眼睛向外,忙於對外面品頭論足,就很難回頭觀察自己、提升自己。

而一個人對自己有準確的評判,說明他能常常回頭反省自己,自然會努力改正過失,不斷提高德行學問。自己改過都怕來不及,怎麼還有時間去議論他人的得失呢?同時,一個愛惜自己名譽、不願受人惡意批評的君子,也不會隨便去議論別人,惟恐言語、傳聞有出入,冤枉、傷害對方,誤導大眾,這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是對自己、對他人、對大眾負責任的正確態度。

「欲知人者先自知」,想要了解別人,首先要了解自己。自知者智,知人者明,了解自己才是根本。如果對自己都不了解,又怎麼能夠真正了解他人呢?所有的生命是一個共同體,人性是相通的。如同大海浮漚,似乎各有不同,當我把自己的水泡打破,看清楚自己只是海的一分子,自然就看清楚了:原來所有的水泡和自己並沒差別,都是海的一部分,共同組成海的壯闊。如果困守在自己的小水泡中,想要看清楚其他水泡是沒有辦法的。所以,深入了解自己,才是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最好方法。

——輯自《格言別錄白話賞析》